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端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學生能傾聽別人的意見,嘗試對別人的想法提出建議?!边@里提到的“傾聽”不僅要求學生聽見,還要求學生欣賞、理解、質疑所聽到的內容。對小學生來說,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習慣尤為重要。學會傾聽,善于傾聽,才能善于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值得學習的地方,或者回答他人的問題。而善于在課堂上與教師交流、提出疑問,學生質疑和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及課堂互動的有效性才能有效提高。
一、榜樣示范,言傳身教
隨著課堂主體性和自主性的增強,學生在課堂上提問和辯論的機會大大增加,但我們也經常在課堂上看到這樣的畫面,當學生發(fā)言與自己的預設有偏差時,教師會馬上做出“反應”,或設法用言語把學生的發(fā)言導回“正軌”,或無情打斷,甚至直接迫不及待地發(fā)表自己的“正確答案”……一個看似小小的舉動,卻在學生心里留下了“不愿傾聽”的影子,種下了“不會傾聽”的“禍根”。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教師首先必須做樂于傾聽的榜樣。當學生發(fā)言時,教師應當帶頭專心傾聽,無論學生的發(fā)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吞吐吐,教師都應該耐心、專心地聽完,決不打斷學生的發(fā)言或做其他事情,努力在傾聽的過程中找到學生思維的困惑點、理解的偏差點和創(chuàng)新的觀點等。這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地評價和反饋學生的發(fā)言,還可以捕捉到稍縱即逝、極有開發(fā)和利用價值的課堂動態(tài)生成資源。當學生的發(fā)言偏離主題時,老師可以在學生說完后稍做點撥,或者用簡潔的語言稍加提煉。當學生打斷他人發(fā)言時,老師可以善意地引導:“聽他把話說完好嗎?也許他有他的道理?!痹诶蠋煹闹貜褪痉逗椭笇拢⒆觽兟鼐涂梢阅托牡貎A聽并嘗試理解和思考他人的發(fā)言了。即使在同學的發(fā)言中發(fā)現(xiàn)錯誤,只要老師用眼神或手勢提醒,學生也可以耐心等待,這不僅是對發(fā)言學生的尊重,也讓想要表達不同意見的學生更冷靜地分析和思考。
二、掌握方法,學會傾聽
傾聽,是對別人的尊重。在傾聽方面,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是不愿聽,只想自己說,甚至隨意打斷別人的話;二是似聽非聽,沒有實質的收獲;三是聽而不應,不能在聽取別人意見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意見。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傾聽和傾聽什么。不僅要用耳朵聽,還要用心聆聽,邊聽邊思考。因此,教師必須把傾聽作為課堂常規(guī)要求,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能夠保持專心、耐心和虛心的態(tài)度。
此外,學生由于思維、生活經驗和個性等因素差異,必然也會表現(xiàn)出認知差異。在合作學習中,我們經常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會不經思考地接受其他同學的意見,這并不是真正的傾聽。因此,傾聽以后的判斷與思考也是學生必備的技能。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帶著思考、質疑的態(tài)度去評價性地傾聽,在聽清楚別人的發(fā)言內容基礎上,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一要聽優(yōu)點。即聽出別人發(fā)言正確的地方,說說“他說得對嗎?有道理嗎?”二要聽缺點。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同意對方觀點,是否有所補充。三要聽異同。讓學生對不同的觀點做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當然,這種傾聽過程中的理解和判斷的能力是因人而異的,老師要為學生的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中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
三、專項訓練,提高技能
1. 聽后復述
這種訓練可以強化剛接收到的信息所引起的神經連接,加深印象,防止遺忘;同時,它還可以調動有意識傾聽的積極性,提高傾聽的注意力和效果。如上課時在關鍵處讓學生復述一次老師講的話,或在回答問題時要求學生先復述一次老師提出的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復述同學的發(fā)言,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檢測傾聽的效果。
2. 聽答訓練
這種訓練是培養(yǎng)注意力和判斷力的最常見方式。在課堂上,教師口述判斷題或選擇題,讓學生在聽完后做出判斷或選擇。這就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掌握問題的核心,傾聽并思考,找出問題的關鍵,以便做出正確的判斷或選擇。
3. 聽算訓練
這種訓練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邊聽邊想邊算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具有轉瞬即逝的特點。在傾聽中傾聽者接收到的是聲音信息,存留時間短暫,聽算訓練對學生的傾聽要求較前兩項有所提高,不光是聽和想,還要算。因此,學生必須專心聽,并注意有目的地去聽。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