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若蘭 吳伍林
前段時間,“咖啡致癌”傳得沸沸揚揚。
起因是,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其咖啡被指出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不過很快各路食品安全專家、醫(yī)生紛紛現(xiàn)身辟謠。事實證明,又是一條“致癌謠言”!
輿論反轉,前后用不到三天。
為何“咖啡致癌”如此不堪一擊?
的確,星巴克咖啡含有丙烯酰胺,但是其實我們喝的所有咖啡,都含有丙烯酰胺。要知道,生咖啡豆只有經(jīng)過烘焙,才能有那股特殊的香味。而丙烯酰胺正是烘焙過程的必然產(chǎn)物。丙烯酰胺也的確是“致癌物”。在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致癌物分級中,它處在2A類。但這是什么概念?
致癌物一共分為4級
1類:對人致癌性證據(jù)充分。
2類:A組對人致癌性證據(jù)有限,但對動物致癌性證據(jù)充分,B組對人致癌性證據(jù)有限,對動物致癌性證據(jù)也不充分。
3類:現(xiàn)有證據(jù)未能對人類致癌性進行分級評價。
4類:對人可能是非致癌物。
可見,目前并無充足證據(jù)證明丙烯酰胺對人類致癌。值得提醒的是,“致癌物”并不等于致癌,而且,等級越高也不等于就越容易致癌,區(qū)別只在于它的研究多不多,證據(jù)確不確鑿。
因為丙烯酰胺,就給咖啡判“死刑”的人,豬肉、牛肉、羊肉也該戒了。因為,在2A類致癌物的列表里,還有——紅肉。沒錯,就是我們餐桌上離不開的豬肉、牛肉、羊肉等一切哺乳動物肉類。想想就明白,不需要大驚小怪。
說“咖啡致癌”言過其實,還因為,人們很難喝到致癌劑量。在動物實驗中,動物攝入丙烯酰胺的濃度和量,跟人喝一兩杯咖啡,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在2014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動物研究中使用的丙烯酰胺劑量,大概是人們日常飲食攝入的1000到10000倍。實際上,人體到底攝入多少丙烯酰胺會提高患癌的風險,目前并無定論。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的范志紅副教授指出,2010年的一項研究認為,可能導致風險的攝入量在2.6~13.2微克/公斤;2011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一份技術報告中,則是建議每天攝入在0.18微克/公斤以下。一個50公斤的人,按前者的最低標準計算,每天最高攝入量為130微克;按后者來算,則為9微克。而干咖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大概為1100微克/千克,單看這個數(shù)字,確實挺多。但是,一杯咖啡中,大部分都是水,咖啡實際只有2~3克;算下來,一杯咖啡中的丙烯酰胺,大概只有3.3微克。相當于,每天要喝39杯咖啡,才能達到丙烯酰胺的致癌風險量。以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建議,則每天不要超過3杯。所以說,僅僅是每天一兩杯咖啡,離致癌真的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