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衷敬柏
平時手心容易出汗,就連雙腳、腋窩也出得厲害。《傷寒明理論》曾指出:“(手足心汗)多由脾胃濕蒸、旁達四肢手足所致。”因此,這種出汗一般是脾胃、腸道不適的表現(xiàn)。如果伴有口干、牙齦腫痛,可服用清胃熱的牛黃清胃丸;如果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于腸道內(nèi)有積糞的熱證,可服用通便藥。此外,一些外用法,如用白礬或者葛根煎湯泡腳,或者用黃芪防風煎湯來洗手,也有一定作用。
老人和產(chǎn)后身體虛弱的女性,會有頭面部出汗過多的情況,多屬于氣虛。頭頂出汗,宜滋腎清肺,可用麥冬等泡水喝,還可以適當吃一點百合粳米粥,可以潤肺止汗;如果吃飯時頭汗淋漓,身體發(fā)熱,這種情況要以瀉胃火為主,并注意不要吃得太過油膩,多吃新鮮蔬菜,清淡飲食;如果因為濕氣太重,額頭部位愛出汗,平時就要多吃些利水排濕的食物,如薏苡仁米、山藥、地瓜、冬瓜等。
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就汗出不止,還常有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點,中醫(yī)認為這是氣虛的表現(xiàn)。這類人群在飲食上應多吃些山藥、豆?jié){、牛羊肉、扁豆、栗子、核桃仁等,也可用黨參或黃芪燉雞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還可通過動作舒緩、動靜結(jié)合的運動增強體質(zhì),如太極拳、八段錦等。推薦黃芪紅棗湯,特別適合氣虛不固之自汗:黃芪30克,紅棗20枚,水煎服。
這種情況多見于50歲左右的中年人和65歲以上的老年人,表現(xiàn)為入睡后,或在半夜,或黎明時分,胸部、背部、大腿等部位出汗,出汗量比較多,睡著出汗,醒來汗止,中醫(yī)稱為“盜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