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玉生
(淮安市楚州中醫(yī)院,江蘇 淮安 223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特征是氣流受限,具有進展性[1]。在AECOPD的臨床治療中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但臨床研究表明,采用藥物治療的方式治療AECOPD是一種被動的治療方式,康復治療能夠有效的提升治療效果[2]。本文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分析了肺康復在治療COPD中的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68例,按照隨機、單盲原則將這68例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34例患者中,男例19,女例15,年齡48~72歲;觀察組34例患者中,男例18,女例16,年齡49~75歲;兩組患者入院后進行肺功能檢查均符合COPD診斷標準,觀察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與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沒有明顯差別(P>0.05),有可比性。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重度肺動脈高壓、重度肺大泡、影響運動的骨關節(jié)病、學習認知能力障礙、精神疾病。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具體包括: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祛痰、解痙等治療,病情穩(wěn)定后常規(guī)予噻托溴銨和(或)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治療。觀察組的34例患者感染控制后接受肺康復治療,出院后繼續(xù)家庭康復,定期隨訪25周,具體治療方式如下。①健康教育:讓患者認識疾病及其導致的癥狀和功能損害,增加主動參與治療的愿望和信心,督促戒煙、流感疫苗或肺炎疫苗注射等措施預防急性發(fā)作。②氧療:運動期間血氧飽和度低于90%的患者。③康復訓練:a.下肢運動訓練:在平坦地面標20~50 m距離,在此范圍內往返步行運動,循序漸進,如因氣喘而被迫終此運動,待癥狀緩解后進行,每次30分鐘,每天上下午各一次;b.上肢無支撐耐力訓練:采取啞鈴鍛煉的方式,以患者所承受最大重量的50%為初始重量對胸肌、三角肌、肱三頭肌、斜方肌、肱三頭肌進行鍛煉,每個動作重復10次,每次3組5個肌群,逐漸增加次數(shù)及重量;c.呼吸訓練:縮唇呼吸法:呼氣時將口唇略微縮小,徐徐將氣體呼出以延長呼氣時間2-3倍。
采用德國Jeager肺功能儀對患者的FEV1、FVC進行測量,計算FEV1/FVC;根據美國胸科協(xié)會6 min步行試驗指南,檢測記錄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6 min步行距離[3]。
將研究所得的最后數(shù)據使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在數(shù)據處理過程中,t值用以檢驗計量資料,卡方用以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差異經P值進行判定,(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肺功能指標見表1。
根據表1數(shù)據可知,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FEV1為(1.98±0.43),F(xiàn)VC為(2.86±0.51),F(xiàn)EV1/FVC為(74.29±8.71)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FEV1(1.32±0.37),F(xiàn)VC為(2.13±0.36),F(xiàn)EV1/FVC為(63.28±7.41),(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的6 min步行距離為(497.68±43.71)m,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接受治療的6 min步行距離(402.35±40.01)m,(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再入院對比
在臨床上COPD是一種常見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續(xù)存在的呼吸系統(tǒng)癥狀和氣流受限。原因是氣道和(或)肺泡異常,通常與顯著暴露于毒性顆粒和氣體相關。據相關報道稱COPD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全球40歲以上發(fā)病率10%左右[4]。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方式治療COPD,病情呈進展性加重嚴重危害患者健康。
肺康復是對有癥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采取的多學科綜合干預措施。在患者個體化治療中加入綜合性肺康復方案,通過穩(wěn)定或逆轉疾病的全身表現(xiàn)而減輕癥狀,優(yōu)化功能狀態(tài),增加患者依從性,減少醫(yī)療費用[5]。GOLD2015指南指出無論處于疾病哪一期的患者均可以從運動訓練中獲益,可以改善其運動耐量,減輕呼吸困難癥狀和疲勞感。甚至在一次康復計劃完成后獲益還將持續(xù)。一次有效的康復計劃至少應該持續(xù)6周以上,持續(xù)的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即使康復計劃結束了獲益也不會停止,如果患者能夠在家里繼續(xù)運動訓練,那么將會保持比康復前更好的狀態(tài)。
因此肺康復在COPD治療中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健康教育是肺康復的前提,康復訓練則是基石,在治療中起核心作用。本次從健康教育、氧療、康復訓練方面根據每位患者肺部及其受損害的程度進行客觀評價制定個體化康復方案。雖然新指南中無足夠證據支持常規(guī)使用呼吸肌訓練作為肺康復的基本內容,但作者認為縮唇呼吸法可以在呼氣時增加口腔和氣道壓力,防止小氣道過早陷閉,減少肺泡內的過多殘氣??赏ㄟ^練習減少呼吸頻率,增加潮氣量,從而改善肺泡的有效通氣量,有利于氧氣的攝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因限于作者醫(yī)院條件限制,只能從肺功能改善、運動耐力及再入院風險方面進行評估。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FEV1、FVC、FEV1/FVC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的6min步行距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再入院率觀察組(11.7%)明顯低于對照組(38.2%)。
綜上所述,肺康復在治療COPD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減輕呼吸道癥狀,提高患者運動耐力,大大降低再入院風險,值得推廣。
[1] 朱春梅.肺康復治療慢阻肺緩解期患者28例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1):70+72.
[2] 于碧磬,盧冬梅,丁雪梅,凌 敏.肺康復治療對慢阻肺緩解期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康復,2010,25(03):214-215.
[3] 童佳兵,楊 程,王婕瓊,張念志,朱慧志,季紅艷,李澤庚.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中西醫(yī)結合肺康復研究思考[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10(08):1164-1166.
[4] 周旭陽.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進行社區(qū)康復治療的效果評價與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15):72-73.
[5] NiciL,DonnerC,WoutersE,et al.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statement o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6,173:139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