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0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消費糾紛的情況更是多種多樣。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消費者維權問題越來越嚴峻,解決該問題更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目前我國提起消費者公益訴訟的主體主要是省級以上消費者協(xié)會和檢察機關,但是僅僅依靠他們是不足夠的,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消費者公益訴訟制度進行更深入地研究,從而為我國消費者公益訴訟制度面臨的困境尋求到一條更便捷的道路。
公益訴訟最初是在18世紀的法國提出的,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關于公益訴訟方面的法律規(guī)定,比如說英、美等國家主要建立并完善了檢察機關參與公益訴訟的制度,原蘇聯(lián)是社會主義國家中首批實行公益訴訟的國家。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xiàn)象也越來越多,對于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途徑也逐漸增加,但是從提起我國公益訴訟的現(xiàn)狀以及國情來看,我國對于消費者公益訴訟的規(guī)定還是不夠完善的,比如說檢察機關、消協(xié)還存在著思想認識不到位、素質能力不適應,配套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因此,處理好我國消費者公益訴訟制度面臨的問題是拓展消費者公益訴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對于消費者公益訴訟的概念,理論界至今沒有形成一致意見。大多數學者認為消費者公益訴訟是指由法律或者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的機關和消費者協(xié)會針對經營者實施的可能會侵害不特定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或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提起的具有公益性的訴訟活動。但在我看來,消費者公益訴訟是指按照法律法規(guī)或者國家機關的授權,特定的機關、組織或者個人對于商品或者生產服務經營者違反法律侵犯或者可能侵犯消費者的公共利益的行為,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依法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保障消費者公共利益的制度。至于消費者公益訴訟的功能則主要包括:
一直以來,公平正義都是我國法治建設一直倡導的目標,那么為了實現(xiàn)公平正義的價值目標,提起消費者公益訴訟,更有利于維護消費者的公共利益,保障社會公共利益的實施,維護好社會的繁榮、穩(wěn)定。
在商品交易過程中,經營者為了追求高昂的經濟利潤,經常會采取以次充好、虛假廣告等方式來操縱市場經濟,消費者的權利往往會因此遭受侵害。而消費者公益訴訟制度的實現(xiàn)除了能夠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公共利益,還能夠有效地制約商品生產經營者的不法經營行為,從而有力地減少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現(xiàn)象的發(fā)生,維護好正常的商業(yè)秩序。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國家以法律的形式正式賦予省級以上消費者協(xié)會、檢察機關提起消費者公益訴訟的權利,但是以目前我國的現(xiàn)狀來看,消費者協(xié)會是不可能隨時隨地去考察商品生產服務經營者的行為是否侵犯消費者的公共利益的,而且檢察機關也有其本職工作,在消費者公益訴訟的提起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的,那么讓消費者個人享有公益訴訟的起訴權是未來消費者公益訴訟立法的發(fā)展趨勢??偠灾?,消費者公益訴訟可以有力地保障和監(jiān)督法律的實施,可以把國家、社會、個人三者緊密聯(lián)系起來,更好地維護社會法律秩序的安定。
一直以來,司法都是我國法律維權的最后一道途徑,但不可能任何情況都通過司法來解決問題,如果什么情況都通過司法解決,那么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司法的權威性。而消費者公益訴訟則可以完善行政執(zhí)法在這方面的不足。允許消費者協(xié)會、檢察機關提起消費者公益訴訟,可以有效地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穩(wěn)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彌補行政執(zhí)法方面存在的漏洞。當然,如果能夠賦予消費者個人提起消費者公益訴訟的權利,會是一大創(chuàng)新。
1.美國模式
在美國,消費者公益訴訟主要采取的是集團訴訟模式,而集團訴訟的主體主要包括消費者個人、檢察長和行政機關。
2.巴西模式
在巴西,檢察院是比較常見的消費者公益訴訟提出主體,其主要提倡損害賠償金制度,即根據具體情況分析每個消費者應當獲得的賠償金數額。
3.德國模式
團體訴訟主要是德國采取的消費者公益訴訟模式。1965年《不正當競爭防止法》中最早提出了團體訴訟這一概念。隨后,德國經歷了1970年《格式條款規(guī)制法》的制定和2001年《債務法現(xiàn)代化法》對民法典的修改等等一系列運動。
1.擴大訴訟主體的范圍
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明確表示要參加訴訟必須要進行登記,不登記的就無法參加訴訟,而在美國的消費者集團訴訟中除非當事人明確表示退出訴訟,否則,當事人依舊可以在一定期限內作為訴訟參與人參加訴訟。很顯然,相比較而言,美國的規(guī)定能夠使得當事人遭受侵犯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護。所以,美國消費者公益訴訟中的優(yōu)秀經驗值得我們去借鑒。
