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鴻
配方:仙茅、懷山藥各30克,益智仁20克,米酒(或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3味共研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日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補(bǔ)腎固澀,縮尿止遺。
主治:腎虛遺尿。亦治老年人尿多,遺尿,五更瀉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3次,或不拘時,適量飲用。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配方:丹砂(細(xì)研后,用水飛過,另包)20克,人參、白茯苓各30克,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12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上藥除丹砂外,其余共搗為粗末,與丹砂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日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溫補(bǔ)脾腎。
主治:脾腎陽虛,下元虛冷,耳目昏花,面容蒼白。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0毫升,日服3次,勿間斷。
附記:引自《百病中醫(yī)藥酒療法》。本酒不僅適用上述諸癥,還因脾腎陽虛所致諸癥,用之皆有良效。
配方:仙靈脾100克,雞血藤80克,白酒(或米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日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溫補(bǔ)腎陽,舒筋活絡(luò)。
主治:腎陽不足的腰膝痛,筋骨疼痛。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10~2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配方:老硫黃30克,川椒120克,訶子72粒,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3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溫腎壯陽。
主治:諸虛百損皆妙。
用法:口服,少量飲之(約5~10毫升),不必多杯也。
附記:引自《普濟(jì)方》。
配方:白術(shù)、地骨皮、荊實(shí)各150克,菊花90克,糯米600克,酒曲適量。
制法:上前4味以水1500毫升,煎至減半,去渣,澄清取汁,釀米,用曲拌勻,如常法釀酒,至酒熟。
功用:溫氣散寒,祛風(fēng)解毒。
主治:心虛寒氣,心手不隨。
用法:口服,隨量飲之、常取半醉、勿令至吐。
附記:引白《備急千金要方》。
配方:紅豆蔻(去殼)、肉豆蔻(面裹煨,用粗紙包,壓去油)、白豆蔻(去殼)、高良姜、甜肉桂各30克,公丁香15克,戥淮5克,白糖霜120克,雞子清2枚,干燒酒500毫升。
制法:先將前7味各研凈細(xì)末,混勻備用;再將白糖霜加水1碗,入銅鍋內(nèi)煎化,再入雞子清,煎10余沸,入干燒酒,離火,將藥末入鍋內(nèi)拌勻,以火點(diǎn)著燒酒片刻,即蓋鍋,火滅,用紗羅濾去渣,入瓷瓶內(nèi),用冷水去火氣即成。
功用: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主治:脾胃虛寒,氣滯脘滿進(jìn)食不化,嘔吐惡心,腹瀉腹痛。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15~30毫升,日服2次,或不拘時,適量飲用,以瘥當(dāng)度。
附記:引自《馮氏錦囊秘錄》。
配方:豬腎2具、杜仲60克,肉桂2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先將豬腎洗凈,用花椒鹽水腌去腥味,切成小碎塊;其余2味藥共研為粗末,與豬腎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日后,過濾去渣,即成。藥渣再添酒浸,味薄即止。
功用:補(bǔ)腎壯陽。
主治:腎虛遺精,腰膝疼痛,體倦神疲,行走無力,耳鳴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配方:巴戟天、生牛膝各30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2味洗凈,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0~30日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補(bǔ)腎壯陽,強(qiáng)筋骨,祛風(fēng)濕。
主治:體質(zhì)虛贏,陽道不舉,五勞七傷百病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配方:仙茅(米泔水浸)、淫羊藿、五加皮各120克,龍眼肉100克,白酒9000毫升。
制法:將前3味切碎,與龍眼肉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1日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補(bǔ)腎陽,益精血,祛風(fēng)濕,壯筋骨。
主治:陽萎而兼腰膝酸軟,精液清冷,小便清長,手足不溫,或見食少,睡眠不實(shí)等癥。舌苔多白潤,脈沉遲。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妙齋醫(yī)學(xué)正印種子篇》。如見五心煩熱,小便黃赤,舌紅少苔,脈細(xì)數(shù)是陰虛有熱的表現(xiàn),禁用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