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興旭
夢里時?;氐侥莾煽煤锢鯓湎?。
我出生在湘西的老蒙青山里,村口那兩棵猴栗樹看著我穿開襠褲長大。
村寨叫下壩,說大不大,只有四十多戶人家,坐落在一條小河邊的山坡上,四周都是山,山上茂林蔥蘢,松杉疊嶂,山體輾轉(zhuǎn)蜿蜒呈簸箕形環(huán)抱拱衛(wèi)著村寨。正西面那座最高峰叫靈各山,它就像一座突兀聳起的帳篷,顯得蒼莽雄奇,寧靜肅穆;村口的南北也各有一座巍峨峻拔的山峰,分別叫苦列雞山和白糖苦嶺,兩山對峙相望,就像一對威武的把門將軍。從風(fēng)水學(xué)上來講,這地形叫“將軍坐帳”。遠看,峰巒疊翠,姿態(tài)萬千,泉溪引霧,傾澗懷煙,就如一卷展開在人們眼前的山水畫。
猴栗樹就長在村口路旁的斜坡上,共有兩棵,一上一下相距不到二十米。它和板栗樹有些像,只不過它比板栗樹更高大,屬長綠喬木,結(jié)的果也是毛聳聳的帶莿果球,每到谷雨前后就開花,深秋時節(jié)果實成熟綻裂。它的果實叫猴栗籽,素有“百果王”之美稱。
說這兩棵猴栗樹是這一帶的樹王一點不為過,它們粗壯得要四五個成年人合抱,差不多有五層樓那么高,寬展的樹冠綠葉層層相疊,就像兩把撐開了的巨傘,使從空中漏下的陽光也是深綠色的。那棕色的樹皮龍鱗疊疊,透著蒼海桑田;如巨蠎般曲折凌伸的枝杈上蒼藤縈繞,苔蘚、衰草寄生;干枯的樹洞里活動著螞蟻、蜈蚣、黃老鼠,時不時的還有烏梢蛇竄出來。它們下面的樹筋有的虬筋暴突露在外面,有的穿石破土牢牢咬合在土坎上,就是十二級臺風(fēng)也休想動它們分毫。
沒有人知道猴栗樹是何人所栽,從我記事起就看見它們默默忤立在村口,就像一對守護村寨的把門將軍。每當(dāng)風(fēng)暴從山外肆虐刮來時,首當(dāng)其沖的就是那兩棵猴栗樹,那前仰后合斗風(fēng)暴的情景蔚為壯觀。風(fēng)暴停后,樹下一地的枯枝,而寨里的瓦屋卻毫發(fā)無損。也沒有人知道猴栗樹的真實年齡,就是我的父輩們也不知道,但從山腳下那些田氏祖墓石碑上來看,最早的有清朝道光年間的,可見早在兩百多年前下壩土家族田姓的先人就在這一帶活動了。由此推算,猴栗樹的年齡絕不小于兩百歲。因整個村寨幾乎全部姓田,所以猴栗樹應(yīng)為田氏先人所栽無疑。
我對家鄉(xiāng)的記憶多停留在兒時,對兒時的回憶又總離不開猴栗樹下那一方天地。童年時,我和小伙伴們一起在猴栗樹下追逐白鶴,在樹下玩游戲,秋冬寒夜在樹下?lián)旌锢踝选抢锞褪俏覀兊臉穲@。每當(dāng)陽春三月猴栗花開時,便是那里最熱鬧的時節(jié),也是讀書路上好風(fēng)光時:當(dāng)背著個癟書包行走在猴栗樹下就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一夜之間路上鋪滿了猴栗花,樹上也吊著米白色的花穗,稠如繁星。那花不嬌不艷,素雅綻放,空氣中充斥著一股淡淡的花香,澀中帶腥。這時樹下的田坎邊、小河邊陽雀花也開了,一簇簇的紫色小花在春陽的映襯下顯得紅酣紫醉,貞靜嬌艷。抬頭望,從那郁郁青青的猴栗樹葉中探出一張張白鶴的頭來喔呵呵地鳴叫著,打破了清晨的寧馨。這時人們才發(fā)覺白鶴又來了。
猴栗樹下是我們的樂園,樹上也是白鶴的棲息之地。通常白鶴會在每年春天的谷雨前后來我們寨上,來了之后,它們就在猴栗樹上安營扎寨,哪里都不去,到秋天時又遠走高飛離開這里去別處過冬。
