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德鋒
自“文革”結束至今四十多年以來,中國書法從復蘇到興起全國性的書法熱潮,再到逐漸走向今天這么一個“多元并存”的時代,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以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書協(xié)和各地市州縣書協(xié)的成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種歷史功績是不容抹殺的,這也是當初醞釀和呼吁成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的那幾位老先生的初衷所在。
因為書法家協(xié)會的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社會資源,為當代的書法愛好者和書法家們提供了交流學習和展示自我的平臺,培養(yǎng)和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書法人才。盡管這種人才其中的絕大多數(shù)遠不能和古代書家相提并論,但就當代意義而言,畢竟還是值得給予肯定的。
但任何事物都是處在發(fā)展變化之中的,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亦不例外,它也在不斷地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其中還有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官本位思想和功利意識的一度強化。這是與市場經(jīng)濟時代的總的社會風氣互為表里的。經(jīng)濟掛帥的時代,養(yǎng)成了一種“一切向錢看”的不良風氣,以至于親情冷漠,道德下滑甚至淪喪。在名利面前,人們不顧一切不擇手段,為了一己之私利,無所不用其極。協(xié)會名位的爭奪,成為了書法界的一個熱門話題。為了加入書協(xié),進一步當書協(xié)的一官半職,除了正常途徑之外,很多人都到了不顧臉面斯文掃地的程度。更有甚者,據(jù)說有的人因為沒有當上書協(xié)的領導,便從此精神萎靡,郁郁寡歡。
其實,對名利的追求本無可厚非,這也是人的人生動力的體現(xiàn)。只不過凡事都要講求一個度,要有分寸感。不惟從事書法,從事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很重要。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生存發(fā)展,經(jīng)濟基礎必不可少,因此設法賺錢是大有必要的。不僅要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還要爭取提高生活的品質(zhì)和檔次。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所以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道。急功近利是要不得的,人一旦急功近利,往往就會利令智昏,名韁利鎖,陷入泥坑而不能自拔。一不小心,就會家破人亡,身敗名裂。后果很嚴重,也是很可怕的。
名利之心,人皆有之,但一定要做到“名當名之名,利當利之利”。對書法界的各種榮譽頭銜既不要過度排斥,也不必過于迷戀。該爭取的就去爭取,該看淡的就一定看淡。至少要做到不過于為一些事情而糾結。
一個人特別是一個書法人最大的立身之本是什么?那它一定是高尚的為人品格和卓越的藝術成就。你要想在書法界擁有一席之地,那你就必須要有自己的過人之處。你可以不必樣樣精通,但你一定要有一樣才能是大家對你暗暗佩服的。同時,你的人格魅力也是讓大家欣賞有加的。
有的人號稱五體皆能,但實際上卻是一體也沒有得到書界的真正認可。反而是一些只精于一種書體的人在書法界立住了腳。有的人搞篆刻,印式弄得非常全面,貌似古璽、漢印、宋元朱文、明清流派樣樣都會,但卻沒有自己明確的主攻方向,到頭來一樣也沒有自己的藝術語言,終歸還是得不到印界的真正認可。有的人也寫書法文章,甚至寫了很多,但卻沒有多少個人見解,無非是東拼西湊,敷衍成篇,最終也不可能在理論批評界擁有一席之地。有的人比較擅長臨摹古人碑帖,數(shù)十年如一日,臨得惟妙惟肖,形神兼?zhèn)?。但在?chuàng)作當中卻筆筆皆是古人,沒有一筆是他自己。這種情況被人們稱之為“書奴”。而有的人不注重臨摹古人經(jīng)典,只憑印象,我行我素,寫作品筆筆是他自己,卻無一筆是古人。這種情況被人們謂之為“野狐禪”。都是不足取的。
有的人不能靜下心來讀書做學問,但卻整天熱衷于拉關系、走后門,溜須拍馬,投機鉆營,以和領導搞好關系為能事,以搞到一個什么書協(xié)的會員或者理事副主席之類的頭銜為滿足。這無非是一種短視,是根本不可能走遠的。
筆者這些年以來,走遍了全國各地,拜訪和交往了很多書法界的名家大腕與有一定影響力的書家。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那就是所有這些有一定成就有一定影響的人,他們都有自己明確的主攻方向?;蛘邥?,或者篆刻,或者理論,或者批評,或者多方并舉,兼而有之,他們都能夠在某個領域做得足夠好。他們做人做事都很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他所擅長的那個東西,你看了不得不欣賞和佩服。他們待人接物的那個態(tài)度和方法,也不由得你不因為感動而記憶深刻。
有的人喜歡湊熱鬧,哪里有熱鬧可看,就往哪里湊。把自己很多寶貴的時間都浪費在看熱鬧上了。多少年過去,自己還是原來的那個自己,沒有絲毫的長進。作為一個有志于書法的人,你要爭取有自己獨到的造詣和受人尊敬的地位,你不能永遠只當看客,站在熱鬧的圈子外面踮起腳尖看里面。有一句話叫做“矮子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你不真正進入到圈子里邊,你是看不到真實情況的。而要想真正進入到圈子里邊,你就必須具備一項過人的本領,讓人們對你欣賞有加,刮目相看??吹竭@里你可不要拿什么“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樣的話來說事。這個詞的真實含義一定是這個所謂的“旁觀者”肯定是“內(nèi)行”,所謂“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就是這個意思。要想真正看出門道,那你就必須想辦法努力使自己從外行變成內(nèi)行。
事實上,我們這個書法界,真正的內(nèi)行并不是很多,外行倒是隨處皆是。書法上的內(nèi)行,并不是說你參加了幾個協(xié)會的展覽,然后拿到了一紙書協(xié)會員證那么簡單,其實他是一個人綜合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他不僅在書寫上有一定功力,更要精通文史哲,看得清時勢,把握得住時代脈搏。
有的人整天怨氣沖天,怨天尤人,感嘆自己懷才不遇,其實哪里是懷才不遇,分明是缺乏真才實學,而且沒有真正悟通為人處世的道理。還有的人總是怕被人利用,其實被人利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人所用。能夠被人利用,正說明你還是個有利用價值的人。如果哪個人都不想用你,正說明你要么百無一用,要么沒有把人做好,讓人家感覺你不好相處,無法合作。當然一定要警惕被那些居心叵測不懷好意的壞人利用。這個可以考驗出一個人的分析辨別能力和為人處事的定力。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上立足,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更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解決好自己的事情的基礎上,還要想著為社會多作貢獻。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要抓住有生之年,多做有益之事。
作為一個書法人,不能僅僅把書法當作一項謀生的技能或曰手段,而應當是介入社會的媒介,服務于社會的本領。要從大文化的格局和高度上來看待書法,要將自己鍛造為有思想、有抱負、有文化、有修養(yǎng)、有功力、有格局、有氣象的高品位者。
我們改變不了社會,我們就先學會適應社會。我們努力改變自己,成就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藝術實力和社會影響力的人。然后再去影響周圍的人,從而讓他們得到潛移默化的改變。做到這一點,你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