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芳
他外貌清秀俊朗,卻是一名視障人士;他看不見屏幕,卻在電腦前敲字飛快;他學會了按摩,卻成了一名IT工程師。他叫蔡勇斌,中國第一批信息無障礙工程師。
小時候,蔡勇斌的眼睛清亮如水,花紅柳綠,陽光也很燦爛。6歲那年,家里搞裝修,蔡勇斌不小心把石灰揉進了眼睛。世界成了黑色,他的人生也變成了黑色。哭過,鬧過,他慢慢地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
上了盲校,他卻成了同學眼中的怪人。他拒絕用盲杖,拒絕申領政府的福利,也不辦理殘疾證。一句話,他不把自己當殘疾人看。同學們都在積極學習按摩,準備以后當一個按摩師。他卻不甘心接受這樣的命運,他覺得,自己可以選擇的還有很多。
在煩悶的日子里,電腦成了他最摯愛的朋友。和常人相比,他的聽力異常敏銳。他能根據電腦光驅的聲響,來判斷光驅轉速。再依靠光驅轉速,判斷系統(tǒng)安裝到了哪一步。學會了給電腦重裝系統(tǒng),在很大程度上給了他自信。他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計算機,可盲校的老師對計算機也是一知半解。蔡勇斌一咬牙,決定自學編程。
同學們都不看好他,一個看不見電腦屏幕的盲人,想學會編程序,這聽起來,更像是一個笑話。但蔡勇斌并不在乎周圍人的目光,從早到晚,他幾乎把所有的空閑時間,都用到了學習編程上,甚至連夢里都在想如何編程序。他堅定地認為,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現(xiàn)的價值。
怎么學呢?他的辦法是,把所有的代碼背下來,在大腦里重現(xiàn)。然后結合教材里的講解,搞懂為什么要這么寫。他還泡專業(yè)的IT論壇,向電腦高手請教。沒有人知道,這個癡迷編程技術的IT發(fā)燒友,其實是個盲人。20歲那年,蔡勇斌寫出了第一個真正能應用的軟件,一款日程提醒軟件。
就這樣,蔡勇斌成了盲人朋友的明星,大家有了什么困難,都樂意找蔡勇斌幫忙。蔡勇斌發(fā)現(xiàn),盲人玩電腦很受限制,畢竟虛擬的世界里沒有盲道。一個夢想漸漸清晰了,他要開發(fā)一款針對視障人群上網用的軟件,使視障群體也可以在網上自由沖浪。
真正的遠方,一定是一個人走出來的。
大家都知道,軟件功能是依靠代碼實現(xiàn)的,代碼則是程序員逐字逐句打出來的。即使一款功能相對簡單的軟件,一般也需要上千行代碼。而蔡勇斌要研發(fā)的軟件代碼量,則在10萬行以上。蔡勇斌又開始了死記硬背,把這些代碼背下來,在腦子里重現(xiàn)代碼結構與算法,然后不斷地檢查、修改、訂正。
寫下這些代碼已經很不容易,“背下來”又是何其艱難。代碼是由各種函數(shù)引用和數(shù)字組成的,字符之間通常毫無聯(lián)系。猛一看,宛如亂碼,根本不是和背課文一個難度級別的。為了背下這些代碼,蔡勇斌開始操作電腦快捷鍵,讓讀屏軟件一遍遍讀出那些代碼。而想要背熟一段簡單的代碼,往往要聽幾十遍上百遍。不知不覺中,幾個小時、一天就過去了。
靠著頑強的毅力,2009年,蔡勇斌終于獨立開發(fā)出了針對視障人群上網用的軟件“PC秘書”,其功能多達數(shù)百項,頗受視障人群喜歡。網購、刷微博、逛貼吧、查股票行情……視障者幾乎可以在上面進行所有網絡操作。甚至,借助這個軟件,視障者可以和視力正常的人一樣,在網上打紙牌游戲“斗地主”。
一款小小的軟件,改變了數(shù)萬視障者的生活。在幫助視障朋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蔡勇斌找到了一種快感。最興奮的時候,他學會一項新技術,能在黑色的屏幕前坐上24小時。
2014年,他南下深圳,加入了信息無障礙研究會,成為互聯(lián)網的另類極客——信息無障礙工程師。憑借對視障者群體的了解和高超的IT技術,蔡勇斌很快成為了這個領域獨一無二的專家?;ヂ?lián)網企業(yè)們,例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也都紛紛邀請他幫助推進公司產品的信息無障礙進程。
隨著媒體的報道,蔡勇斌迅速走紅,被網友親切地稱為“盲俠”。有一次,記者問到他的夢想,蔡勇斌的回答是:“我沒有能力幫助整個國家,也不能去災區(qū)救災。但我知道,和我一樣的視障人士需要什么。我希望盡我所能,讓他們也能走進互聯(lián)網的世界?!?/p>
心若有光,才能光芒萬丈。遍體鱗傷,只為滿城芬芳。憑借過人的耐心、專注和堅持,蔡勇斌終于用耳朵為他人“敲”開了互聯(lián)網的世界之門。
(編輯 欣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