2.建立有關消費者公益訴訟的損害賠償制度
損害賠償金制度是巴西消費者公益訴訟的一大優(yōu)勢,我國可以借鑒巴西的相應先進經驗,當有剩余的賠償金時,由檢察院向法院申請,并把剩余的賠償金用于專門保護消費者公共權益的組織。
3.合理地發(fā)揮消費者社會團體的作用
我國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還有所欠缺,因此我國可以借鑒德國的相應做法,重視并發(fā)揮社會團體的作用,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趨勢的發(fā)展,跟上乃至超越其他國家的消費者公益訴訟制度的發(fā)展。
1.我國消費者公益訴訟的立法現(xiàn)狀
我國首次以法律形式確立公益訴訟制度是從2013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開始的。隨后,2014年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七條明確賦予了省級以上消費者協(xié)會公益訴訟權,至此我國正式確立消費者公益訴訟制度。2015年《民訴法解釋》在公益訴訟方面,對于公益訴訟的受理條件、管轄法院以及裁判效力等內容進行了具體規(guī)定。2016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相應的司法解釋。2017年則是在民訴法和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上進行了補充,以法律的形式正式授權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權利。
2.我國消費者公益訴訟的適用情況
十九大召開以后,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網絡的到來更是使得人們越來越熱衷于網上交易,但網上交易的同時也就出現(xiàn)了大量商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服務者采取不正當競爭手段及交易行為,這些因素的出現(xiàn)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和誠實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也嚴重制約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使得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難以得到實現(xiàn)和保障。
以廣東消委會訴惠州市惠陽區(qū)沙田屠宰場案為例,2017年3月8日廣東省消委會根據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的職能,在深圳市檢察院的支持下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請求深圳中級法院判令惠州市惠陽區(qū)沙田屠宰場相關涉案人員總共20名被告承擔賠償金1006.2萬元,通過新聞媒體賠禮道歉,并付案件代理費和訴訟費。緣由便是從2015年起惠陽區(qū)屠宰場周某光、周某星、柯某超、馮某欽等一干人等通過不正規(guī)渠道屠宰或購買豬肉,并把豬肉浸泡或噴灑有毒有害液體二次進行銷售,嚴重危害消費者人身健康安全,嚴重侵害不特定消費者合法權益。盡管法律以明確方式授權省級以上消費者協(xié)會和檢察機關消費者公益訴訟去,但是依舊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例如省級以下的消費者維權案件應當如何處理,檢察機關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可能隨時隨地去觀察是否有侵害消費者公共利益的現(xiàn)象存在。因此,要想消費者公益訴訟在我國得到貫徹實施,還需要經歷一段艱難的路程,要解決消費者公益訴訟面臨的各種困境。
1.訴訟主體資格限制過窄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消費者協(xié)會還是比較少的,并且我國是人口大國,隨著經濟的迅猛發(fā)展,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也越來越繁雜,由此產生的消費糾紛也越來越多,但是我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消費者公益訴訟主體范圍則比較狹窄。因此,在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消費者公益訴訟的主體之前,如果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消費者協(xié)會怠于履行職責,檢察院對于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四種領域之外的情形也無權做主,更別談消費者個人了,那么消費者公益訴訟的目的何在,保護消費者的公共利益則成為一紙空談。
因此,盡管我國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都授予檢察院作為環(huán)境資源保護和食品安全的公益訴訟主體,但是并不全面,對于人口眾多的我國來說,檢察機關與消費者協(xié)會不可能隨時隨地的去關注消費者侵權案件。綜上,提起消費者公益訴訟的主體范圍還是需要盡快完善的。
2.消費者協(xié)會工作能力薄弱
