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遠
腦死人才算死,還是心臟停止跳動人才算亡,至今仍沒有一個明確結論。盡管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已經(jīng)立法,規(guī)定了腦死即為人死,仍有許多人不服,硬要討論一二。這是醫(yī)學界跟法學界的事,對于吾等草民,無論是腦死還是心死,基本上都等于吹燈拔蠟了,琢磨無益。只是延伸出一個問題,究竟是人腦還是心靈在決定人的思維行動?這個倒值得琢磨。有時候我們嘲笑某人愚蠢,常常說“這人是用屁股想問題的”,屁股是否也能決定人的思維行動?這才是我感興趣之所在。
我們對大腦的認識是它更趨向于一部理性的機器,心靈給人的感覺則傾向感性的情緒起伏,更多時候,它們是彼此呼應、協(xié)同工作、相生共長的關系。
打個比方說,大街上走來一位裊裊婷婷、時髦性感的絕色女子,男人看見后,首先的感覺就是眼前一亮,心頭一蕩,這“心頭一蕩”就是感性的心靈在情緒起伏中躍躍欲試了。接著,大腦就會給人發(fā)出指令,來規(guī)范人的行動,對美的磁性共振會使各種各樣的男人做出各種各樣的舉動來。有的人可能暗示手下,向這位美女要來電話號碼,以備日后閑時可撩;有的人可能會主動出擊,迷之自信地向美女遞上自己的二維碼,待魚上鉤;有的人可能會想想丑妻薄地,望美興嘆,夢中思念;有的人干脆就一副無賴相,伺機揩油。
喜讀書的人都知道,我們在閱讀一部感人的作品時,也會交錯地使用心靈和大腦。讀到催人淚下處,會不覺地兩眼濕潤,這就是心靈震顫了。讀到與己相悖的某些論斷時,大腦就可能處于高速運轉中,恨不得在鍵盤上痛快地互懟。無論哪種,都屬于身體感官的自發(fā)行為。吃飯亦如此,我們?yōu)榱搜永m(xù)生命而吃飯,這是大腦對身體下達的命令。吃的同時,誰不愿意享受美味呢?如果是美味,觸及了心靈,也會讓人一邊吃飯一邊思考人生呢!這些是吾等凡人默而識之的道理,毋庸贅述。
如何使心靈與大腦處于共生共存的良性互動狀態(tài)上呢?一味地開動大腦,容易使人變成思維機器漸趨冷血,而惟心靈之命是從,動不動就心血來潮,同樣會“一時沖動,后悔莫及”。以愛情為例,多少飲食男女在這方面不加思量,釀成悲劇慘禍?當時當下,可能被豬油迷住了雙眼,心靈這匹不安分的野馬掙脫控制,“拋妻棄子”“吵架跳樓”。如果老天能多給一次機會,如果能舍棄不合時宜的心潮澎湃,讓心靈依附理性的思考,則會避免很多慘劇發(fā)生,社會也將愈發(fā)和諧。那如果過于理性,本該兩情相悅,卻數(shù)據(jù)化地分析對方有沒有房,有沒有貸款,父母有沒有退休金,結果就是“再誠也勿擾”。
我們在欣賞音樂電影、相聲小品的時候,大可多倚重一些心靈感受而讓理性思維退避三舍,這樣才能得到徹底的放松。一位嚴謹?shù)目茖W家和一位浪漫的詩人如果是同一人,那么,這人就需要在實驗室的時候少來點兒浮想聯(lián)翩,而在詩歌朗誦時多來一點兒激情澎湃。理性與感性有機地互為作用,善莫大焉。
說了半天心靈與腦袋,好像沒屁股什么事兒,其實不然,屁股的地位是很重要的。某些時候,屁股的作用不僅超過了心靈與大腦,甚至“屁股決定了大腦”,在“屁股決定大腦”的過程中往往雜有大量說不清道不明的利益、利害或情感關系。無數(shù)這類的在商言商,在官言官的例子,言語舉動可能有違本心,也可能于理有悖,如果不傷害他人權益,我們這種寬宏大量之人也就不跟他計較。但是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放任有毒食品,假冒商品,豆腐渣工程,縱然貪婪被精心包裝,回應飽含深情,這樣的屁股挨幾大板子可是太輕了。
動物的想法很簡單,吃好喝好睡好,對自己眼前有利的就去做。動物遵循叢林法則,弱肉強食,處在什么食物鏈位置,就遵循什么本能,見到什么該逃跑該臣服,見到什么該欺負該吃掉,基本不用調教。生態(tài)環(huán)境不變,食物鏈位置就不變,位置不變,想法就不會變,想法不變,行為方式就不會變。所以,屁股控制大腦的是動物,人類還是不要太依賴屁股了。
腦死為人亡也罷,心亡為人死也好,這些自有科學家研究,不需吾等草民操心,但心靈與大腦如何適當共存,何時一方該發(fā)揮重要作用,卻是每個人都應該重視的。至于屁股,千萬不要為了它的位置,既不動腦,也不用心,只弄出一股臭味,人生也就真的該畫句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