高彩云
(民族文化宮 中國民族圖書館,北京 100031)
察合臺及其后裔統(tǒng)治的新疆及中亞地區(qū)是絲綢之路上聯(lián)系東西方文明的紐帶,是各少數(shù)民族孕育和形成時期,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進行融合、認可、同化的發(fā)展過程,形成獨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宗教及藝術。察合臺及后裔統(tǒng)治的察合臺汗國、東察合臺汗國、葉爾羌汗國對新疆天山南北和中亞地區(qū)的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
察合臺汗國始建于1222年(1225年正式封地)。察合臺汗國的稱謂是由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臺的領地而得名的,疆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阿姆河、錫爾河之間(河中)地區(qū)。察合臺汗國史上共有21位汗王和1位攝政王妃,統(tǒng)治近130年。
察合臺在位期間經歷了成吉思汗和闊窩臺兩位可汗,闊窩臺是察合臺的弟弟,察合臺對立闊窩臺為可汗是擁護的,他的這一做法對維系蒙古國的統(tǒng)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242年察合臺去世[1]。察合臺去世后由其孫子合刺旭列繼承汗位,之所以立其孫為汗,是因為合刺旭列是察合臺非常寵愛的兒子抹土干之子,察合臺喜歡抹土干勝于其他兒子,成吉思汗也十分喜歡抹土干,抹土干戰(zhàn)死時合刺旭列出生,因此察合臺曾表示汗位由合刺旭列繼承[2]。1246年,元定宗貴由即位后,因其與察合臺之子也速蒙哥私交親密,為了排除異己,于是廢除合刺旭列立也速蒙哥為汗。1248年,元定宗貴由在出征途中去世,蒙古權貴開始了新一輪的權力之爭,察合臺的子孫也卷入其中。1251年元憲宗蒙哥即位可汗,合刺旭列忠于蒙哥,于是也速蒙哥不再受寵,1252年也速蒙哥被處死[3],而合刺旭列在返回汗國途中死亡。蒙哥立合刺旭列之子木八刺沙為察合臺汗,但其年紀尚幼,由其母合刺旭列之妃斡兒吉納攝政[4],直到1260年被察合臺之孫,合刺旭列堂弟阿魯忽替代為止[5]51-52。
1260年阿魯忽稱汗,之后他與斡兒吉納結為夫妻,逐步發(fā)展自己的勢力并不為元朝可汗所控。阿魯忽在位期間察合臺汗國的領土超過了原來的封地,但其并沒有宣布獨立,依然以藩王身份建立自己的察合臺汗國[6]。1265年阿魯忽去世,斡兒吉納立其與合刺旭列之子木八刺沙為汗,然而這引起了忽必烈的不滿,他命八刺與木八刺沙共同執(zhí)政,不久八刺打敗木八刺沙,于1266年稱汗。八刺稱汗后,開始擴張察合臺的領地,并試圖擺脫忽必烈的控制,1270年(伊歷六八八年)八刺去世,在其統(tǒng)治期間察合臺汗國得到了鞏固和發(fā)展。
在八刺戰(zhàn)敗給闊窩臺汗國的海都后,之后的30多年察合臺汗國實際都是由海都掌控。這一時期海都先后安排聶古伯(約1270年~1273年在位)、不合帖木兒(約1273年~1282年在位)、都哇(約1282年~1306年在位)為察合臺汗國的汗。1301年海都去世,闊窩臺汗國的勢力逐漸削弱,都哇成為中亞蒙古諸王中頗有勢力的汗,并逐漸向元朝可汗示好,和元朝關系有了很大的改善[7]。
