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山萬壽宮廟會的宗教內(nèi)涵及文化意義

2018-01-23 10:21:46張澤洪
民俗研究 2018年4期
關(guān)鍵詞:廟會西山

張澤洪

江西省新建縣的西山萬壽宮廟會有著悠久歷史,是道教最具影響的祭祀許真君的民俗活動。凈明道作為以孝道為特點的道教一派,其以崇拜許遜的廟會活動的長期傳承,在道教神仙信仰與地方民俗相結(jié)合方面具有典型性,在中國道教發(fā)展史上也具有特殊內(nèi)涵。本文考察西山萬壽宮廟會歷史及其在道教史上的影響,以揭示西山萬壽宮廟會的宗教內(nèi)涵及文化意義。

一、許遜崇拜與西山萬壽宮廟會的起源

西山萬壽宮廟會起源于對許真君的崇拜,在江西地方社會中許遜被視為有功于民的仙真,民間賦予許遜江西福主、普天福主的稱號,表達出地方百姓對其功業(yè)和神性的肯定。*西山萬壽宮原有乾隆皇帝御筆親書“普天福主”匾額。民間的許真君崇拜也得到國家的承認,北宋徽宗敕封許遜為“至道玄應(yīng)神功妙濟真君”。歷朝對許遜的褒崇及追加尊號,從“九州島都仙太史高明大使”,“度師九州島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至道玄應(yīng)神功妙濟真君”,到“大孝大仁江西福主九州島都仙太史兼高明大使雷霆泰省天樞伏魔上相至道玄應(yīng)神功妙濟掌九天司職太乙定命注生仙卿三天按察都檢校普奏諫議大夫天醫(yī)大帝度人祖師凈明普保天尊”。

西山萬壽宮廟會起源于西晉元康(291-299)年間。在晉元康二年(292)許遜飛升之后,當(dāng)?shù)匕傩諡楦心钤S遜孝道化民及其功德,舉行齋醮科儀法會以紀(jì)念許真君,并衍化成一系列許遜崇拜的民俗活動。唐代道經(jīng)《孝道吳許二真君傳》載:

從晉元康二年真君舉家飛升之后,至唐元和十四年,約五百六十二年遞代相承,四鄉(xiāng)百姓聚會于觀,設(shè)黃箓大齋。邀請道流,三日三夜,升壇進表,上達玄元,作禮焚香,克意誠請,存亡獲福,方休暇焉。鐫券投龍,悉歸斯潭洞矣?!恐辽芍眨菁褒S戒不闕。……其觀中至正月、五月、八月并以十五日,朝禮建齋,誦贊行道,為國王、大臣、人民消災(zāi)祈福,至今相承不絕。*《道藏》第6冊,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1988年,第843-844頁。

道教史上有郭景純?yōu)樵S旌陽相宅之說,許遜飛升之后信眾即在西山之陽建游帷觀。西山早期廟會所在的游帷觀,其名稱則來自許旌陽上升時,空中有錦帷飄墮其處的傳說。從西晉元康二年(292)至唐元和十四年(819),許遜崇拜的齋醮及廟會活動遞代相承,這在中古道教史上也幾乎是特例。

唐宋史籍道經(jīng)不乏西山廟會的記載。南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三十三引唐裴铏《裴铏傳奇》所載《文簫》的故事,描述唐文宗大和(827-835)末年八月十五,書生文簫在西山游帷觀所見廟會的盛況:

大和末歲……鐘陵有西山,山有游帷觀,即許仙君遜上升地也。每歲至中秋上升日,吳、越、楚、蜀人,不遠千里而攜契名香、珍果、繪繡、金錢,設(shè)齋醮,求福佑。時鐘陵人萬數(shù),車馬喧闐,士女櫛比,數(shù)十里若阛阓,其間有豪杰,多以金召名姝善謳者,夜與丈夫閑立,握臂連踏而唱,其調(diào)清,其詞艷,惟對答敏捷者勝。*(唐)裴铏著,周楞伽輯注:《裴铏傳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88頁。

