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萬軍
大年初三,聽說圓明園有新春廟會,于是拖家?guī)Э冢屲噺臇|朝陽繞到西海淀,興致勃勃去觀賞。
但是,看到廟會舞臺,頓感索然無味。與往年一樣,“年俗”沒有新意,還是“老生常談”——
皇家戲臺,放眼望去,黃袍馬褂,旗袍蹄袖,頂戴花翎,全是清朝“遺物”。
即便是“抬轎子”的游戲,轎夫也拖著一根長辮。
這新春廟會,活脫脫變成“夢回大清”。
據(jù)報,北京的其他“新春廟會”也大同小異,清朝皇帝祭天祭地,辮子馬褂滿場飛舞。
史書記載:北京是一座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怎到今日北京,所展示的文化只有區(qū)區(qū)三百年?難道是牧馬人造就了這座古城?
此前的“宋大名府”“明京師”去哪兒了?巍巍漢服梁冠、鳳冠霞帔何在?
每當新春游園北京,總不免生出類似感嘆,京城的文化展示,展不出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蘊,也看不到華夏文明的正溯,而是將中國廣大漢民族飽受壓迫的辮子——“最美奴隸王朝”文化遺產(chǎn)一覽無余。如此園地,自尊與自信在哪里呢?
由新春游園北京不由想到一個民族的復興。一個歷史上飽受外族奴役的民族,如果失去了民族自尊與文化自省,那么休說“復興”,即便“復古”,恐怕也只能復到“地宮”中最暗的那一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