白鶴是一種候鳥,個兒不大,最大不超過兩斤。它細長的脖頸,頭很小,長長的嘴喙是淺黃色的,細長的腳也是淺黃色的,全身的羽毛除了頭和脖頸有一圈棕褐色外全是白色。白鶴的蛋比雞蛋略小,呈淺綠色,溫潤圓滑,就像用綠色翡翠琢成,十分漂亮。兒時,我最愛白鶴的蛋,它不僅好看,而且好吃,軟糯香鮮,營養(yǎng)十分豐富。但要吃白鶴蛋也是非常不易的,猴栗樹太高大,我們那時還上不去,偶爾在樹下?lián)斓靡幻兑彩撬て屏说?。有時撿到一個稍微好些的也舍不得吃,總要拿在手里把玩好幾天。
白鶴為什么會喜歡上我們村寨呢?白鶴喜歡在田里、河里活動,尤其喜歡在水田里覓食。它主要以水田里的泥鰍、河里的魚蝦為食,而我們村寨前就有一條小河,那條小河叫下壩河,它就像一條緞帶鑲嵌在鐘靈毓秀的群山中,河水清凌透底,碧波蕩漾。河的兩岸梯田鋪展如畫,錯落有致。那時的田被視田如命的村民侍弄得水平如鏡,能看得見藍天白云,春天油菜花金黃,夏天十里稻花香。所以,村寨能受到白鶴的青睞也就不足為奇了。
白鶴雖然生性謹慎,懦弱纖秀,但十分戀舊,每到春天它們總會如期而至。到六月時,白鶴在猴栗樹上的聚集就達到了最高峰,兩棵樹上少說也有兩三百只。白天它們自由自在地在田間、河里飛起飛落覓食,夜晚就在猴栗樹上棲息。吃飽喝足后總能聽到它們“喔呵呵——喔呵呵——”的清喉嬌鳴,好像這個世界上就數(shù)它們最快活。
白鶴從出生到起飛一般需要九十天,這時它的翅膀還不夠硬,虛若如陶瓷一般,遇上刮風(fēng)就會被風(fēng)吹落到樹下。摔下樹的幼鶴往往會被在樹下玩耍的我們追捉。那時我們雖然很小,但在弱小的白鶴眼里依然算得上龐然大物,不用費多大的周折,那些掉下來的白鶴就會被我們“俘獲”。落到我們手的白鶴很慘,有的被關(guān)進籠里;有的被拔光羽毛“示眾”;有的被挆下翅膀當(dāng)羽毛扇……
童年時,不僅我們愛捉白鶴玩,就是大人們也時常偷捉白鶴。記得大集體過苦日子時有一年大天旱,田里顆粒無收,人們紛紛上山挖王過根打粑粑度饑荒,有的人還打起了白鶴的主意,偷偷地用自制火槍打白鶴,甚至公然把木梯架到猴栗樹上去捉。這時往往會遭到寨里那些老人們的責(zé)罵,甚至追打。他們認為白鶴象征吉祥和長壽,就算餓死也不容許任何人傷害它們。寨里土地堂那兒有一位龍大伯娘,這是個慈祥和善、勤勞樸實的老人,一生艱難忙碌,儉樸持家,一年到頭起早貪黑,插秧割稻,養(yǎng)雞種菜,從沒有過清閑。她有一顆菩薩心腸,平日里看見有人虐待白鶴,她心痛得不得了,總是一邊扯起衣角試淚一邊大呼小叫地勸說:“天唉,儂們整它搞什么,各討各的吃,它又米吃儂飯,米穿儂的衣,照業(yè)巴實的,快些放了,莫作孽?!比绻錾衔覀冞@些陶氣的小屁孩,她也會和顏悅色地連哄帶嚇說:“快放了它,它是天上王母娘娘派來的,哪個整它,雷公就要劈哪個??绰?,雷公下來的?!闭f到這里,她又壓低嗓門故作神秘地小聲說:“我看見白鶴搬了好多的大泥鰍和小花魚放在猴栗樹下等儂們?nèi)炷兀叶紦炝撕枚嗄?,誰騙儂是小狗?!庇谑?,我們就放過了白鶴,跑到樹下去撿魚。果然,老人家并未騙我們,猴栗樹下的草叢里有好多的魚和泥鰍,都是從白鶴的嘴里掉落的。自打發(fā)現(xiàn)樹下能撿到魚和泥鰍后,我們就再也沒有興趣捉白鶴玩了。后來龍大伯娘活到了九十多歲。
盡管人們一次次傷害白鶴,但白鶴從不曾記恨于心,依然秋去春來,迎送日出日落,看花謝花開,似乎“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報以歌”就是它們堅守的信條。
