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絲瓜為葫蘆科攀援草本植物,果為蔬菜,所含皂甙類物質(zhì)、絲瓜苦味質(zhì)、黏液質(zhì)、木膠、瓜氨酸等特殊物質(zhì)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還可供藥用,有清涼、利尿、活血、通經(jīng)、解毒之效,近年來深受群眾喜歡,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但在
絲瓜生產(chǎn)上應重點注意以下病蟲害的發(fā)生和防治,以保證絲瓜安全、高效生產(chǎn)。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疫病、白粉病等;主要蟲害有瓜絹螟、瓜蚜、潛葉蠅等。
1病毒病
感病葉片呈淺綠與深綠相間的褪綠色小環(huán)斑,老葉感病呈現(xiàn)黃色環(huán)狀斑或黃綠相間的花葉,葉脈抽縮致使葉片歪扭,果實發(fā)病后扭曲,呈螺旋狀畸形,葉上生褐綠色病斑。發(fā)病嚴重時葉片變硬發(fā)脆,葉緣缺刻加深,后期產(chǎn)生枯死斑。
防治方法:(1)栽種前施足底肥,每畝選用生物有機肥100公斤,配合二胺15公斤、尿素30公斤、鉀肥10公斤;(2)培育無病壯苗,適當提早定植;在苗期可噴施0.136%碧護可濕性粉劑15000倍+氨基酸海藻肥壯苗,增強抗性;(3)及早做好蚜蟲防治;(4)發(fā)病初期可噴灑5%氨基寡糖素800倍,增強抗病性,減少用藥量;(5)鏟除田間和周圍雜草,田問農(nóng)事操作盡量減少植株傷口,打頂、打權(quán)時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拔除。
2霜霉病
在病葉上越冬,主要危害葉片,通過風雨從鄰近病葉上傳播,連陰雨或濕度大時發(fā)病重。主要癥狀為先在葉片正面出現(xiàn)不規(guī)則褪綠斑,后擴大為多角形黃褐色病斑。降雨頻繁、濕度大時發(fā)病重,后期病斑背面長出紫黑色霉層,病斑連接大片,整個葉片枯死,干燥,不易脫落。
防治方法:(1)選擇地勢高、排水良好的田塊,避免田問濕度過大,及時摘除下部老葉、病葉,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2)發(fā)病初期可用60.5%唑醚.代森聯(lián)可視性粉劑80克或畝用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36-40克、或畝用47%烯酰.唑嘧菌懸浮劑40-60毫升噴霧。間隔7-10天噴施1次,連噴2~3次。
3疫病
主要為害果實、莖蔓。病菌來源于種子或土壤中,通過風雨及灌溉水傳播。植株坐瓜后,雨水多,近地面的瓜先發(fā)病,最初出現(xiàn)暗綠色圓形斑,擴展后呈暗褐色,病部凹陷,并向瓜面四周呈水漬狀浸潤,上面長出灰白色霉狀物。濕度大時,病瓜迅速軟化腐爛,莖蔓發(fā)病部初呈水漬狀,后整段軟化濕腐,病部以上的莖葉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2)秋冬深翻,施足腐熟的有機肥,實行輪作倒茬;(3)及時整枝、摘除病果、病葉;(4)發(fā)病期選用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30-40克/畝或62.5%氟菌.霜霉威懸浮劑60-75毫升/畝噴霧防治。
4白粉病
主要危害絲瓜葉片,也為害葉柄,發(fā)病初期葉片上形成白色粉狀斑,而后擴大發(fā)展成圓形或橢圓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狀霉層,后期葉片變黃干枯。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生長季節(jié)病斑上產(chǎn)生大量粉孢子,借風雨傳播,7~8月為發(fā)病盛期。
防治方法:(1)摘除發(fā)病的老葉,帶出田外燒毀;(2)7月上中旬畝用25%11比唑嘧菌酯乳油30-40毫升或5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20克,每7-10天噴施1次,連噴2-3次。
5瓜絹螟
低齡幼蟲在葉背啃食葉肉,使葉片正面呈灰白色;3齡后將葉片吃成穿孔或缺刻,為害嚴重時僅剩葉脈。幼蟲還常蛀入花蕊和幼瓜,啃食柱頭和瓜肉,影響產(chǎn)量和品質(zhì)。7-9月發(fā)生數(shù)量多,為害重。
防治方法:(1)收獲后集中燒毀植株,減少蟲源;(2)及時摘除被害的卷葉,消滅部分幼蟲;(3)使用瓜絹螟性誘劑誘殺雄蛾,以減少田問蟲口密度,減少用藥量;(4)可使用6%茚蟲威微乳劑800倍、或12%甲維.蟲螨腈懸浮劑40毫升/畝;或3%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噴霧防治。
6蚜蟲
成蟲和幼蟲多群集在葉背、嫩莖和嫩梢剌吸汁液,引起葉片畸形卷曲,植株矮小,生長點枯死,同時傳播病毒病,造成的危害遠大于蚜害本身。
防治方法:(1)及時清除田邊雜草,減少蟲源基數(shù);(2)懸掛黃板進行誘殺;(3)選用22%賽蟲.高氯氟懸浮劑2000-3000倍或50%11比蚜酮水分散粒劑3000倍噴霧葉背及嫩梢。
7潛葉蠅
以幼蟲為害植物葉片,幼蟲往往鉆入葉片組織中,潛食葉肉組織形成,造成葉片呈現(xiàn)不規(guī)則白色條斑,使葉片逐漸枯黃死亡。
防治方法:(1)播種前翻耕土壤;(2)清除雜草,摘除有蟲道的老葉燒毀或深埋,以殺死部分蟲蛹;(3)使用黃板誘殺成蟲;(4)可畝用75%滅蠅胺可濕性粉劑15—20克殺滅幼蟲或10%溴氰蟲酰胺可分油懸浮劑15毫升,間隔7天,連續(xù)防治1-2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