1306年都哇去世,其子寬阇(約1306年~1308年)即位,不久塔里忽(約1308年~1309年)爭得汗位,但塔里忽非都哇系,于是很快被都哇家族奪取了汗位。之后由都哇長子也先不花(約1309年~1318年在位)稱汗,在也先不花統(tǒng)治期間,由于闊窩臺汗國的覆滅察合臺汗國的領土得到擴大,后與元朝興起戰(zhàn)事以失敗告終。也先不花死后,其弟怯別(約1318年~1327年在位)稱汗,怯別是察合臺史上著名的汗,為人寬厚,雖不信奉伊斯蘭教,但對宗教較為寬容,摩洛哥的旅行家伊本·白圖泰曾說過,“卻別(即怯別)是異教徒,但他執(zhí)法公正,為受害人伸冤,優(yōu)待和敬重穆斯林”[8]220。怯別在位期間努力修復與元的關系。怯別去世后,怯別的弟弟燕只吉臺(約1327年~1330年在位)稱汗,燕只吉臺之后是篤來帖木兒(約1331年),篤來帖木兒也是怯別的弟弟*伊本·白圖泰認為怯別之后即為答兒麻失里,事實上怯別之后還有燕只吉臺和篤來貼木兒兩位汗,這一觀點參見劉迎勝《察合臺汗國史研究》第422頁~424頁;齊豫生等主編的《二十六史》(元史)第12605頁、12614頁。。篤來帖木兒之后是答兒麻失里(約1331年~1334年在位),答兒麻失里信奉伊斯蘭教,伊本·白圖泰在書中提到:一天,我照例去清真寺做晨禮,拜后有人告訴我,“素丹正在寺內”,當他拜后要起身時,我上前向他問候,謝赫侯薩姆丁·亞額起立,把我的情況以及我來了幾天都報告了,素丹用突厥語對我說,大意是:“你好嗎?你的到來帶來了吉祥。”[8]220答兒麻失里統(tǒng)治的這段時期是察合臺汗國的鼎盛時期,其在位期間不僅出兵阿富汗,遠征印度,而且也大大促進了與中亞、西亞的貿易往來。
由于答兒麻失里不再恪守蒙古祖先的“札薩克”規(guī)矩,且皈依伊斯蘭教,這引起許多貴族、大臣的不滿,最終他的兒子不贊奪取汗位。之后察合臺汗國逐漸走向衰敗,經歷了都哇的孫子靖克失、也先帖木兒、馬黑麻、和贊四位汗,于1347年察合臺系諸汗勢力基本崩潰[5]61,66。
圖1 察合臺汗國世襲圖*圖中阿拉伯數(shù)字為汗國執(zhí)政順序,圖2、圖3同。
從1222年到1347年,察合臺汗國一百多年的歷史像任何一個朝代一樣,經歷了一個起步、鼎盛和衰亡的過程。察合臺汗國初期,宗教信仰自由,佛教、景教、摩尼教等均存在?!堕L春真人西游記》記載:1221年,長春真人丘處機奉命前往中亞覲見成吉思汗,進至阿力麻里城(今新疆伊犁地區(qū)霍城縣)時,即受到“鋪速滿(即穆斯林)國王暨蒙古塔剌忽只(達魯花赤的異譯)領諸部人來迎”[9]。自阿魯忽統(tǒng)治以后,察合臺蒙古人開始了伊斯蘭化進程,并逐漸加深其突厥化程度,都哇到答兒麻失里統(tǒng)治期間使察合臺汗國,尤其是東部更多的人皈依伊斯蘭教,并逐步開始使用以阿拉伯—波斯文拼寫的突厥文,也就是察合臺文,但這種文字當時并不是很流行。
約1347年禿黑魯帖木兒建立東察合臺汗國,從禿黑魯帖木兒、也里牙思和卓、黑的兒和卓到馬速大概有15個汗,其統(tǒng)治疆域可以說是逐漸縮小,到后期基本領域僅在吐魯番及周邊地區(qū)[10]。1514年滿速爾汗的弟弟賽義德建立了一個新政權——葉爾羌汗國,從此長達160年的東察合臺汗國漸漸退出歷史舞臺[11],至1570年東察合臺汗國統(tǒng)治結束[12]。
禿黑魯帖木兒(約1330年~1363年)是也先不花的兒子,于1346年在阿克蘇地區(qū)(察合臺汗國的東部)稱汗。他是位英勇善戰(zhàn)的汗,在位期間不僅鞏固了汗國的疆域,而且試圖以西征來統(tǒng)一察合臺汗國,但最終失敗。禿黑魯帖木兒去世后其子也里牙思和卓繼承汗位,也里牙思和卓追尋父親的足跡,試圖統(tǒng)一察合臺汗國,但最終仍以失敗告終。也里牙思和卓之后繼承汗位的是他的弟弟黑的兒和卓,黑的兒和卓的童年是在逃難中度過的,之后經歷了相對穩(wěn)定的執(zhí)政生涯[13]65-71。之后東察合臺汗國又經歷了沙迷查干、納黑失只、失兒馬黑麻、歪思、也先不花幾位汗王的統(tǒng)治,按《賴世德史》(也有翻譯《拉失德史》)的記載,這段時期東察合臺的統(tǒng)治平穩(wěn),尤其對歪思汗評價很高,說他“熱心于宗教,且勇武過人,無人能及”[13]82。
歪思汗去世以后,東察合臺汗國陷入混亂局面,各家族內部分歧越來越大,統(tǒng)治面積越來越小,到馬哈木汗時期由于用人不當,導致汗國進一步敗落,而到沙汗、馬速汗時期,其統(tǒng)治范圍基本只有吐魯番、哈密地區(qū)。
