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 平
進入6月,全國開啟主汛期模式。星羅棋布于大江小河上的近10萬座水庫,猶如一個個“安全閥”,調(diào)控著洪水,護佑著安瀾。要確保江河安瀾,首先要確保“安全閥”安全。早在5月10日,國家防總就召開了專題視頻會議,分析研判形勢,就2018年全國水庫安全度汛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回顧2017年,由于我們應對科學有序有力,一場場洪水俯首,大中型水庫無一垮壩。這得益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得益于防災減災新理念在防汛實踐中得到積極踐行,得益于各級各部門周密、扎實、有力的舉措。但不容忽視的是,當前水庫安全度汛依然存在不少制約因素和薄弱環(huán)節(jié),需要充分認識面臨的嚴峻形勢,滿弦上汛,擰緊安全閥門,做實做好水庫安全度汛各項工作。
古語有云,智者見于未萌。生存和發(fā)展中的威脅,不單是突如其來的重大災難和變故,更是那些不易察覺、慢慢積累起來的倦怠與疏忽。水庫安全工作潛伏著很多不確定因素,需要我們強化“為之于未有”的憂患意識,從最不利的情況出發(fā),力戒麻痹僥幸心理,始終繃緊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的弦,聚焦、聚神、聚力水庫安全度汛工作。洪獸旱魃既然無法回避,唯有在“防、搶、救”上全力以赴。要將問題控制在前端,在防災減災工作中掌握主動權(quán),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防”字便是“先手棋”:要提高水庫預測預報能力,為攔洪錯峰“搶”出時間;要定好水庫運行調(diào)度方案,為防災減災“搶”出效益;要編制搶險應急預案,做到旱來有水、洪來不慌。
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水庫防汛安全責任制,是我國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創(chuàng)造的重要經(jīng)驗,也是保證水庫大壩安全度汛的關(guān)鍵措施。前不久,水利部公布了2018年全國大型水庫大壩安全責任人名單,明確了各類責任人的具體職責,并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jiān)督。為督促各地嚴格落實水庫安全管理各項要求,近日,水利部決定開展為期四個月的小型水庫督查工作,以確保水庫責任落到實處。水庫行政、技術(shù)、巡查“三個責任人”,要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抓好水庫預測預報、調(diào)度運用、應急預案“三項基本要求”落實,主動把各種風險挑戰(zhàn)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周全一些,讓水庫防洪減災和蓄水興利的綜合效益得到充分釋放。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國家機構(gòu)改革之年,防洪安全事關(guān)大局,容不得絲毫疏忽,不能有半分懈怠。我們要始終以百分之百的決心、信心和責任心,站在政治的、戰(zhàn)略的、全局的高度,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擰緊水庫度汛“安全閥”,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