此記載說明唐元和十四年(819)至大和(827-835)末歲,西山廟會活動仍然遞代傳承?!缎⒌绤窃S二真君傳》所載參加廟會的四鄉(xiāng)百姓,而《裴铏傳奇》稱吳、越、楚、蜀人都不遠千里而來參加廟會,到中秋許遜升仙的紀(jì)念日期,西山廟會已是數(shù)十里若街市的盛況?!杜徼檪髌妗返挠涊d可謂是信史,此記載為后世道教所采納。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后集》卷五《吳彩鸞》,即沿襲《裴铏傳奇》所載《文簫》的故事?!缎蜁V》卷五亦載西山廟會中秋夜踏歌的盛況說:

女仙吳彩鸞,自言西山吳真君之女。太和中,進士文蕭客寓鐘陵。南方風(fēng)俗,中秋夜,婦人相持踏歌,婆娑月影中,最為盛集。蕭往觀焉。而彩鸞在歌場中,作調(diào)弄語以戲蕭,蕭心悅之。伺歌罷,躡蹤其后。至西山中,忽有青衣燃松明以燭路者。*桂第子譯注:《宣和書譜》,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9年,第96頁。

吳彩鸞與文蕭的仙話故事流播甚廣,以致在西山留下會仙亭遺跡。清康熙《南昌郡乘》卷二載:“彩鸞岡,縣西八十里,與逍遙山相近。仙女吳彩鸞與文蕭相遇于此,上有會仙亭故址?!?(清)葉舟修,陳弘緒纂:康熙《南昌郡乘》,清康熙二年(1663)刻本。

南宋道士白玉蟾曾棲止西山十年,對許遜仙跡和西山廟會盛況有實地感受。清同治《南昌府志》卷六十三載白玉蟾:“嘗住逍遙山十年,翻閱道藏,并訂正一科儀。有真跡四幅,今尚存逍遙山?!?(清)許應(yīng)鑅、王之藩修,曾作舟、杜防纂:同治《南昌府志》,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清康熙《新建縣志》卷十一載:“白仙嶺,縣西七十里,虬嶺南行起昭山,由昭山復(fù)起此嶺,距藻山一里。宋白真人玉蟾祀地,真人住逍遙山玉隆宮,后喜此山,常憇息焉。今真跡四幅尚存?!?(清)楊周憲纂修:康熙《新建縣志》,清康煕十九年(1680)刻本。白玉蟾撰寫的《修真十書玉隆集》,收錄其在西山玉隆萬壽宮時期的道經(jīng),其中記錄觀察所見許遜事跡及西山道教,尤其詳細記載西山廟會的儀式過程,是西山廟會史研究中最有史料價值的記載。*《修真十書玉隆集》共六卷,其中卷三十一為文集,卷三十二為詩集,卷三十五為逍遙山群仙傳,卷三十六為諸仙傳,卷三十三為《旌陽許真君傳》,卷三十四為《續(xù)真君傳》。清金桂馨《逍遙山萬壽宮志》卷四,著錄白玉蟾撰《晉旌陽令許真君實錄正傳》、《旌陽許真君后傳》,實為白玉蟾的《旌陽許真君傳》、《續(xù)真君傳》的改寫。白玉蟾《修真十書玉隆集》卷三十四《續(xù)真君傳》,載所見南宋時期紀(jì)念許真君廟會的實況說:

諸鄉(xiāng)士庶,各備香華,鼓樂旗幟,就寢殿迎請真君小塑像幸其鄉(xiāng)社,隨愿祈禳,以蠲除旱蝗。先期數(shù)日,率眾社首,以瓜果酌獻于前殿,名曰割瓜,預(yù)告迎請之期也。真君之像凡六,唯前殿與寢殿未嘗動,余皆隨意迎請。六旬之間,迎請周遍。洪瑞之境八十一鄉(xiāng)之人,乃同詣宮醮謝,曰‘黃中齋’?!?《修真十書玉隆集》卷三十四《續(xù)真君傳》,《道藏》第4冊,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1988年,第763頁。