值得一提的是,東察合臺汗國時期,約在1416年黑的兒和卓統(tǒng)治期間,他親自帶領伊斯蘭軍隊進攻吐魯番,此后又發(fā)動了對哈密的“圣戰(zhàn)”與駐守哈密的明朝軍隊進行了爭奪戰(zhàn)爭。在《賴世德史》中有詳細記載:汗在位期間曾對明朝政府(Khitai)進行了一次圣戰(zhàn),他本人親自去進攻并征服了哈刺和卓與吐魯番……他強迫那里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成為穆斯林,故該地區(qū)仍稱為“伊斯蘭地區(qū)”[13]66-67。此前,吐魯番并不信奉伊斯蘭教,所以這是新疆地區(qū)伊斯蘭教歷史上重要事件之一。
哈密是伊斯蘭教在新疆地區(qū)傳播的最后一站,其伊斯蘭化進程比吐魯番稍晚。直到1420年,中亞帖木兒王朝沙哈魯王遣往中國的使臣畫師和卓路經哈密時記載,在當?shù)乜吹揭?guī)模宏大的佛寺,在佛寺對面還有一座宏偉的清真寺[14]??梢?,當時佛教與伊斯蘭教并存。
圖2 東察合臺世襲圖
由于哈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當時明朝和東察合臺爭奪的重地之一。《明史》稱:吐魯番速檀阿力乘機襲破其城。這里的阿力就是羽奴思,在《明史》中記載:吐魯番阿力已死,而其子阿黑麻嗣為速檀[15]15618。在《賴世德史》中有記載,阿黑麻正是羽奴思的兒子。自羽奴思汗奪取哈密后,東察合臺汗國和明朝經歷了多次戰(zhàn)爭,正德八年(1513年)滿速兒汗繼續(xù)與明朝爭奪哈密,并乘機率部占據(jù)了哈密?!睹魇贰酚涊d:八年秋,拜牙即棄城判入土魯番。滿速兒遣和卓他只丁據(jù)哈密,又遣和卓馬黑木赴甘肅言拜牙即不能守國,滿速兒遣將代守[15]15619。在哈密,佛教最終被伊斯蘭教取而代之,伊斯蘭教在哈密地區(qū)的傳播標志著伊斯蘭教在新疆傳播階段的基本完成。
東察合臺汗國與中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朝貢和溝通關系。東察合臺汗國時期,文學、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流都是以“察合臺文學”為主要特征。整個汗國從禿黑魯帖木兒皈依伊斯蘭教起,其后代都信奉伊斯蘭教,以致其統(tǒng)治的察合臺汗國地域均信奉伊斯蘭教,這對伊斯蘭教在今新疆天山南北及中亞地區(qū)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葉爾羌汗國的建立者是賽義德(又譯速檀賽德),其是阿黑麻汗的第三子(東察合臺汗),生于吐魯番[16],是察合臺后裔、伊斯蘭化的蒙古貴族。葉爾羌汗國建立于1514年,可以說是東察合臺汗國的一個分支,后來在賽義德的統(tǒng)治下發(fā)展壯大。葉爾羌就是今天的莎車,是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重鎮(zhèn),葉爾羌汗國強盛時期的疆域南達喀喇昆侖山脈、北達天山、東達拜城、西達費爾干納,包括了天山以南的整個新疆地區(qū)[17]。葉爾羌汗國從賽義德到伊斯梅爾大概經歷了12位汗,約到1680年終[18],統(tǒng)治了大概166年。
賽義德(1487年~1533年)這個名字是其祖父羽奴思取的,十四歲前賽義德生活在東察合臺汗國[13]514。十四歲時賽義德隨父前往塔什干,援助伯父速檀·馬哈木抗擊撒馬爾罕的沙亦癿,在阿黑昔戰(zhàn)敗,大腿中箭負傷,被阿黑昔長官投入監(jiān)獄,后被沙亦癿收養(yǎng),視為己出并帶其一起征戰(zhàn)[13]167-168,192。之后賽義德逃離沙亦癿,投奔叔父馬哈木,在東察合臺與弟弟哈里勒生活了四年。1503年(伊歷九○九年),賽義德父親阿黑麻汗去世,其兄滿速兒向其發(fā)起進攻,賽義德在絕望中逃往費爾干納,在多年的流亡生活后得到巴布爾的支持。1514年賽義德率領眾部向喀什噶爾進軍,激烈的戰(zhàn)斗后擊退駐軍,繼而進攻英吉沙爾并取得勝利,隨后相繼攻下葉爾羌、和田等地。1533年賽義德病逝。賽義德少年起隨父征戰(zhàn),足跡遍及河中地區(qū),兩次坐牢,四次脫險,身經百戰(zhàn),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其統(tǒng)治期間深受人民愛戴。
