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永剛
對于省略號的用法,教師講讀課文時都比較重視,常借省略號這無文字處引導學生思考、聯(lián)想,而對省略號前后的點號則關注較少。小語教科書中為我們提供了不少點號使用的范例,不可否認,也有個別例句的使用欠妥。為了便于研究,筆者分類列舉有代表性的例句進行解讀,以供教師教學參考。
例1:謝謝上帝,總算活著回來啦?!也辉冢阍诩依镒鲂┦裁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窮人》)
例2:上帝,我為什么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么對他說呢?……(《窮人》)
例3: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窮人》)
例4:延安八路軍子弟小學的孩子們勤奮學習,如饑似渴地讀書,師生自己動手做“書”,……這些消息傳到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傳到周恩來同志的耳朵里。(人教版審定本五年級下冊積累·運用一《延安的孩子們》)
《語文基礎知識手冊》(薛金星主編)中這樣表述:“一般來說,在省略號的前面,如果句子的意思已經(jīng)表達完了,說明這個句子已經(jīng)是一個完整的句子,那么應該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句末點號。”“如果省略號前面的句子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原則上不加標點?!崩?、2、3的省略號前面都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分別加了句號、問號、嘆號(句末點號),是正確的。而例4的省略號前面加了逗號,這個逗號該不該加,教師意見不一。筆者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沒有表達完,這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省略號前面不宜用句內(nèi)點號,建議把逗號刪去。
例1:看,你們都瘦得……(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金色的魚鉤》)
例2: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
例3:租界地是什么樣的?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里?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例4:一邊扭著秧歌,女同志們又齊聲唱起歌來:正月里來是新春,趕著豬羊出了門,豬呀,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給那英勇的解放軍……(《人教版審定本五年級上冊第6課《獄中聯(lián)歡》)
省略號前面不加點號的例句,教科書中比較多。在省略號前面,常見的是詞、短語、半截語。像例1是半截語。例2摘自課文第4自然段,這個自然段是一個總分式句群,分述部分含8個分句,例句是第8分句,省略號前面沒有加分號或句號是對的,省略號表示分句省略。例3的“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省略號前沒加點號,教師大多沒有注意。筆者以為,這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與前兩個疑問句不同,是否定形式的反問句,表示肯定的意思——這是中國的土地,句末應該加上問號,這是行文必須的。例4的省略號前沒加點號,不少教師說沒必要加。筆者以為,獄中唱的是一首陜北民歌,作者只引用了前幾句歌詞,“送給那英勇的解放軍”回答了前面的問號,表達的意思是完整的,省略號前應添加句號。這里的省略號,表示后面的歌詞省略。
例1:“我不反對他看書?!备赣H說話變得囁嚅,“是,是為其他事……”(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別餓壞了那匹馬》)
例2:孫悟空來不及細看,急忙爬上樹去,采了些蜜桃、甜棗、玉梨、黃杏……解下圍裙,滿滿地打了個包袱,往身上一背,又一個筋斗,回到原來的地方。(人教版審定本三年級下冊第35課《豬八戒吃西瓜》)
例3: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視著周圍盤旋翻飛的海鷗們,注視著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后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老人與海鷗》)
省略號的后面一般不加點號,教科書中這類例句特別多。例1用省略號表示不好意思說出口的話。例2中的省略號表示列舉省略,之后沒加點號,說明省略號前后的文字是連在一起的,但筆者讀到省略號后,產(chǎn)生了一種斷裂、前后失聯(lián)的感覺,也就是說,前面的“上樹采果”與后面的“打包返回”不相連。筆者的意見是,省略號沒用錯,之后應添加連詞“然后”。例3的省略號后沒加點號似有不妥。此例省略號前面寫的是“照片上的老人”,省略號后面寫的是“海鷗”,前后話語的意思不同,省略號后應添加句號斷開,表示彼此的區(qū)別。另外,“兩行”后面句號欠妥,這句話沒有說完,應將其改為逗號,刪去“它們”,后一句的主語是“海鷗”。
例1:人們的誦經(jīng)聲和討價還價的嘈雜聲混在一起,香爐中吐出的桑煙香味與外國香水的氣味混在一起,古老質樸的藏戲唱腔與節(jié)奏激烈的迪斯科樂曲混在一起……。佛教與塵世,寧靜與喧嘩,虛無與真實……這一切使圣地拉薩富有魅力,使古城拉薩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拉薩古城》)
例2:現(xiàn)今,創(chuàng)作上有一種長的趨向:短篇向中篇靠攏,中篇向長篇靠攏,長篇呢,一部、兩部、三部……當然,也有長而優(yōu)、非長不可的,但大多數(shù)不必那么長,確有“水分”可擠。(摘自《簡筆與繁筆》)
例1前一句的省略號后面加了句號,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只發(fā)現(xiàn)這一例。有的教師說,這個語段的省略號后面連用了句號不妥當,還是修改一下,刪除省略號為宜。筆者以為,省略號不宜刪除。該文結尾段主要寫八廓街的繁華、熱鬧與大昭寺的莊嚴、肅穆,既碰撞又交融,例1的前一句含三個分句,反映了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的矛盾統(tǒng)一。作者加省略號表示話沒說完,也就是說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的碰撞、交融不止這三個點,其余的就省略不說了,更多的留給讀者去聯(lián)想。若刪除省略號,聯(lián)想回味的空間就縮小了。再說省略號后面的句號,在這段話中是一種特殊用法,表示省略號前面的這句話不跟下文相連,教師適當解釋一下,第三學段的學生可以接受。讓人不解的是魯教版教科書的編者竟然把前一句省略號后面的句號刪去了,這樣兩句話之間就產(chǎn)生了剪不斷的聯(lián)系,學生閱讀時就當成一句話了,建議再版時更正。例2不在小學語文教科書的范圍之內(nèi),省略號后面也沒有加點號,似不應歸在第四種類型,筆者之所以放在這里解讀,是為了說明省略號后加點號的必要性。有些教師可能不知道,這個例句被編入《語文基礎知識手冊》一書中,編者在省略號后面已加上了句號。筆者以為,這個句號加得適當,也表示省略號前面的一句話不跟下文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