據(jù)白玉蟾所載宋代許真君廟會的儀式,包括割瓜、禁壇、南朝、西撫、接仙等民俗活動,并伴隨黃中齋、修慶上升齋等道教齋醮法事的舉行。從白玉蟾對廟會儀節(jié)的記載中,可見西山廟會的宗教內(nèi)涵是以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動,來演繹凈明道許真君的仙話故事,可謂是道教齋醮科儀與民俗信仰完美結(jié)合的典范。諸如廟會中舉行的黃中齋,相傳就是許真君流傳的儀式。元代道經(jīng)《許真君仙傳》載:

每歲尚有黃中齋會,云八月十五日營齋會。遍召里人,長少畢集。至日中,祥云彌望,音樂騰空,羽蓋龍車,從官兵衛(wèi),仙童綵女導(dǎo)從。*《道藏》第6冊,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1988年,第813頁。

這顯然是許真君八月十五日飛升仙話的儀式化演繹,參加廟會的崇拜許真君的虔誠信眾,在傳說中許真君飛升的神圣時刻,通過儀式增強了對許真君功德的歷史記憶。

南宋道經(jīng)《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西山凈明道道士孫元明的后跋稱為《許真君詩傳》。題為“西山勇悟真人施岑”撰的《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序》的序文撰于“巨宋丙午祓禊日”,即南宋淳祐六年(1246)三月初三。孫元明《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后跋》則署:“歲在丁未七月十八日,靈寶大師管內(nèi)都道正知逍遙山玉隆萬壽宮孫元明頓首拜書?!倍∥茨昙创镜v七年(1247)。據(jù)托名“西山勇悟真人施岑”的《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跋》所載,西山道士汪道沖、宋道升,趙道泰、趙道節(jié)、林守一、賈守澄、劉道益、孔守善等致力于編撰此經(jīng),而在此經(jīng)編撰完成之后,“復(fù)得邢道堅募金鏤梓,以衍其傳綿千載而罔極,豈斯傳之期永哉,使邢、梁二士之嘉名同不泯爾”。*《道藏》第6冊,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1988年,第815頁。可知南宋淳祐年間(1241-1252),西山道士邢道堅、梁道寧促成此經(jīng)編撰。

《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在白玉蟾《續(xù)真君傳》記載的基礎(chǔ)上,以旌陽八十五化詩傳的敘事格式,轉(zhuǎn)錄白玉蟾記載的許真君故事,并以“詩曰”的七言律詩對許真君故事進行文學(xué)化的概括提煉。其割瓜化、黃中化、禁壇化、凈月化,就是對白玉蟾所載割瓜、禁壇、南朝、西撫、接仙等廟會活動的文學(xué)化演繹。茲引錄如下:

割瓜化

每歲季夏,諸鄉(xiāng)士庶各備香花鼓樂旗幟,就寢殿迎請祖師小塑像幸其鄉(xiāng)社,隨愿祈禳以鐲除旱蝗。先期數(shù)日,率眾社首以瓜果酌獻于前殿,名曰割瓜,預(yù)告迎請之期也。詩曰:

年年社會甚繁華,季夏方臨啟割瓜。

旗幟舞風(fēng)迎鼓樂,幡幢蔽日引香花。

鄉(xiāng)村自此螟蝗絕,畎畝由茲谷麥嘉。

仙駕幸臨多降福,故令士庶轉(zhuǎn)誠加。

黃中化

祖師之像凡六,惟前殿與寢殿未嘗動,余皆隨意迎請。六旬之間迎請周遍,洪瑞之境八十一鄉(xiāng)之人同詣宮醮謝,曰黃中齋。黃中儀式,祖師所流傳也。詩曰:

巍然師像甚威雄,安座仙宮寶殿隆。

祈圣請恩垂惠澤,分身行化闡玄風(fēng)。

瑞陽戶戶咸皈奉,洪郡家家悉敬崇。

八十一鄉(xiāng)人集會,至今齋式演黃中。

禁壇化

七月二十八日,仙駕登官左之五龍崗,禁辟蛇虎,自古以然,謂之禁壇。故遠近祈禳之人晝夜往還,絕無蛇虎之患。詩曰:

