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強
愛琴海是充滿浪漫氣息的海,純凈的人間天堂,其實單就憑“愛琴?!边@三個字,就足以讓人心馳神往。來希臘旅行前,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一位攝影師朋友特意告訴我,到希臘不能就看雅典的神殿,其實最值得看的,是那些散落在愛琴海上的眾多風光旖旎的島嶼,尤其是其中的伊茲拉,就是一座“天堂小島”。
伊茲拉島距離雅典比雷埃夫斯港70公里,清晨迎著朝陽出發(fā),我們的游船有個好聽的名字——“飛翔的貓”,也許只有浪漫的希臘人才能想出這樣的名字。陽光灑在愛琴海上,大海一望無際,只有海鷗追隨著我們。經過3小時的航程伊茲拉到了,從船頭望去,島上到處是光禿禿的石頭,建在石頭上密密匝匝的房子形成一個圓筒形環(huán)抱港灣,很像古羅馬的半圓劇場,難怪這個島被稱作希臘最美的港口城鎮(zhèn)。
人們都說伊茲拉島是自由的天堂,如果不是親自前往,我完全不會懂得其真正意義。當一望無際的藍、圣潔無瑕的白由遠及近鋪滿視野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不知不覺已擁有一雙翅膀,自由就是我的方向。我情不自禁地張開雙臂,時而仰望蔚藍的天空,時而俯視湛藍的海水,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鮮空氣,我的天啊,這里會不會真的就是天堂?難怪美女作家李欣頻在《希臘 一個把全世界藍色都用光的地方》一書中這樣寫道:“希臘很美,是天堂的人間版本,任何人拿著傻瓜相機拍回來的照片,都一如明信片般地令人驚艷,這就是造物主賜予每個到希臘的旅行者,既短暫又永恒的藝術天分?!?/p>
據(jù)導游介紹,在希臘的諸島之中,伊茲拉島孤立于一隅,島上擁有保存完好的石頭建筑、交錯的鄉(xiāng)村小路以及清澈見底的海水。它是薩羅尼克群島中的一個島嶼,位于愛琴海與薩龍灣和阿爾戈利斯灣之間,因而可以俯瞰到這兩處海灣的絕美景色。在古代,伊茲拉島被稱為Hydrea,來源于古希臘語中“水”的意思,引申為島上的“天然泉水”。
十七八世紀時,伊茲拉島曾是希臘的主要海港,當時的海上貿易非常發(fā)達,每天有幾百條商船從這里進出,也有不少商人因此腰纏萬貫。此后,伊茲拉在1821年開始的獨立戰(zhàn)爭中,他們武裝自己的船隊,積極投入作戰(zhàn),作出了巨大貢獻。直到現(xiàn)在,伊茲拉島在希臘人的心目中依舊是英雄的島嶼。
時至今日,海島仍然保持著幾百年前的樣子,好像時間在這里停住了腳步。碼頭旁邊是座18世紀的藍白色東正教修道院。藍和白這兩種浪漫純潔的顏色不僅組成了希臘國旗的顏色,也構成了希臘民居的色彩;伊茲拉島上有很多歷史悠久的石頭建筑,都是由意大利藝術家為以前聲名顯赫的家族如Voulgaris,以及Bountouris等設計建造,見證了這座島嶼昔日的輝煌。現(xiàn)在島上有不少豪宅大院,都是這些富商在幾百年前留下的家產,也是島上的風景之一。
小島上點綴著檸檬樹和橄欖樹,青翠蔥蘢中露出清晰明亮的白色屋檐。伊茲拉島上的建筑以白色為主,式樣古拙,在白墻的氛圍中不時透出爛漫的花叢,云濤海浪中,一條石板鋪就的甬道蜿蜒而上,漸行漸遠,延展到了歷史記憶的深處。
伊茲拉的小鎮(zhèn),依著綠色的山坡從水邊一直延伸到山頂,在海藍色的天空的襯托下分外奪目。沿著蜿蜒的小路前行,兩旁民居幾乎一模一樣:門窗像愛琴海一樣藍,墻壁白得耀眼。這樣單純的顏色,這樣樸素的民房,若是零星散落,定會顯得寒酸。但它們在伊茲拉島連成一片,映著同樣純凈的海水和天空,便有了說不出的清爽和不張揚的美麗。
伊茲拉是希臘最受游客喜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中最主要原因便是一直保持著的獨特傳統(tǒng)生活方式。這里的房屋建在一個圓形劇場式的斜坡上,狹窄的鵝卵石街道上矗立著石頭建筑,寬敞隱蔽的廣場。藍頂白墻的小教堂是當?shù)刈顦酥拘缘慕ㄖ?,它們背靠著天幕與山海,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下,靜謐優(yōu)雅,圣潔到即便是強盜來了也會放下屠刀摒棄邪念。教堂里偶爾傳來悠揚悅耳的鐘聲,興許是希臘眾神在為他們的子民禱告。
更有趣的是,除了美輪美奐的民居,伊德拉還有個特別之處:為了環(huán)保島上的居民決定禁止汽車、摩托車等機動車上島,交通工具主要是500多頭驢子。島上起伏的地形、數(shù)不清的階梯、狹窄的巷道,只有這些聰明的毛驢能輕松應付。
不想多走路的游客可以騎驢,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因訓練有素頗有靈性,一路騎來別有情調。喜愛徒步的游客大可拋開公式化的參觀景點,跟著驢子的足跡,自由亂逛。在狹窄的山路上,常能碰到迎面過來的騎在毛驢背上悠然自得的當?shù)鼐用?,讓人恍若進入神話世界。
小島細長細長的,干干凈凈的小巷里,毛驢載著游人悠閑地晃來晃去。白的墻、藍的窗、粉紅的屋頂,襯得小島越發(fā)地可愛。小院里不時探出一叢叢紅花、紫花,檸檬樹上結滿了明黃的檸檬果,累累垂垂,壓得枝頭都彎了。這樣的傳統(tǒng)也就詮釋了隨著時間流逝,為何伊茲拉島仍保留著在當今社會已不多見的傳統(tǒng)生活氛圍,而這恰巧滿足了游客們懷念與追尋傳統(tǒng)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