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新均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高校思想政治話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學生傳遞、傳播、交流、研究思想政治信息的載體,是在特定的語境中形成和發(fā)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工具,承擔著溝通和反饋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習近平同志強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和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必須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到教書育人的全過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在這全過程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將習總書記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論自行、制度自行、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是時代的需要、社會的需要、高等教育的需要。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和成果,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但時代在發(fā)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各種思想、文化紛紛興起和傳播,精華和糟粕都在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話語的發(fā)展,沖擊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
(一)社會發(fā)展的沖擊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發(fā)展發(fā)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仍然存在;就業(yè)難、就醫(yī)難、入學難等社會現實問題困擾著社會大眾;貪污腐敗、貧富分化等負面信息激化了人們的仇富、仇官心理;毒奶粉、蘇丹紅、假疫苗、地溝油等嚴重影響人們的道德和人性標準。這些現實情況和現象沖擊著以愛國主義情懷教育大學生公平正義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使部分大學生對我們的社會制度、社會發(fā)展產生了質疑和茫然,不能辯證地看待社會發(fā)展中的問題,部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反感,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集體失語。
(二)西方思想的沖擊
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在我們融入全球化的進程中,經濟在交換、思想在交流,西方資本主義思想也隨之進來。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成長期,他們對各種事物抱有新奇的接受主義,但還缺乏清晰的認識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注意、民主社會主義、享樂主義、宗教主義等社會思想,在大學生中有著生存的土壤。動搖了對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思想、中華文化的信心和共產主義的信仰,沖擊和侵蝕了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建立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面對這些西方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很少給予權威的剖析和回應,揭露其本質和危害,削弱了高校政治教育話語的力量。
(三)微文化的沖擊
以微信、微博、頭條為代表的微文化的興起,拓寬了大學生信息獲取和受教育的渠道,其親民性、草根性的特點,得到大學生的廣泛參與和擁護。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元化的模式被打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成為了彼此獨立、平等的主體,大學生通過網絡隨時可以參與社會熱點事件的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社會互動。說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被學生嫌棄,思想政治話語權的爭奪從現實延伸到了網絡空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實效性有待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容的主要表達形式,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提出: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更加明確而開闊的文化建構。四個自信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表達在主題、內容、形式等方面有著不同,是彼此獨立的體系,但四個自信可以為思想政治話語的創(chuàng)新與完善提供道路、制度、理論、文化的基礎,思想政治話語可以為實現四個自信提供重要推力。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是特定語境下的一種文化現象,與社會現實、發(fā)展歷史緊密相連。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績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引領。四個自信是經過歷史檢驗和證實了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著現實證明了的成功和強大的理論支撐,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社會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基石。當前,我國不可能停止對西方文化的吸納,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工作者可以通過四個自信調整中西方的文化站位,強化中國特色文化的魅力,通過身邊日常的點滴變化,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實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信。
(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效度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效度來自于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接受程度,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話語為什么出現失語,主要是陳舊、枯燥、空洞的話語體系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要,不被大學生接受,教育效果不佳。四個自信的提出是對立足現實面向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含的總體性、主體性和普遍性的科學詮釋與意義把握,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達到了一種更新、更高的整體自信水平。四個自信豐富的內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的素材和理論基礎,習總書記強調的:講中國故事、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挖掘身邊的人好事等方式,可以拉近與大學生的距離,共同分享感興趣的問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感召力、吸引力、生命力。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的關鍵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為大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必須將四個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增進話語權。
(一)提升話語主體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主體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四個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需要主體的主動參與。提升話語主體的能力,一方面是教育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和理論水平,牢固樹立自身的政治站位,結合實際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擺正心態(tài)將大學生視為平等溝通的主體,充分利用馬克思主義、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國革命文化等資源,帶領學生參加實踐體驗,理論聯系實踐,增強話語的生動性。另一方面就是受教育者應及時將自身的感受和體驗反饋給教育者,為教育者改進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提供建議,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將自身的成長和社會發(fā)展的歷程進行對比,增強切身體會和感受,提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參與度。
(二)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文本載體
教育應隨時代而動,思想政治話語的文本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表現形式,也需要與時俱進?,F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對自身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更加的自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話語,要成功分挖掘新時代的內涵和時代精神,用與大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元素和內容,來實現話語的自信力和吸引力,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拉近文本話語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同時注重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微博、微信、QQ、微視頻等平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把握微文化時代話語的特點,通過微課、微視頻、微信公眾號等采用多種形式將四個自信的內容“微”化,使剛性的意識形態(tài)表達柔化為具有網絡和時代特色的文化話語,增進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文本的親民性和可讀性。
(三)推進理論話語與工作話語相結合
一直以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話語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思政教學、專家講座、主題報告等形式,可以有組織地在大學生中開展四個自信的宣講和貫徹,教育目標明確,教育對象清晰,教育手段規(guī)范,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面對個性鮮明、思維活躍的95后、00后大學生,理論過于機械,效果有待改進。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話語是一線的思政工作者在與學生談話聊天、處理日常事務時使用的話語,一般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話語不直接涉及到四個自信的宣講,而是在對學生困惑解答、學生職業(yè)和學業(yè)規(guī)劃指導、社會熱點事件分析的過程中,對學生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在沒有察覺的過程中感受和體會,將知識內化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養(yǎng)。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話語相比理論話語更加的靈活,形式更加多變,學生的接受性更強,兩種話語的融合能更好地促進四個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