灝氣橫空玉宇涼,祖師仙駕幸龍崗。

淺深草澤驅(qū)蛇虺,遠近山林絕虎狼。

晝夜道途無恐懼,往來車馬自康強。

禁壇密有神明助,不負誠人一炷香。

凈月化

仲秋號凈月,自朔日一開宮,受四方行香禱賽薦獻,先自州府始。州府具香燭酒幣詞疏,遣衙吏馳獻。遠邇之人,扶老攜幼,肩輿乘騎,肩摩于路,且有商賈百貨之射利,奇能異伎之逞巧。以至茶坊、酒爐、食肆、旅邸,相續(xù)于十余里之間,駢于關(guān)市,終月乃已。詩曰:

時當(dāng)凈月正開宮,遐邇歸投貢獻通。

無限經(jīng)商圖衒沽,幾多伎藝逞奇工。

士民悉自諸方至,關(guān)市由茲萬貨豐。

終始三旬常擁遏,九衢社會鼓鼕鼕。*《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卷中,《道藏》第6冊,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1988年,第831頁。

元代文士虞集至元三年(1266)二月初吉,曾游逍遙山瞻仰許旌陽遺跡,所撰《黃堂鐘樓記》說:

自許君仙去,里中父老子孫,相傳歲以八月初四日,載真君像至黃堂北面謁諶母,如其在世時。仆徒衣幘,歌謠之聲,特為奇賞。噫!猶是當(dāng)時之遺制,千余年而不廢,其遺俗亦可稱也哉。*同治《新建縣志》卷八十四,(清)承霈修,杜友棠、楊兆崧纂:同治《新建縣志》,清同治十年(1871)刻本。

虞集實地考察所見西山廟會,客觀反映元代仍然傳承南朝的廟會習(xí)俗。清同治《新建縣志》卷十五載:“相傳許旌陽以八月十五日拔宅上升,居民感德立祀。宋徽宗敕修賜額玉隆萬壽宮。歷元明迄今,自八月朔,四遠朝拜不絕,至十五日而最盛,居民輻輳成市。”*(清)承霈修,杜友棠、楊兆崧纂:同治《新建縣志》,清同治十年(1871)刻本。則清代西山廟會遞代傳承,仍然是“四遠朝拜不絕”的盛況。

綜上,B水庫第一種方法生產(chǎn)經(jīng)營分攤比例取值為1;第二種方法不考慮重復(fù)庫容因素,但考慮死庫容因素,分攤比例為0.89,第三種方法重復(fù)庫容和死庫容因素均不考慮,分攤比例為0.87。

上述西山萬壽宮八月廟會,是許真君上升日的儀式活動,而歷史上許真君的祭祀活動,在正月、五月、八月都有相應(yīng)的儀式活動。正月是許真君圣誕日的祭祀活動,建醮賽燈祈豐年的儀式甚為豐富。清金桂馨《逍遙山萬壽宮志》卷十一載“開朝”說:

正月二十八,為真君圣誕日,邑中多謁宮上壽。其里人有建醮稱賀者,有賽燈者,有接駕迎鑾遷座尸祝者。抑又有游燈遍田野,以祈豐年,除旱澇蟲蝻者。環(huán)逍遙山數(shù)十里,至今盡然。*(清)金桂馨、漆逢源纂輯:《逍遙山萬壽宮志》,清光緒四年南昌鐵柱宮刻本。

許遜在西山傳播孝道有功于民,凈明道在民間社會有極大影響,許遜信仰成為當(dāng)?shù)匕傩盏木窦耐校耖g相信他“有禱則應(yīng),無感不通”,*《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道藏》第6冊,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1988年,第840頁。這是西山廟會得以傳承一千多年的社會原因。

二、西山萬壽宮廟會的傳承與復(fù)興

凈明道尊許遜為祖師,自晉代許遜傳道西山以后,南昌西山成為孝道的中心,許遜信仰亦因此遞代傳承。作為凈明道祖庭的玉隆萬壽宮,史稱興于晉而盛于唐,尤莫盛于宋。所謂“玉隆之祀,肇于唐之貞觀,而盛于宋之政和,元之元貞”。*(清)黃爵滋:《重刻逍遙山萬壽宮志序》,《藏外道書》第20冊,巴蜀書社,1992年,第660頁。北宋是西山道教的極盛時期,宋徽宗時玉隆萬壽宮仿西京崇福宮例,建成江南頗具規(guī)模的道教宮觀。史稱大江之東西,尤為仙真窟宅,道家之大山,莫若旌陽之故宅。許遜被視為江西福主,至清末西山的香火仍然隆盛,以致民間有“報賽一都會”之說。*《逍遙山萬壽宮志》卷十一《祀典志·小序》,《藏外道書》第20冊,巴蜀書社,1992年,第799頁。清劉聲木《萇楚齋續(xù)筆》卷四《各省香火盛處》說:

