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鹽到茶:川黔茶馬古道的獨特生態(tài)
——詞與物的證據(jù)

2018-01-28 22:52:52陳保亞蔡曙山
科學中國人 2017年34期
關鍵詞:鹽官茶馬古道

陳保亞 張 剛 蔡曙山 夏 炎

川黔交界處福寶古鎮(zhèn):古道從這里走過(陳保亞攝)

題記

貴州不產鹽,但貴州很早就有人類居住,生活在貴州的人群必然要遠距離獲取食鹽,發(fā)達的四川井鹽成為主要來源。從四川盆地到貴州高原,地形落差很大,鹽運古道和后續(xù)的茶馬古道如何在高山峽谷和急流險灘中得以形成,民族語言文化如何在古道上延伸發(fā)展,成為一大謎團。近十多年來,我們對貴州鹽運古道和茶馬古道做了初步調查。貴州是保存古道遺跡較多的地區(qū),水路陸路縱橫交錯,形態(tài)獨特,是人類古道文化的重要遺產。

黔系古鹽道

中國秦漢開始有鹽官,有榷鹽現(xiàn)象,這是鹽道繁榮的見證。由于人們對鹽的普遍需求,就有商人自行采鹽運鹽謀取利潤,朝廷鹽官榷鹽是要阻止商人的這種行為,把采鹽運鹽的利潤收歸國有。漢武帝在河東、太原、渤海、會稽、蜀、南海等二十八郡置鹽官,鹽道必然圍繞鹽官所在地而延伸,可見當時鹽道已經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根據(jù)王子今(1993)所匯集的數(shù)據(jù),漢代鹽官有43處之多,沿海地區(qū)占44.18%,其余分布在內地各個區(qū)域。從王子今所匯集的數(shù)據(jù)看,除了貴州,這些鹽官的分布遍及各地。漢元帝以后鹽官榷鹽時起時落,利潤在官商之間擺動,桓寬《鹽鐵論》一書討論了控制鹽、鐵、酒的利弊,無論官方和商人哪方得利,都證明販鹽運鹽的地方有鹽運古道存在。

到唐代,鹽運古道分布點更多,《新唐書》卷五十四《食貨志》:

“唐有鹽池十八,井六百四十?!保ā缎绿茣?,中華書局1975年版)

中國的鹽運古道并不都是遠距離的,一般都是在一定的距離范圍內。唯獨貴州情況不同,貴州并不產鹽,但貴州很早就有人類居住,生活在貴州的人群必然要遠距離獲取食鹽,這使得連接貴州的鹽運古道一開始就是遠距離的遠行鹽運古道。這樣長距離的鹽運古道比較少見,也意味著連接貴州的鹽運古道在人類古道上的重要性。連接貴州的鹽運古道可分四路入黔。川黔鹽運古道從四川盆地上貴州高原入黔,滇黔鹽運古道翻越烏蒙山入黔,淮黔鹽運古道通過湖南上貴州高原入黔,粵黔鹽運古道通過廣西上貴州高原入黔。

在通向貴州的幾路遠行鹽運古道中,川黔鹽運古達是后來形成川黔茶馬古道的關鍵,這首先和四川的鹽業(yè)發(fā)達有關。四川有世界上延續(xù)數(shù)千年的相當古老的鹽業(yè)遺址(孫智彬等2007)?!度A陽國志·蜀志》提到李冰領導開鑿廣都(今雙流一帶)鹽井,白廣美(1987)研究認為時間應該在公元前255-251年之間。《漢書·地理志》提到了橫斷山西側的鹽官:

“南安,有鹽官、鐵官?!?/p>

“朐忍,容毋水所出,南入江。有橘官、鹽官?!保ā稘h書》中華書局版1962)

南安在今榮縣一帶,今屬自貢,自貢是著名的井鹽產地。朐忍在今云陽縣一帶。據(jù)《華陽國志·蜀志》記載,蜀地有16個縣有鹽產地。到了唐代,四川鹽業(yè)已經很興旺,《元和郡縣志·劍南道》記錄了唐代劍南道的多處鹽產地。

