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
yè jīngyú qín
【出處】
韓愈《進學解》。
【原文】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釋義】
指學業(yè)的精進在于勤奮。
【典故】
《進學解》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假托向學生訓話,勉勵他們在學業(yè)、德行方面取得進步;學生提出質問,他再進行解釋,故名“進學解”,借以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騷。文中通過學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學習、捍衛(wèi)儒道以及從事文章寫作的努力與成就,有力地襯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針鋒相對的解釋,表面心平氣和,字里行間卻充滿了郁憤之情,也反映了對社會的批評。按本文“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等語,凝聚著作者治學、修德的經驗結晶,生動表現(xiàn)出他對前人文學藝術特點兼收并蓄的態(tài)度。韓愈作為散文家,也很推崇漢代揚雄的辭賦。本文的寫作即有所借鑒于揚雄的《解嘲》《解難》等篇,辭采豐富,音節(jié)鏗鏘,對偶工切,雖屬賦體,然而氣勢奔放,語言流暢,擺脫了漢賦、駢文中常有的艱澀呆板、堆砌辭藻等缺點。林紓所謂“濃淡疏密相間,錯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應說是韓愈特創(chuàng)的散文賦,為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的前驅。文中有許多創(chuàng)造性的語句,被后代沿用為成語。
【養(yǎng)生聯(lián)想】
治學要勤奮,養(yǎng)生也是如此。比如我們都知道運動對身體健康有益,而堅持去做很重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知行合一,更要“勤”字當先,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