如吾皖則九華山,江蘇則茅山、金山、焦山,浙江則普陀山,江西則許真人廟,四川則峨眉山,山西則五臺山,山東則泰山,湖南則南岳山,河南則太昊陵。隔省人士,不遠數(shù)千里,前來頂禮者,猶往來不絕。*(清)劉聲木撰:《萇楚齋隨筆續(xù)筆三筆四筆五筆》,中華書局,1988年,第317頁。

劉聲木的記載說明南昌西山廟會,至清末仍在民間有巨大影響?!跺羞b山萬壽宮志》卷十一《祀典》收錄鐵柱萬壽宮戊祭儀注,分為戊祭、開宮、南朝、西撫四個儀節(jié)。*(清)金桂馨、漆逢源纂輯:《逍遙山萬壽宮志》,清光緒四年南昌鐵柱宮刻本。清代西山廟會的南朝的儀式,仍然是鄉(xiāng)人奉許遜仙仗,南謁諶母以謝師恩的活動?!跺羞b山萬壽宮志》卷十一《南朝紀(jì)事》說:

同社首事者,惟金田泉珠十五姓,輪行之約,三年一舉。迄明萬歷間,社析為二,金田上下十姓為東社,泉珠左右五姓為西社,輪行扈蹕。歲五月朔,首事者詣宮設(shè)醮,卜珓問行旌,或數(shù)年或數(shù)十年而后一允?!槿鸲?,隨本鄉(xiāng)扈從者,不下萬人。*《藏外道書》第20冊,巴蜀書社,1992年,第802頁。

西山廟會一千多年興盛不衰,與民間的香會組織有很大關(guān)系。以十?dāng)?shù)人或數(shù)十人構(gòu)成的香會組織,是各地民眾進香的組織形式。清同治《南昌縣志》卷八《典祀志中·壇廟》載:

朝旌陽宮,村人爭醵錢為香會,名“朝仙會”。自初一始,會或數(shù)十人,或十?dāng)?shù)人,一人為香頭前導(dǎo),刻蛟龍長二三尺佩于左,一人為香尾殿后,荷紅幡書“萬壽進香”四字,余皆纓帽長衫,鼓樂群行,示大患既平,民氣歡騰。佩蛟龍者,謂就馴擾以象其功也。日數(shù)十百群,鼓樂喧闐道路。是日多輕陰,俗呼為“朝拜天”。*(清)陳紀(jì)麟、汪世澤修,劉于潯、曾作舟纂:同治《南昌縣志》,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

俗傳八月朔日為許真君誕辰,各屬鄉(xiāng)愚之朝拜者均絡(luò)繹于途,每不遠數(shù)百里跋涉而至,以朝拜省城萬壽宮及西山萬壽宮為最多。其鄉(xiāng)愚恒以十?dāng)?shù)人為一班,前行者執(zhí)一木龍為香頭,后行者□一旌,大書某某會“萬壽進香”等字樣。其余則戴大帽、執(zhí)鼓樂魚貫而行,名為進香。復(fù)有手執(zhí)一小木凳,不拘男女均披發(fā)束裙,行數(shù)步輒一跪拜。由家至廟,有數(shù)十里者,亦不憚而為之,名曰“燒拜香”。至于乘馬御車而往者,復(fù)趨之若騖,猶水之歸壑焉。*《贛省陋俗》,《大公報》1904年8月20日。

此記載客觀反映清末西山廟會的舉行,仍然是以十?dāng)?shù)人為一班的香會形式進行。

而民國《豐城縣志》卷三十五《風(fēng)俗》,亦記載豐城香會的組織情況:

