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豐超
抓好小麥赤霉病防治重要性的認識,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加強病蟲防治的宣傳、引導、發(fā)動和督促,狠抓以赤霉病為重點的小麥穗期病蟲防治工作;要時刻注意天氣的變化,要努力把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提高病蟲防治技術到位率,為奪取午季豐收,實現高產攻關任務目標打好基礎。
堅決打好小麥赤霉病防治硬仗及時將病蟲發(fā)生情況與防治技術傳遞到廣大農民手中,引導和動員農民及時、適時投入防治;要把需防病蟲種類、防治適期、防治指標、用什么藥劑和如何進行總體防治等信息,抓好技術服務。一是要做好病蟲情監(jiān)測工作。這是防治的基礎。市植保部門技術人員、各鄉(xiāng)鎮(zhèn)農技人員要切實擔負起責任,把病蟲測報作為第一要務,監(jiān)測工作要超前、要到位,有時光靠點上監(jiān)測還不行,除了系統監(jiān)測以外,還要到面上看,到田間地頭去實地調查,這樣才能提高監(jiān)測和技術指導服務的質量;二是要做好信息發(fā)布工作。信息發(fā)布要及時、要準確,通過各種途徑廣泛發(fā)布,努力當好政府和農民參謀;是要搞好現場技術指導。防治期間,農技人員一定要在第一線,為農民提供技術咨詢、現場服務,看防治效果,防效不好的地方要及時提醒農民,組織補治。抓好專業(yè)化防治。早在去年,國務院就下發(fā)了一個關于發(fā)展服務業(yè)的意見。其中有一個方面是農村服務業(yè),要求大力推進種子統供和病蟲統防統治。我們可以以鄉(xiāng)鎮(zhèn)農技站、專業(yè)經濟合作組織、種植大戶等為載體,開展病蟲專業(yè)化防治服務,提高防治的組織化程度,這是解決好外出農戶病蟲害防治的現實需要,也是今后的發(fā)展方向。市植保站已為每個鄉(xiāng)鎮(zhèn)配備了機動噴霧器,用于植保專業(yè)服務隊的建設,開展統防統治服務。已組建的專業(yè)服務隊要把電話號碼、服務內容等信息要迅速發(fā)布出去,便于農民及時取得聯系;沒有組建專業(yè)服務隊的,要抓緊組建,沒有思路的要抓緊理好思路,有好的思路就趕緊付諸實施。市植保站要為各地組建植保專業(yè)服務隊,開展統防統治等工作做好服務,對機手開展機械使用、維修、用藥方法等技能的培訓;同時,要深入了解各地專業(yè)化防治服務隊的具體運作機制,對好的運作模式和機制,要及總結,加以推廣。
小麥赤霉病是麥類作物世界性流行病害,病穗上常呈現以紅色為主基色的霉層,故稱赤霉病。小麥赤霉病發(fā)生輕重主要取決于小麥抽穗一揚花期間的天氣情況,若這時期遇到連續(xù)陰雨或大霧天氣,氣溫保持在15℃以上,赤霉病將大發(fā)生。
一、小麥赤霉病的發(fā)生小麥各生育期都可被赤霉病菌感染,引起苗腐、稈腐和穗腐等癥狀,最常見的是穗腐,常表現為整穗或半穗或小穗腐。穗腐癥狀主要是病菌在小麥抽穗—揚花期浸入,到灌漿—乳熟期顯現蟲癥狀。初期表現為小穗穎殼上出現水漬狀褐色斑點,以后逐漸擴散到整個小穗,氣候潮濕時,小穗基部或穎片合縫處產生粉紅色霉層,空氣干燥時,病穗枯白,不產生霉層。
二、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最佳時期防治小麥赤霉病最佳時期必須掌握在小麥齊穗期及時噴藥防治,注意在揚花前,下雨前噴藥,間隔6-7天再噴打一次。
麥赤霉病綜合防治技術:1、加強對小麥赤霉病的技術宣傳力度針對部分農民對小麥赤霉病防治重要性認識不足,防治措施不到位等問題,加大對赤霉病病害發(fā)生癥狀、危害特點、危害程度等方面搞好宣傳培訓和技術指導工作,使廣大農民朋友從思想上、技術上有一個大的提高。2、選擇抗耐病品種小麥品種易感病是小麥赤霉病大流行的重要內因.目前推廣的小麥品種雖還沒有對赤霉病抗性好或者免疫的品種,但品種之間的抗耐病性是有差異的??稍谏a上推廣一些農藝性狀良好的耐病品種,如種植抽穗整齊、花藥殘留期短、灌漿速度快的品種。3、科學運籌水肥在小麥生產上,堅持有機肥在施用時要充分腐熟以殺死有害的病原菌;氮磷鉀肥料要做到配方施用,以增強植株的抗病性;低洼麥田要挖好排灌溝渠,保證排灌暢通及時;小麥揚花水適當提前或者推遲,盡量避開揚花期,以降低此期田間的空氣濕度;收獲后要深耕滅茬,降低田間菌源。4、切實搞好預防和防治小麥赤霉病可防不可治,一旦錯過防治適期就無法補救,損失嚴重。特別是當小麥揚花期遇到連續(xù)陰雨天氣、大霧多露天氣時,做好預防工作極為重要。一般在小麥齊穗揚花期,使用南農30%戊福WP 90g-120g兌水45公斤均勻噴霧,可達到有效預防赤霉病的效果,藥后七天根據氣候及病情發(fā)展情況第二次用藥,不僅高效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銹病等,還可以有效降低DON毒素,并具有明顯的增產作用,根據歷年經驗,增產幅度可達10-15%.若小麥抽穗期氣溫達15℃以上時,往往邊抽穗邊揚花,首次施藥要提前到抽穗到揚花初期。施藥適期遇雨,應于雨停間隙噴藥防治,并適當提高藥劑用量和濃度,確保防治效果。未對苯并咪唑類殺菌劑產生抗性的地區(qū),也可選用50%多菌靈懸浮劑800-1000倍液噴霧,能夠有效地防止病害流行,但缺陷是不能降低DON毒素含量,所以仍建議選用南農30%戊福WP及氰烯菌酯等新型藥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