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記磊,宋飛鵬
(新疆地礦局第八地質大隊,新疆 阿克蘇 843000)
在地質找礦手段中,地質線路填圖是常見的手段之一,以先進的理論作為支持,參數對地質找礦工作會產生一定影響,在進行合理的地質找礦工作時應先調查好相應路線,從而為接下來的具體工作提供準備。地質線路填圖主要有兩種方法:穿越法與追索法[1]。其中,穿越法在進行整個找礦路線布設工作時會用到這種方法,另一種方法是追索法,追索法可以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如果路線需要穿越過多個區(qū)域,為了控制好線距離和點距離,也需要應用到這兩個方法,最終將線距離控制在700米左右,將點距離控制在400米左右。
該方法有效的確保了地質找礦工作的系統(tǒng)性,全面分析地質情況,同時有利于地質找礦工作的便捷[2]。
該方法指的是對當地的實測地面進行剖面分析,然后判斷出該地區(qū)的地質中是否存在礦產資源,存在的概率有多大,如果該區(qū)域比較特殊,可以采用特殊的路線。在正常的施工操作中常見的十字形和丁字形路線,從而更好地完成地質剖面探測工作。
物理探測手段指的是利用物理儀器開始探測,可以選擇地質磁力儀,地質磁力儀先進行對噪聲的檢驗,當噪聲檢驗合格后在進行地質上的測量工作,這個步驟主要是保證施工的質量與安全。此外,建議使用激電中間梯度裝置,該裝置會用到視極化率和視電阻率參數,將供電極距、點距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在進行地質找礦手段的綜合應用時,應遵循以下原則:統(tǒng)籌規(guī)劃,全方位的調查需要勘察地區(qū),勘查這些地區(qū)的礦產資源情況和環(huán)境地質情況,做好超前規(guī)劃工作,為接下來的工作打好提前量;找礦過程中還要考慮實際情況,根據當地的特點了解礦產資源分布情況,礦產資源不能違背自然生長規(guī)律,保證該工作的科學性,無論是基礎設置情況還是土地資源利用情況都要根據當地的情況進行科學、具體的分析;如果本次地質找礦工作有一定商業(yè)性質,建議進行一定特殊計劃,確保工作順利展開。
除了以上幾個原則還應該在確定區(qū)域以后,先通過地質填圖法進行找礦,找到以后采用物理探測的方法確定礦產資源的類型。隨后利用地質剖面法進行實測地質剖面,經過一系列詳細步驟后獲得了更加精準的探測數據,此外,有的施工工程和勘查隊伍還會使用遙感手段和化學探測方法,提高找礦的效率。
某地質找礦勘查隊伍在進行多種地質找礦手段時運用兩種手段相結合的辦法,第一種方法是礫石找礦法。該方法主要是根據礦體露頭被風化后所產生的礦礫或有關巖石礫石,在各種來自于大自然力的搬運下,礫石散布的范圍會遠遠大于礦床的范圍,該找礦隊伍沿著山坡或者水系就能研究和追溯礦石,有時候沿著冰川活動同樣可以找到礦石。
該地質找礦隊伍利用礫石找礦法,研究礫石形成的原因,以及是那種自然力產生的搬運效果,經過研究和推斷后分為河流碎屑法和冰川漂礫法。兩種方法使用時十分便捷,應用也十分廣泛,工作人員可以用這兩種方法進行路線地質觀察和相關化學測量工作。尤其是在森林地區(qū)和高山地區(qū)內,礫石找礦法最有效果,其中河流碎屑法以各水系中的沖積礫石和其他礫石相關物質作為觀測對象,經過進一步分析與勘查找出礦礫或與礦化有關的巖石礫石,一旦發(fā)現巖石礫石以后逆流而上繼續(xù)進行追索,每到一個地點會再次進行勘查,找出其形態(tài)和大小的特點,根據形狀和滾圓度進行細致的判斷,判斷后專家開始研究物質的成分和實際變化情況,在行進中如果遇到了兩條河流存在交匯處,首先要停下來判斷哪一條路有礦礫石來源,隨后一直逆流追索到礫石不再在河流中出現,直至發(fā)現含礦礫石發(fā)源的山坡。發(fā)現后可以在山坡上布置比較密集的路線網,研究和殘積層并做出仔細的推算,從而繼續(xù)推斷出原生礦床的所在位置;而冰川漂礫法的做法與河流碎屑法基本一樣,主要是用搬運的礫石和巖塊昨晚進一步研究的對象,研究后進行觀察與推斷,通過實踐最后得出結論。
重砂找礦法也叫重砂測量,該方法已經有了悠久的歷史,從傳統(tǒng)的找礦一直延續(xù)到如今,我國重要的貴金屬和各種稀有的礦床發(fā)現,絕大部分都是依靠重砂找礦法找到的,由此可見,該方法能夠延續(xù)至今必定有著一定的實力。例如在山東地區(qū)找到的金剛石礦,在吉林夾皮溝地區(qū)找到的進口,在湖北廣東地區(qū)找到的汞礦等等,即使經過了時代的變化,但這些都是用重砂法首先發(fā)現的.而且很多是開采砂礦后發(fā)現原生礦的。重砂法找礦根據具體采樣的對象不同,可以分為自然重砂法和人工重砂法,沿著水系、山坡和海濱地帶,對疏松沉積物進行樣品采集,采集時可以選擇沖積、洪積或者殘積物。通過進一步的分析與整理,具體結合該地區(qū)的地質和地貌,根據過去相關礦產標準推算出這個地區(qū)擁有礦產的可能性。
工作人員在取砂的時候先淘洗掉輕礦物,在留下的重礦物中進行鑒定,最終找到自己想要尋找的礦產資源。該方法適合在水系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進行,而且不能僅僅只根據一種或者兩種地質找礦手段就確定得出結論,還需要進一步進行驗證與分析。
總而言之,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礦產資源日漸稀缺,隱礦床和盲礦床發(fā)生的幾率越來越高,地質工作者在地質找礦的工作難度也越來越大,單一化的地質找礦手段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情況,需要將多種找礦方法緊密結合在一起,結合科學化方法和依據,在保證工作質量和人員安全的同時,提高地質找礦工作的效率,從而滿足市場的需求,提高國民經濟發(fā)展水平,提高我國綜合實力。
[1]馮玉勇,劉波,吳從文.多種地質找礦手段在地質找礦中的綜合應用[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6,31(06):9+11.
[2]宮夏,柴豐,郭大順.淺析多種地質找礦手段的綜合運用[J].建材與裝飾,2016(35):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