真君會,邑崇祀許旌陽,結(jié)會進香,幾無村無之,大村或至數(shù)會,按歲輪值,司安仙、謝仙之責(zé)。每年七八月間,往西山朝謁。城內(nèi)復(fù)有“盔袍會”,由永保、永佑、永寧、永長、永豐、永匾六會輪帶盔袍,于每歲八月朔,宿山上盔袍。注:召集進香,安奉神位曰“安仙”,朝歸散福曰“謝仙”。西山有萬壽宮,即許祖殿??壅撸S者之盔袍也?!?任傳藻修,楊向時纂:民國《豐城縣志》,民國三十七年(1948)稿本。

歷史上,豐城縣、安義縣的“盔袍會”都很有名,在廟會中會輪流負責(zé)許真君穿戴盔袍的換新。

江西各地許真君香會的組織,不僅共同構(gòu)成廟會活動的實況延續(xù),還是西山道教植根于民間社會的基礎(chǔ),西山道觀在明萬歷年間曾遭火災(zāi),道觀的重建有香會的助力。據(jù)清劉于潯《重建逍遙山玉隆萬壽宮記》,同治七年四月至十三年十二月重修募捐,“省垣紳董行館一所,通計所費銀洋制錢合銀四萬八千有奇,除本山香會收到樂輸銀洋制錢合銀壹萬七千八百有奇,其余俱由省局所收捐釐解去?!?《藏外道書》第20冊,巴蜀書社,1992年,第658頁。從萬壽宮香會募得銀錢的數(shù)量,亦可知西山廟會的作用及影響。

西山萬壽宮廟會延續(xù)一千多年,廟會的儀式習(xí)俗及各種迎神威儀,以致成為地方社會最有影響的民俗活動。新中國建立以后,西山廟會仍然延續(xù)著古代的儀式傳統(tǒng),各種民間習(xí)俗與許真君信仰相交融,于子佳在《南昌人居》書中,就描繪當(dāng)代西山廟會敬神隊伍實況說:

神禮是廟會的一個序幕,是為參加廟會而組織的一種娛神敬神隊伍,有的地方叫“神會”。在較大的娛神敬神活動中,一種是送神,一種是迎神。迎神又稱迎臺閣,多者人數(shù)上萬,隊伍長達二三公里,800支長銃為前導(dǎo),2000多面彩旗隨后。老年人手托香盤煙火繚繞,少年兒童著紙巾戰(zhàn)袍,飾三國、水滸等戲劇人物,年輕姑娘手持宮燈、銀牌、繡花鍛傘、龍鳳扇、花籃,伴隨在三座神女娘娘的呢絨花轎前后。接著是手持錫制器皿、刀、矛、戈、戟等古代陶器和武器的隊伍,陶器制品有古代各類花瓶、三星(人俑)、彩碟等,再是四人抬的木制亭臺、樓閣,竹木絲綢扎制的龍鳳、麒麟等。最后是幾架鐵木結(jié)構(gòu),6米高的三層臺閣,上坐幼兒3-4人,飾古典故事人物,伴有樂隊。游行持續(xù)三天,每村擺香案迎接,大村還請戲班演紅,村村接客,戶戶做酒。*于子佳著:《南昌人居》,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第223頁。

所謂大村還請戲班演紅,西山廟會期間的廟會戲,亦稱真君戲、福主戲。許真君被尊為普天福主,八月初一到十五是香客朝拜的高峰期,屆時唱真君戲亦達高潮。這種演出必請大班演出連臺本戲。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南昌市京劇四團排演的《許真君》,就是廟會期間上演的崇拜許遜的祭祀演劇。*《京劇中的季戲》,《江西文史資料》第1輯《談京說鼓》,江西省政協(xié)學(xué)習(xí)、文史委員會,1994年,第40頁。夜晚民間戲班演出的廟會戲,增加了廟會的喜慶氣氛。

熊國寶道長在《西山萬壽宮廟會盛況古今談》中,則重點記錄了癸未年西山萬壽宮廟會的盛況:

