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民
醫(yī)院九樓是肺心病科,病房有4張床,住著三個俄國人和我。一個年齡最長的肺氣腫,一年住院8-9個月,是醫(yī)院“元老”,這里人稱他“萬事通”。他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能通融。他幫助我,常常指點我,譬如開飯時間,供應開水,打針,吃藥等。他病很重,每當深夜,喘不上氣來,不能躺下,坐在床上折騰,動靜很大。我無法入睡,只好干巴巴地陪伴他。
另一個病人五十多歲,心臟病,住院兩個多月。上個月開一刀,未見效果,醫(yī)生已通知他做好準備,馬上開第二刀。他害怕第二刀,因為有第一刀的教訓,所以憂心忡忡。第三個病人年輕些,約四十歲,身高體壯,患胸腔積水,據(jù)說這病很難治,也不容易去根。這個人倒是堅強樂觀,從臉上看不出有什么愁容。他幾乎同我腳前腳后入院,孑身一人,家里沒有人來探望他,他也沒有“小灶”補貼,每餐只靠三片面包、一盤糊涂粥充饑。身體那么高大,沒有充足的營養(yǎng),能抵抗疾病嗎?雖然三片面包不夠吃,還可以要面包吃,但我瞅他從不多要,似乎吃飽了。我十分同情他,替他擔憂,所以,我買了食品,總要分給他一些。他眼睛里總是流露出感激的神情。
這三個病人也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兩個是大學畢業(yè)的,當工程師,所以待人處事都有一定的素養(yǎng),講究文明,禮貌。他們對俄羅斯抱有很大希望,常常對我說,病能夠好起來,國家能富強起來,人民生活也能好起來,這種信念非常強烈。
說實在的,與這三位俄羅斯人相比,我是十足的“富翁”。我雖然是外來者,但買起食品來一包一包的??粗约河羞@么多東西,心里反倒不是滋味,所以總是多分一點給他們。他們吃在嘴里,感激在心里,總說中國好,中國人好。
那個胸腔積水的男子,對我有一種特別的情感,也許他是孤單的,我給他一點幫助,說穿了只是給了一點食品,但我從他的眼睛里看出,他不好受,處處想報答我。其實,我除了語言不懂,什么困難也沒有。我一直納悶,他家里為什么沒有人來探望。他似乎在等待什么人,直至第七天上午,一位中年婦女拎著一只大包來看他,還帶來一些換洗的衣服,憑感覺一定是他的妻子。他同她講了許多,又迫不及待地讓她打開包裹,拿出許多食品來,雙手捧著讓我吃。我向他說明,我有吃的,讓他留著慢慢吃,他說什么也不讓,一起塞在我懷里。直到我說謝謝,收下了一點兒,他才覺得還了我的“債”,高興了。
我同這三個俄羅斯病人,雖然語言不通,但心相連,都想著對方,一有事都互相照應。我是重點照顧對象,尤其翻譯不在醫(yī)院的時候,全靠他們。終于要出院回國了,我覺得同這三個俄羅斯人已經(jīng)結(jié)下了純潔的、深厚的友誼。當翻譯替我整理行裝時,他們用依戀不舍的眸子注視著我,噙著水汪汪的眼睛說:“好朋友,你要走了,祝你健康,我們想念你,希望你不要忘記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