賽義德之后其子阿布都賴世德(1509年~1559年)即位,即位初,滿速兒對葉爾羌屢次進攻均以失敗告終[13]182,阿布都賴世德英勇善戰(zhàn),在位27年間,社會穩(wěn)定,疆域有所擴大,是一位有作為的君主。阿布都賴世德之后是阿布都哈林,其在位33年[19]30-41,這一時期葉爾羌得到很大發(fā)展,疆域達到汗國頂峰,值得一提的是,他歸并了東察合臺汗國,即把哈密、吐魯番并入版圖。阿布都哈林約1591年(伊歷一○○○年)去世[20]24-33,他是一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同時也是一位詩人[19]35-37。隨后阿布都·哈林的弟弟穆罕穆德即位,其在位18年,約1606年去世,享年72歲[20]24-33。穆罕穆德統(tǒng)治時期葉爾羌汗國發(fā)展達到鼎盛,汗位鞏固,汗權提高,穆罕穆德汗比較牢固地控制著整個汗國,葉爾羌、喀什噶爾、阿克蘇、烏什、庫車、察力失和吐魯番直、哈密、和田與色勒庫爾直至拉拉礦,這些領地的胡土巴和圖章都刻著穆罕穆德的尊名[19]50。穆罕穆德汗是一位公正、愛民的汗王,他統(tǒng)治的年代是葉爾羌汗國最好的時期,葡萄牙人鄂本篤的游記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在穆罕穆德汗統(tǒng)治下,政令通行全國,秩序井然。
穆罕穆德汗死后由扎丁·阿黑麻汗即位,從這一時期開始葉爾羌汗國的內亂外患不斷加重,阿布都刺帖夫汗、速檀阿黑麻汗的中央汗權逐步衰落,到阿不都拉汗時,雖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國內各派斗爭激烈,后被堯勒瓦斯推翻。隨后葉爾羌汗國又經歷了堯勒瓦斯、阿布都刺帖夫汗、伊斯梅爾汗。1680年,阿帕克和卓準噶爾汗國攻占葉爾羌汗國[21],至此以后,再未有察合臺汗的后裔稱汗、統(tǒng)治葉爾羌地區(qū),就此,葉爾羌汗國終結。
在葉爾羌汗國時期伊斯蘭教為國教,國家統(tǒng)治較為穩(wěn)定,并在政治、宗教、文化、文字等方面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信仰伊斯蘭教的察合臺后裔其統(tǒng)治領域的臣民在信仰、習俗、生活等方面逐漸融合。葉爾羌汗國與中原地區(qū)保持著較好的關系,與明朝和清朝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朝貢和通商關系[15]15623,這種良好的關系持續(xù)了百年之久,直到汗國滅亡。葉爾羌汗國時期,“察合臺文學”創(chuàng)作十分活躍,賽義德、阿布都賴世德等汗王均提倡詩歌、愛好寫詩,這對于當時民族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這種氛圍下創(chuàng)作了很多著名的史學作品和藝術作品,著名的史學作品有米兒咱·海答爾的《賴世德史》、赫爾克提的《勞動與愛情》等;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十二木卡姆》套典,這是由音樂大師——阿布都賴世德汗之妻阿曼尼莎汗召集一批樂師共同搜集整理出來的,十二木卡姆的音樂直到今天仍為維吾爾人民所喜愛。
圖2 葉爾羌汗國世襲圖
察合臺汗國原是一個缺乏統(tǒng)一語言、統(tǒng)一軍事基礎的行政聯(lián)合體,汗國各地是由汗王指派自己的后裔、親屬或蒙古貴族任軍事及行政領導進行統(tǒng)治的,在自己管轄地區(qū)實行封建割據(jù),但實際處于分裂狀態(tài)。這種統(tǒng)治模式致使內部戰(zhàn)爭不斷,各封地、王國封建主集團之間劇烈斗爭,社會發(fā)展難以穩(wěn)定。