2003年癸未年西山萬壽宮廟會,農(nóng)歷七月三十至八月初一,接待各地有組織的廟會朝仙進香團就達五六百之多,零散香客信士更是不計其數(shù)。朝仙進香團多以宗族為單位,皆冠有其名,如“豐城劍邑萬壽進香”、“樟樹熊氏萬壽進香”等等,并推選了具體負責(zé)人,人數(shù)多則數(shù)百人,少則幾十人,分工較細,進香的香燭禮擔(dān)在前,后為旌旗,旗上多用金絲線繡有“萬壽進香”等字樣,隨后緊跟民間樂團,樂團一般有鼓、鑼、嗩、鐃等,樂團之后為進香群眾,進香群眾統(tǒng)一著有地方特色的上裝,多為紅、黃兩種顏色。自萬壽宮山門前,進香團便有組織地三跪九叩徐徐而入,場景十分壯觀。*熊國寶:《西山萬壽宮廟會盛況古今談》,《中國道教》2004年第1期。

西山廟會以許遜崇拜為顯著特色,因此又稱為真君會、朝仙會、敬香會。南昌府各縣香客成群結(jié)隊,前往西山虔誠朝拜,稱為“萬壽進香”。許真君上升的八月十五是廟會的高潮,因此有中秋節(jié)為江西第一之說。*清同治《新建縣志》卷十五《邑肇志·風(fēng)俗》載:“歷元明迄今,自八月朔,四遠朝拜不絕,至十五日而最盛。居民輻輳成市,中秋節(jié)為江西第一?!?清)承霈修,杜友棠、楊兆崧纂:同治《新建縣志》,清同治十年(1871)刻本。

在西山萬壽宮廟會的影響下,江西各地民眾在當(dāng)?shù)氐脑S真君祠,也要在八月香期舉行祭祀許真君的活動。茲舉數(shù)例如下:

清同治《安義縣志》卷一《地理志·風(fēng)俗》載:

彰靈岡在縣治之北,距縣三里許,有許旌陽祠。每逢八月之朔,四方朝拜,一如萬壽宮。*(清)杜林修,彭斗山、熊寶善纂:同治《安義縣志》,清同治十年(1871)活字本。

清同治《瑞州府志》卷二《地理志二·風(fēng)俗》載:

八月初一等日,群謁許真君祠,男女燒香迎賽甚眾。*(清)黃廷金修,蕭凌蘭、熊松之等纂:同治《瑞州府志》,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清同治《靖安縣志》卷一《地理志·風(fēng)俗》載:

八月朔日,邑人朝拜許真君,趨走恐后,有膝行至生米鄉(xiāng)之鐵柱觀者,蓋其上升處也。*(清)徐家灜修,舒孔恂纂:同治《續(xù)纂靖安縣志》,清同治九年(1870)活字本。

清同治《萬安縣志》卷一《方輿志·風(fēng)俗》載:

八月朔日為“許真人誕辰”,有廟處,士女朝拜,絡(luò)繹不絕,至十五日止。*(清)孫家鐸修,熊松之纂:同治《萬安縣志》,清同治十年(1871)刻本。

清同治《會昌縣志》卷十一《風(fēng)俗》載:

八月十二,許真人誕辰,各虔設(shè)齋供,至廟稽首,喚優(yōu)人演戲,城鄉(xiāng)皆然。*(清)劉長景修,陳良棟、王驥纂:同治《會昌縣志》,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

不僅如此,南方各省、各縣的江西會館,屆時也要舉行祭祀許真君的活動。南宋白玉蟾記載“洪瑞之境八十一鄉(xiāng)之人”參加廟會,而隨著江西人在各地的經(jīng)商和移民,許真君崇拜亦隨之向更大地域范圍內(nèi)傳播。