考古發(fā)掘顯示,在四川盆地通向貴州的永寧河流域、赤水河流域、烏江流域,都有漢墓分布,也有少數(shù)民族居住,這些漢人和少數(shù)民族所用的鹽,要從粵、兩淮產鹽地區(qū)獲取,路途遙遠,而云南產鹽量不及四川,因此基本可以斷定,漢代至少已經形成了繁忙的川黔鹽運古道。由于從四川盆地進入貴州地形復雜,因此川黔鹽運古道至少在漢代已經形成固定的線路和規(guī)范?!肚迨犯濉ぶ揪攀恕な池浰摹诽岬搅?個水上鹽運口岸:

蜀鹽入黔:連接江邊碼頭的榮縣古鹽道(陳保亞攝)

“初川鹽以滇、黔為邊岸。而黔岸又分四路,由永寧往曰永岸,由合江往抵黔之仁懷曰仁岸,由涪州往曰涪岸,由綦江往曰綦岸?!保ā肚迨犯濉罚腥A書局1976年版,P3633)

口岸的出現(xiàn)和規(guī)范是歷史上長期水運的結果,是古道繁榮的重要標志,也說明清代川黔鹽運古道繼續(xù)保持著活力。赤水上的仁岸尤其活躍,民國初年仁岸港口裝卸搬運愈繁,港區(qū)鹽船百余艘,總載量2000余噸,年吞吐量達二三萬噸,為全省之冠。(夏鶴鳴、廖國平1993,P180)

從前人的研究和2015年四川文博研究院、貴州文博研究所組織的川黔鹽道調查情況看,川黔鹽運古道通常是先走水路將鹽運送到主要口岸,再走陸路將鹽運送到山區(qū)村鎮(zhèn),川黔鹽運古道是水陸并用的網絡系統(tǒng),很多口岸都有很深的多年踩踏遺跡,這也是川黔古道歷史上極具活力的證據(jù)。

古道走過丙安古鎮(zhèn)赤水河渡口(陳保亞攝)

古道語言學的證據(jù)

川黔古道上西南官話的高度一致性是川黔鹽運古道商品流通頻繁、古道具有強大活力的另一個有力證據(jù)。盡管從川南進入貴州高原路途艱難,高山峽谷變化復雜,但川黔鹽運古道上的西南官話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詞匯基本一致,交流很自然,不存在任何障礙,非西南官話區(qū)的人甚至聽不出沿途口音的區(qū)別,鹽事方面的詞匯特別表現(xiàn)出高度的一致性。

川黔古道上獨輪車轍

古道見證:畢節(jié)大方古道馬蹄影(陳保亞攝)

川黔古道上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高度同構和入聲的不一致,反映了方言間有頻繁的接觸。就我們觀察到的聲調接觸機制看,當聲調歸類一致時,就會產生高度同構,川黔古道上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各地歸類是高度一致的,在音值上高度同構。而當聲調歸類不一致時,音值走向一致性的速度就要慢一些,入聲就代表了這種現(xiàn)象。

這幾條線路上,水路多險灘,陸路翻山越嶺,但由于古道活躍,沿途和周邊的方言內部高度一致。語言的證據(jù)和川黔古道上留下的行走遺跡證據(jù)是吻合的。古道沿線的方言分布體現(xiàn)出一定的規(guī)律,為進一步研究語言沿道路傳播的規(guī)律提供了參數(shù),也為進一步確定古道的走向和繁榮時間提供了條件。語言或方言在古道上的分布有其特殊的規(guī)律,古道周邊的語言或方言更容易受通語的影響,通語也容易沿著古道延伸,古道活力越高,方言越是趨向一致。