察合臺汗國的統(tǒng)治模式同樣也需要宗教力量的輔助,因此隨著國家的發(fā)展伊斯蘭教逐步盛行,最終全民信奉伊斯蘭教。在統(tǒng)一宗教的過程中我國新疆地區(qū)曾出現(xiàn)的佛教、景教等宗教不再存在。
元代滅亡后,察合臺汗國后裔及其領土的統(tǒng)治者與中原基本保持著良好的朝貢關系,也就是說察合臺汗國,尤其是東察合臺汗國和葉爾羌汗國時期,其一直是作為明朝和清朝的藩國存在的。因此在整個汗國發(fā)展的脈絡中,其十分重視與中原的良好關系,包括經濟、文化、政治方面的聯(lián)系,大大避免了與中原的軍事沖突。
察合臺文是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塔爾、烏茲別克五種民族語言文字的前身,從察合臺汗國后期開始使用察合臺語,語言文字的改變加深了中亞地區(qū)的伊斯蘭化。隨著察合臺文字的廣泛使用,以察合臺文創(chuàng)造的文學作品也日漸豐富,如《愛情篇》《先知傳》《四卷詩》《五卷詩》《賴世德史》《編年史》《尋求真理之友》等作品,其行文方式、書寫規(guī)范、使用規(guī)則直接影響著我國新疆地區(qū)廣大的穆斯林信仰者,其影響甚至延續(xù)至今。
成吉思汗時期,蒙古人崇拜薩滿教,但蒙古統(tǒng)治者奉行宗教兼容的政策,察合臺汗國初期的情況也是如此,各種宗教可以自由傳播、不受限制[22]。隨著阿魯忽開始傾向伊斯蘭教,答兒麻失皈依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傳播范圍逐步擴大,尤其到東察合臺汗國和葉爾羌時期,隨著大批統(tǒng)治階級上層蒙古貴族皈依伊斯蘭教,新疆喀什、莎車、阿克蘇、和田、吐魯番、哈密等南疆地區(qū)也全部信奉伊斯蘭教。
在新疆地區(qū),伊斯蘭教的傳入和壯大是外來宗教與本地民族相融合的過程,最早傳入天山南部的伊斯蘭教歷經數(shù)世的傳播與滲透,最終逐漸成為除北疆少部分蒙古族之外的新疆其他各少數(shù)民族信仰的主要宗教,最終形成新疆地區(qū)具有民族特色的伊斯蘭教文化。
我國新疆地區(qū)民族歌舞藝術極具地域特色,自古就享有盛名,到葉爾羌時期到達一個新高度?!稑穾焸鳌分刑岬?,阿布都賴世德的妻子阿曼尼莎對創(chuàng)作維吾爾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做出了重要貢獻?!妒究贰肥侨诟?、樂、詩、舞為一體的藝術經典作品,其納入木卡姆音樂、詩音樂和麥西來甫音樂;在唱詞上收錄納瓦依、阿塔依等詩人的經典作品。這一大型古典套曲是吸收、融合與創(chuàng)造的文化模式運行最典型的實證,是我國新疆地區(qū)最具特色的文化財富之一。
我國新疆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經過這一時期的民族大融合,生產、生活方式逐步穩(wěn)定,形成了現(xiàn)代新疆地區(qū)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社會生活方式,信奉伊斯蘭教的新疆少數(shù)民族主要有古爾邦節(jié)、肉孜節(jié)等特色節(jié)日,還有麥西來甫、阿肯彈唱、趕巴扎等特色活動。信奉伊斯蘭教的新疆少數(shù)民族對嬰兒命名、婚禮、葬禮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比如命名禮,一般在嬰兒出生后3天,請阿訇當主持人,只有嬰兒父母及近親長輩參加,這種命名儀式被穆斯林群體普遍接納與認可,是一種把伊斯蘭教的信仰和對嬰兒的期許結合在一起的具有象征意義的宗教儀式??梢哉f新疆地區(qū),尤其是南疆地區(qū),在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上沿襲了東察合臺汗國和葉爾羌汗國時期的社會生活習俗。