西山廟會上千年傳承于地方社會,與凈明道派道士的振興道教不無關(guān)系。唐代道經(jīng)《孝道吳許二真君傳》載許真君飛升之后,“承二代侄男簡承宗繼世為道士,修持供養(yǎng),專受孝道。晉永和三年敕再為置觀。至貞觀元年,國之不崇,人之疏索,觀宇寥落,有似寂寞焉。至永淳三年,奉敕再興孝道,承代傳香,侄男簡,簡男卿長,長男法強,強男靈曜,曜侄孝通,通男叔嗣息,嗣息法胤,胤侄法恭,恭侄景陽,陽男顯龍,龍男承觀,觀男道超,超男元樞,樞男玄基,基男紹珪,珪男文楚,楚男王仙、侄法真,真侄顥然矣”。*《道藏》第6冊,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1988年,第845頁。唐高宗時期天師胡慧超,南宋時期的周真公、何守證,宋元間重振凈明忠孝道的劉玉、黃元吉、徐慧、趙宜真、劉淵然。清代以來,康熙二年道人徐守誠,乾隆八年程陽升,嘉慶二年道人鄧合溱、熊永雪,嘉慶八年道人胡合源、萬合和,道光元年道人喻圓森、周教浪,道光十四年至二十八年,道人喻圓森、鄒永栲,這些振興西山萬壽宮的道士,名載于道教史冊。

2011年6月10日,國務(wù)院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西山萬壽宮廟會入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逍遙山萬壽宮志》卷十一《祀典志·南朝紀(jì)事》評述西山廟會長期傳承之習(xí)俗說:“若夫鼓吹幢幡,香煙供饌,數(shù)十里絡(luò)繹不絕,由晉迄今千五百歲,乃人之從奉許公者,千載如一日,萬姓如一人?!?《藏外道書》第20冊,巴蜀書社,1992年,第802-803頁。西山萬壽宮廟會作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由許真君崇拜而衍化成民俗活動,支撐廟會一千七百多年傳承不衰的原因,就是廟會所表達的民眾對許真君崇拜的宗教內(nèi)涵。

西山萬壽宮廟會獲得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稱號,標(biāo)志著從國家的層面對廟會民俗文化意義的肯定。如今西山萬壽宮廟會的儀式更加豐富多彩,每年七月二十至九月初一的香期廟會,各地信眾從四面八方匯聚西山萬壽宮,用傳統(tǒng)的方式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家人安康。廟會前夕,西山萬壽宮凈明道士齋戒沐浴,舉行齋醮科儀法事,按傳統(tǒng)儀軌給許真君神像凈身、換袍,信眾在高明殿舉行隆重的焚香包祈福儀式,廟會祈求“福星”恩賜的人數(shù)已多達50萬人。

三、結(jié) 語

歷史上許真君有御大災(zāi),捍大患之功,民間百姓尊其為江西福主。歷史上西山萬壽宮廟會由信眾自發(fā)進行,也曾得到封建王朝的提倡支持。西山萬壽宮廟會長期有序進行,彰顯出許真君信仰在民間的巨大影響。西山萬壽宮廟會的宗教內(nèi)涵和文化意義豐富,具有宗教信仰、民間風(fēng)俗、民間文藝等多重意涵。西山萬壽宮廟會具有宗教學(xué)、民俗學(xué)、歷史學(xué)的多學(xué)科研究價值,本文粗淺的研究僅算是拋磚引玉之作。

猜你喜歡
廟會西山
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廟會——溱湖會船
華人時刊(2023年7期)2023-05-17 09:05:06
安奇奇與小cool龍(本季最終回)
安奇奇與小cool龍(第五回)
在滇池東岸看西山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56
元宵節(jié),逛廟會
兒童繪本(2020年3期)2020-03-23 09:36:48
西山經(jīng)(五) 南山有豹狡如狐
觀西山
西山閑筆
華人時刊(2017年15期)2017-10-16 01:22:25
回到“風(fēng)”中——評《行好:鄉(xiāng)土的邏輯與廟會》
豐都廟會
乐昌市| 永年县| 平顶山市| 云安县| 日照市| 原阳县| 台湾省| 读书| 苏尼特左旗| 手游| 阳新县| 沙田区| 庆元县| 梁河县| 邯郸市| 阳谷县| 奈曼旗| 桐梓县| 肃宁县| 永吉县| 常州市| 吕梁市| 化德县| 阿城市| 湖口县| 德清县| 陈巴尔虎旗| 额尔古纳市| 澎湖县| 平舆县| 秦皇岛市| 安塞县| 岳池县| 黄山市| 宾川县| 桦南县| 子洲县| 平顺县| 滁州市| 济宁市| 马尔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