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陽歷五月初,太陽到達黃經(jīng)45度,就是立夏了。立夏是一個重要節(jié)氣,標志著夏天要來了。古代非常重視立夏,這一天,不僅王公大臣要舉辦隆重的迎夏儀式,人們還會遍嘗這個時候的各種新鮮食蔬,增進體質(zhì),為防“疰夏”做充分準備。
這里先說說什么是“疰夏”,這是一個中醫(yī)病證名,又被叫作“苦夏”,是因為氣候炎熱,暑濕入侵使脾失健運引起的困倦、疲乏、納差等表現(xiàn)的總稱,是夏季人們常見的癥候。
立夏,作為標志炎炎夏熱就要到來的一個節(jié)氣,人們通過“吃”,一則享受春末夏初豐富的食蔬,滿足口味的需要,解饞;二則這時候的食物最具本真,營養(yǎng)豐富,本身就是最好的“預防藥”,對預防夏季疾病大有裨益。事實上,我國勞動人民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有立夏“大吃”的民俗。
立夏人們吃什么?吃所有能吃的東西,還換著花樣吃。
很多地方會把各種顏色的豆子,如黃豆、黑豆、紅豆、綠豆、青豆等與大米混合,煮成“立夏飯”,據(jù)說立夏時節(jié)吃立夏飯,百邪不入,萬事亨通,這個習俗沿續(xù)至今。也有人改良了吃法,把這幾種豆子炒熟,混合磨粉備用,吃的時候加少許白糖,以開水調(diào)勻,口味更佳,因為這樣改良后食用方便,也就演變成了日常的膳食。
湖南長沙有吃“立夏羹”的習俗,就是用糯米面與剁細的清明草混合,加入甜或咸味做成湯丸,據(jù)說吃了立夏羹,會力大無比,身輕如燕。有民諺為證:“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其實,清明草本身就是一味中藥,能治療風濕痹痛、泄瀉、蠶豆病、癰腫疔瘡、陰囊濕癢、蕁麻疹等。
江南一些地方有立夏“嘗三新”的民俗。所謂“三新”,就是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用此“三新”祭祖之后,會吃櫻桃,吃用新麥做成的面羹或面餅,青梅一般用來泡酒喝,寓意生活甜美醉人。
杭州人立夏最會吃,有著名的“三燒”“五臘”“九時新”。三燒,即燒餅、燒雞和燒酒。五臘,即黃魚、咸鴨蛋、海螄、臘肉和清明狗(注:一種點心)。九時新,即櫻桃、梅子、鰣魚、蠶豆、莧菜、筍黃豆、玫瑰花、烏飯糕、萵筍。這些時新的東西被做成各種花樣和口味的飲食,供人享用。
浙江建德除了在立夏日吃“五虎丹”,還要吃“三兩半”?!拔寤⒌ぁ奔醇t棗、黑棗、核桃、桂圓、荔枝五種干果;“三兩半”即黨參、黃芪、當歸各一兩,牛膝半兩。一個食補,一個藥補,都是補益氣血的好東西。
伴隨著“大吃”而來的是,人們還要在立夏日稱體重,為的是看看一個夏季過完之后,自己是長肉了還是掉肉了,這關(guān)系到人們對自己身體的判斷。如果長肉了,便意味著發(fā)福,寓意吉祥,如果消瘦了,就要進補。
所以,整個立夏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與養(yǎng)生保健有關(guān)的“吃”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