深秋時節(jié),白鶴已離開猴栗樹遷往別處過冬,人們這才感受到了一份不習(xí)慣的清靜。偶爾,隨著啪嗒的聲響有一種圓圓的灰不溜秋的小東西從樹上掉落下來,隨便撿起一顆,用嘴“喀吧”一咬吐掉灰色的硬殼,細嚼里面白色的果肉,只覺微甜嫩脆,滿口溢香。這就是素有“百果王”之美稱的猴栗籽。
兒時,我最愛撿猴栗籽,它不僅能充饑,還能當(dāng)做旋轉(zhuǎn)的陀螺玩,上學(xué)的路上撿,放學(xué)也撿,撿得書包里、衣袋里都塞得滿滿的。母親總是變著花樣把那些撿來的猴栗籽變成一道道美食,有時炒,有時煮,多了的話就拿到集上賣,那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幣總能買到一把玻璃紙包著的水果糖。那是我一生吃到的最好吃的糖,以至于后來吃的任何糖都不可取代。深夜里的猴栗籽要比白天落得多,有的時候連同莿球兒整個的落下來,但更多的時候只落猴栗籽兒,落得滿地都是。往往第一個先到樹下的撿頭遍會撿得很多,所以每當(dāng)夜深人靜時,我們便爭先恐后地拿著縱桷油火把往猴栗樹下趕,都想撿頭遍。有時刮來一陣風(fēng),莿球砸在了哪個倒霉蛋的頭上便發(fā)出一陣陣哭爹喊娘聲,碰到膽小的家伙,你故意學(xué)鬼叫,也會嚇得他尖叫著落荒而逃。記得也是大天旱那年,有一次我餓得無法入睡,約摸半夜三更時悄悄摸到了猴栗樹下,想搶在別人的前面尋些猴栗籽來吃。半彎朦朦朧朧的毛月亮掛在天際,四下里靜悄悄的,只有蛐蛐在草中鳴叫。清輝夜色下,猴栗樹枝柯橫逸,樹影愈顯荒寒森峻。來得太早了,我無心撿猴栗籽,心里老想著屋坎下三伯娘講的那些鬼怪故事,偏偏這時黑夜里不知從哪個地方傳來了一兩聲“嘔啊”的鬼叫聲,火把也隨之搖顫,我嚇得丟掉火把就往回跑,正好一頭栽進了黑咕隆咚的土坎下草叢里,幸好頭上傳來了吃吃的好笑聲,我才知道這是小伙伴們的惡作劇,沒想到我平日最愛玩的那套鬼把戲竟被別人拿來用在自己身上了。那天夜里雖然我又掉在了別人后面,褲子也撕破了幾道口子,腳上也傷痕累累,可不知為什么那天夜里猴栗籽卻落得特別的多,樹枝間滴滴答答落個不停,我整整撿了一大膠袋。大伙聚在一起比了一陣誰的數(shù)量多、誰的顆粒大后才嬉笑打鬧著結(jié)伴回家去了,撒下的一路歌謠在溶溶月色里飄蕩——
古木樹,古木丫/古木樹上坐人家/她養(yǎng)的兒會寫字/她養(yǎng)的妞會挑花/大姐挑個朦朧溪/二姐挑個牡丹花/只有三姐不會挑/躲到屋里紡棉花/紡一陣,哭一聲/婆婆問她哭什么/喊她背水去,水又深/喊她背柴去,路又遠/打濕腳背不要緊/打壞花鞋千萬針。
時光流轉(zhuǎn),已轉(zhuǎn)不到昨日的明月,但那首清輝月夜中的童謠卻時常在我腦海里縈繞,難以消失,勾起我對家鄉(xiāng)的回望。
前年春節(jié)回了一趟家,感覺村寨跟外面的世界一樣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座洋磚房拔地而起,水泥路隨性自由的鋪在了各家各戶門前,電視、冰箱等高檔家電已不再是城里人的專用品,就連那些老大媽都人手一部手機。早些年的退耕還林工程已見成效,昔日那些荒山禿嶺已看不見了;一眼望去,四處杉樹蔥蘢,群峰滴翠,使下壩河的水在綠樹掩映下也變得更加清澈甘涼。