[1]錢伯泉.新疆民族史[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167.
[2]拉施特.史集:第二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181.
[3]楊訥.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及其子孫[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129.
[4]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303.
[5]巴托爾德.七河史[M].趙儷生,譯.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3.
[6]劉迎勝.察合臺汗國史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56.
[7]解縉,等.永樂大典:第八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6:7223.
[8]白圖泰.伊本·白圖泰游記[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5.
[9]李志常.長春真人西游記[M].黨寶海譯注本.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50.
[10]魏良弢.東察合臺汗國與葉爾羌汗國統(tǒng)治者世系表和年表[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2):42-48.
[11]拓和提·莫扎提.中世紀維吾爾社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28.
[12]魏良弢.明代及清初土魯番統(tǒng)治者世系[J].歷史研究,1986(6):145-160.
[13]米爾咱·海答兒.賴世德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4]阿卜魯.沙哈魯遣使中國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2:107.
[15]齊豫生,夏于全.二十六史:明史(二)[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1999.
[16]莫扎提.中世紀維吾爾社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54.
[17]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等.維吾爾族簡史簡志合編[M].北京: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63:37.
[18]烏蘭.葉爾羌汗國滅亡時間補證[J].西域研究,2002(3):27-28.
[19]苗普生.清代察合臺文文獻注釋[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
[20]魏良弢.葉爾羌汗國的發(fā)展與強盛[J].新疆大學學報,1991(4).
[21]苗普生,馬品彥,厲聲.歷史上的新疆[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184-185.
[22]玉紅.東察合臺汗國伊斯蘭化若干問題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