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
胃黏膜的腸化免疫分型項目,是根據胃黏膜組織標本特殊染色后顯微鏡下的病理形態(tài),將其分為Ⅰ、Ⅱ、Ⅲ三型:
Ⅰ型為完全性腸上皮化生,一般不具有惡性風險;
Ⅱ型為不完全性腸上皮化生,常與完全性腸上皮化生混合存在;
Ⅲ型為不完全性腸上皮化生,具有發(fā)展為惡性的風險。
通過對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患者的長期隨訪發(fā)現,Ⅲ型患胃腫瘤的風險比Ⅰ、Ⅱ型要高5~10倍。另外,腸上皮化生的范圍和癌癥發(fā)生的風險也有關系。全胃各部位的組織標本中,檢出有腸上皮化生的標本越多,胃病變范圍越大,發(fā)生癌癥的風險也越高。
一般在做胃鏡檢查時,可以通過放大內鏡初步判斷有無腸上皮化生,精準活檢,病理染色進一步明確腸上皮化生類型。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要先明確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如果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需要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后隨訪;如果陰性,建議對癥治療,同樣需要隨訪。腸上皮化生Ⅰ型和Ⅱ型的患者,可以每2~3年復查胃鏡一次;Ⅲ型則需要每1~2年復查胃鏡一次。一旦隨訪發(fā)現發(fā)展為早癌或癌前病變,可以及時在內鏡下切除,患者恢復快,一般預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