川黔茶馬古道的興起

鹽運古道的存在為茶馬古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古道條件(陳保亞2004.4)。川黔茶馬古道的形成是一個重要范例。

貴州盡管不產鹽,但貴州茶歷史久遠。唐代陸羽《茶經》提到中國主要產茶地,多有貴州茶的記錄,而且味道極佳:

“山南,以峽州上,襄州、荊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茨希怨庵萆?,義陽郡、舒州次,壽州下,蘄州、黃州又下。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潤州、蘇州又下。劍南,以彭州上,綿州、蜀州次,卭州次,雅州、瀘州下,眉州、漢州又下。浙東,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臺州下。黔中,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嶺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其思、播、費、夷、鄂、袁、吉、福、建、泉、韶、象十一州未詳。往往得之,其味極佳?!保懹稹恫杞洝ぐ瞬柚觥?,沈冬梅校注,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6,P80-82)

思州在今貴州銅仁市沿河縣一帶。播州今屬遵義,費州在今貴州銅仁市德江一帶,夷州在今貴州遵義市鳳岡綏陽鎮(zhèn)一帶。(宋)《太平寰宇記》也提到夷州、播州、思州以茶為土貢,還特別提到播州產黃茶。

貴州著名的茶山主要分布在遵義、貴陽、都勻、獨山一帶。這一帶的茶屬于高寒地帶茶,茶葉質地很好。經過一千多年的發(fā)展,到了清代,貴州各地都有了種茶記錄。貴州茶生在獨特的高原喀斯特森林地帶,森林滯留水與地下水豐富,氣候濕潤,空氣清新,茶葉質地純正清香。

黔茶大規(guī)模北上是在明代。明代因為和西番茶馬互市的需要,在西南置四所茶倉,播州(今屬遵義)為其中之一,《明太祖實錄》卷二五四:

“(洪武三十年七月)辛酉, 命戶部四川成都、重慶、保寧(閬中)三府及播州宣慰司置茶倉四所貯茶, 以待客商納米中買及與西番商人易馬,各設官以掌之?!保ㄖ醒性菏氛Z所校勘紅格鈔本《明實錄》,P3662)

播州茶倉有一部分是換貴州西部的馬,因為貴州也有很好的馬,據(jù)《明太祖實錄》卷一六二記載:

“(洪武十七年五月辛丑)定茶、鹽、布匹易馬之數(shù),烏撒(今貴州威寧一帶)歲易馬六千五百匹。烏蒙東川芒部皆四千匹。凡馬一匹,給布三十匹,或茶一百斤,鹽如之。”(中研院史語所??奔t格鈔本《明實錄》,P2511-2512)

《明太祖實錄》所說的“與西番商人易馬”主要指與四川、西北商人易馬,播州茶倉匯集的茶主要是通過川黔古鹽道北上調往四川、西北,再經過茶馬互市進入吐蕃、西羌等地。由此可見貴州茶葉在黔川藏茶馬古道上的重要性。

婁山關:黔系茶馬古道重要關口(陳保亞攝)

川黔茶馬古道的形成極大地推動了西南和華南的聯(lián)系。前面提到的川黔鹽運古道上西南官話的一致性,向北經過川藏茶馬古道一直可以延伸到青藏高原,沿途西南官話暢通無阻,在黔川藏茶馬古道的高山峽谷間能夠形成這樣一種內部一致的通語,是古道活力的又一見證。連接川黔茶馬古道和川藏茶馬古道,川黔古鹽道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鹽運古道對茶馬古道的建構