在寨里轉(zhuǎn)了轉(zhuǎn),竟沒有一家閑著的,有的全家人圍在火坑邊共敘家常;有的家里好多人湊在一起打牌……好不容易瞅見一個穿戴整齊的老哥坐在新房的屋檐下吸煙看風(fēng)景,便不失時機地湊了上去搭訕。老哥今年七十八了,一臉的風(fēng)霜勞苦之色。他一生命運坎坷,年輕的時候是把種田的好手,什么活都干過,什么苦都吃過,什么累也受過?,F(xiàn)在日子好過了,沒有了用武之地,他除了帶帶孫子外,就是看風(fēng)景發(fā)呆了。他見我來串門,就張開缺了門牙的嘴笑呵呵地跟我打起招呼聊了起來……當(dāng)聊到白鶴時,老人家眼眶紅紅的搖頭嘆息道:“自打分田到戶后就越來越少了,后來干脆就不再來了。唉,現(xiàn)在日子好過了,它們倒不來了?!甭犃诉@番話,一絲難言的酸楚泛上了我的心頭。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白鶴不再歸來的呢?也許是白鶴覺得自己的使命已經(jīng)完成了吧……我心里這樣想著。想到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那清水一彎舞白鶴的動人風(fēng)景,心里就有一種悵然若失感。當(dāng)問到還有沒有人撿猴栗籽時,老人連連搖頭說:“現(xiàn)在形勢好了,沒有小孩去撿了,都到城里讀書去了?!蔽也恢腊Q到底有沒有再來這里,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沒有人撿猴栗籽了,因為離家二十多年來我就很少回家,更沒有在春夏之季回過家。
信步來到猴栗樹下,感受到一份遠離塵世煙云的清凈與安詳。光陰荏苒,歲月變遷,但猴栗樹卻一直沒有什么變化,默默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目睹了人世間許多的悲歡離合,依舊安然若素,沉穩(wěn)如岳,仿若要永世長存一般。它蟄伏著歲月的枯榮,見證了一代代下壩人的故事;他是祖先的化身,代表祖先庇護他的后人代代松苞竹茂之情感;它是家園的象征,承載著多少遠在他鄉(xiāng)的田氏子孫的記憶和鄉(xiāng)愁。
冬日的慵懶風(fēng)挾著從樹葉縫隙里漏下的陽光從發(fā)梢掠過,風(fēng)中帶著一絲的馨暖。一只小松鼠愣頭愣腦地從樹洞里爬出來覓食,忽然發(fā)現(xiàn)前面有人就立即停止了動作。它抓耳搔腮地上下打量了我好一陣子,還是覺得很面生,權(quán)衡再三,最后它還是縮回到樹洞里去了。風(fēng)不大,吹得垂下的猴栗樹葉輕輕顫動,那入心的沙沙聲好像老人的呢喃細語。我知道它們要說什么,它們是想和我講述那遠去的歲月。(2018.8.19于深圳)
張記書作品選《尿炕》在美國出版
近日,張記書微型小說選《尿炕》在美國出版。該書從作者30年已經(jīng)發(fā)表的兩千多篇微型小說中精選52篇匯編而成,由美國南方出版社2018年9月DWPC第一版印發(fā)。由新加坡作家林錦和加拿大作家林楠作序(另見本刊)。張記書,男,1951年生。邯鄲市著名作家,國家一級作家,中國微型小說學(xué)會理事,中國作協(xié)會員,世界華文文學(xué)協(xié)會副秘書長。國內(nèi)外報刊發(fā)表微型小說兩千余篇,百余篇被《讀者》《中外書刊文摘》《小小說選刊》等選刊、叢書選發(fā),多有獲獎。已出版《怪夢》等七部微型小說集和一部中短篇小說集《春夢》。小小說《尿炕》曾入選美國大學(xué)教材。(本刊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