從我國現(xiàn)行立法來看,省級以上的消費者協(xié)會才具有消費者公益訴訟權,而對于省級以下的消協(xié)并沒有作出具體規(guī)定,但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侵害消費者公共利益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只依靠省級以上的消協(xié)明顯存在著不足,另外,隨著機構人員的年齡增長,專業(yè)能力欠缺,也就導致我國的省級以上消協(xié)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更不能夠保護消費者公共利益。因此,在考慮賦予省級以下的消協(xié)消費者公益訴訟權之前,提高消費者協(xié)會的履職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提高消費者協(xié)會的履職能力之前也要注意到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即消費者協(xié)會的資金來源。要知道只有首先有了資金,消費者協(xié)會才能夠更好地發(fā)展,更好地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更好地招納專業(yè)人才,解決消費者糾紛。
3.訴訟成本過高
在我國,訴訟費用一般都是由敗訴方承擔的,但是起訴之前往往是要由原告預先交付訴訟費用的。因此,人民在起訴的時候往往會考慮自己是否具有勝訴的能力,從而判斷自己是否值得去進行訴訟。但是在消費者公益訴訟中,消費者所收集的證據往往比不上生產者或者經營者的能力,因此導致消費者在消費者訴訟中面臨著極大的敗訴風險。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原告要想獲得勝訴,被告方一定要有可供執(zhí)行的財產,原告才不會有損失,而且原告在起訴之前預交的費用一定要是在自己的經濟能力承受范圍內,否則也是無法進行訴訟的。
4.損害賠償制度缺乏
公益訴訟是我國一項新的司法制度,但是當前法律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公益訴訟的賠償請求,在司法實踐中,公益訴訟賠償面臨著極大地挑戰(zhàn),為了切實地履行公益訴訟的職能,更好地發(fā)揮公益訴訟的制度的打擊力度,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在我國建立起賠償性消費公益訴訟,認定賠償金數額,處理賠償金等等都應該被予以重視。
針對我國存在的公益訴訟問題以及現(xiàn)有國情來看,除了檢察機關、省級以上消費者協(xié)會可以作為消費者公益訴訟的主體,賦予消費者個人提起消費者公益訴訟的權利是極為必要的。消費者作為法律上的直接利害關系人,其可能更為迫切地希望通過維護消費者的公共利益從而來判斷自己的合法權益是否遭受到一定程度的侵害,讓消費者個人深入到維護消費者公共利益的活動中能夠更有效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揭露商品生產經營者的不法侵害行為。因此,法律除了允許消費者個人提起私益訴訟外,也應當賦予其公益訴訟權。只有建立多元化的訴訟主體機制才能夠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從而更好地維護社會秩序,保持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從消費者協(xié)會的資金來源看,消費者協(xié)會的資金來源于政府,那么消費者協(xié)會在保護消費者公共利益的時候就可能會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預。因此,我們需要減少消費者協(xié)會與地方政府及企業(yè)之間的聯(lián)系,避免其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預以及企業(yè)的利益驅動。在這方面我國可以借鑒國外消費者組織的運作模式,如美國的消費者聯(lián)盟其資金主要來源于消費者捐款、會員會費等方式;其次,從消費者協(xié)會的人員履職能力來看,消費者協(xié)會應當廣泛吸納人才并建立嚴格的選拔機制和績效考核機制,從而保證消費者協(xié)會的人員的履職能力。第三,我國可以借鑒外國的先進經驗,設立消費者公益訴訟基金,專門負責消費者協(xié)會資金的籌集與使用。更為重要的是,消費者協(xié)會在接到消費者的咨詢或者投訴時,應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解決,保持高效、及時的應對措施,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應有的保障。
在一般的訴訟案件中,我國一直采取“原告預交+敗訴者承擔”的訴訟費用繳納方式。如果在消費者公益訴訟案件中讓原告預交訴訟費用,而訴訟費用又比較多時,很大程度上原告會放棄起訴,這在一定層面上會打擊消費者進行公益訴訟的積極性。因此,在消費者公益訴訟中,訴訟費用可以采取暫時不繳納訴訟費用的辦法,即只要不存在虛假訴訟、惡意訴訟以及濫訴等故意情形,都可以在一定的基礎上減收或免收原告的訴訟費用。這種做法有利于減輕原告在資金上的壓力,從而使原告更熱衷于通過公益訴訟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我國可以借鑒巴西的做法,建立損害賠償金制度,比如說采取“二階段式”審理模式。首先是判斷被告是否要承擔責任,并進行公告,但是判斷時不可直接對賠償金數額進行認定,每個消費者應當獲得的賠償金數額是不相同的。當然,如果消費者求取賠償金的人數較少時,檢察院可以申請剩余的賠償金。此外,更為重要的是,我國應當學習巴西的做法,當有剩余的賠償金時,由檢察院向法院申請,并把剩余的賠償金用于專門保護消費者公共權益的組織。
消費者公益訴訟制度一直是各國普遍重視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我國消費者公益訴訟制度的現(xiàn)狀研究以及對美國、巴西和德國消費者公益訴訟制度模式的對比分析,認為目前我國消費者公益訴訟制度的破局方面存在著諸多困境,這些困境導致我國在解決消費糾紛時產生各種分歧,損害到不特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因此針對性的對消費者公益訴訟制度的破局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最大限度地減輕我國消費糾紛造成的社會危害,維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護好社會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