川黔鹽運古道和川藏鹽運古道連接成黔川藏遠征茶馬古道,是鹽運古道建構茶馬古道的重要個案,這一個案揭示了茶馬古道形成過程和鹽運古道的密切關系。茶馬古道的形成機制和鹽運古道的形成機制相似,都是生活必要商品維系著古道的不間斷運行。除了鹽和茶,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其他物質具有長期存活古道的性質。毒品由于是危害生命的,不屬于這種情況。絲綢、陶瓷、玉石、金屬等都可能促成重要商道的形成,但都不具有持續(xù)存活古道的性質,因此民族沖突和自然災害都可能使絲綢之路、陶瓷之路等商道中斷。青藏高原基本不產茶,但藏族形成恃茶行為后,他們需要茶猶如他們需要鹽,于是形成了路途遙遠的茶馬古道。就維持人類生存古道的范圍看,鹽運古道是茶馬古道的局域網絡,茶馬古道是連接鹽運古道以輸送茶葉的遠征古道。比起鹽運古道來,茶馬古道線路更遙遠,黔川藏茶馬古道跨越3個省,并且可以繼續(xù)向印度、中亞甚至歐洲延伸,形成跨國和跨越歐亞大陸的古道。盡管鹽運古道的距離不如茶馬古道長,但鹽運古道對茶馬古道有重要的建構作用。鹽運古道起源早,古道上人群的恃鹽行為比恃茶行為更甚。只要人群居住的地方沒有鹽產地,必然有鹽運古道連接。鹽運古道為茶馬古道的走向提供了既成的古道條件,甚至早期的絲綢之路、陶瓷之路等,很多情況下也有賴于更早時期鹽運古道的連接。

在各地鹽運古道中,川黔鹽運古道距離長,水陸并行,線路險惡,遺跡保存多,為深入認識鹽運古道和茶馬古道的關系提供了重要的證據(jù)。類似的現(xiàn)象還有貴州南部和東南存在的黔粵鹽運古道,主要有都柳江水路和南丹河池陸路,該鹽運古道為后來黔粵茶馬古道的出現(xiàn)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并進一步為茶馬古道向海路延伸提供了條件。只是黔粵茶馬古道上茶的運送方向是向南海方向運送,正好和黔川藏茶馬古道上茶的運送方向相反,但川黔鹽運古道、黔粵鹽運古道在建構茶馬古道的機制上卻有共同性。

白廣美,1985.2,《中國古代鹽井考》,《自然科學史研究》

陳保亞,2004.4,《論茶馬古道的起源》,《思想戰(zhàn)線》

任乃強,1988.1,《說鹽》,《鹽業(yè)史研究》

孫智彬,2007.1,《中壩遺址的鹽業(yè)考古研究》,《四川文物》

王仁湘,2008.1,《走過千年袖珍曬鹽場——尋訪海南洋浦鹽田村》,《中華文化遺產》

王子今,1993,《兩漢鹽產與鹽運》,《鹽業(yè)史研究》

夏鶴鳴、廖國平,1993,《貴州航運史》,《人民交通出版社》

猜你喜歡
鹽官茶馬古道
走古道
東方少年(2022年25期)2022-10-18 06:52:46
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云南畫報(2021年10期)2021-11-24 01:06:54
國家在場:從清代滇南鹽官營看國家邊疆治理
番禺“鹽官廚”釋讀
廣州文博(2020年0期)2020-06-09 05:14:10
子文同學的一篇發(fā)掘日記與廣東漢代“鹽官”
廣州文博(2020年0期)2020-06-09 05:14:04
也談“番禺鹽官”
廣州文博(2020年0期)2020-06-09 05:14:04
茶馬古道
黃河之聲(2019年6期)2019-06-04 09:52:42
騎行“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
訪茶馬古道
迁西县| 华宁县| 临武县| 贞丰县| 沿河| 新宁县| 周口市| 桓仁| 彭山县| 湖南省| 句容市| 区。| 辽中县| 长武县| 大方县| 芮城县| 文水县| 遂溪县| 朝阳区| 奈曼旗| 吉安市| 平度市| 永修县| 泰和县| 长寿区| 恩施市| 阿城市| 丹阳市| 波密县| 长葛市| 铜鼓县| 张家界市| 左云县| 兴业县| 黔南| 京山县| 安康市| 阳泉市| 乡宁县| 句容市| 石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