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鵬
(甘肅省天祝縣抓喜秀龍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733201)
豬痢疾,又稱黏液出血性下痢、豬血痢,各種年齡和不同品種豬均易感,以黏液性出血性結腸炎為主要特征的腸道傳染病。豬痢疾的病原是豬痢疾短螺旋體,目前仍有部分地方散在發(fā)生,本病對養(yǎng)豬業(yè)的危害嚴重,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傳染病,斷乳豬的發(fā)病率為75%,病死率為5%~25%。
某養(yǎng)豬場飼養(yǎng)的育肥豬發(fā)病,發(fā)病日齡多在75~120天?;钾i均有排稀軟糞便,糞便表面帶有黏液或血液,且有難聞惡臭味,弓腰縮腹,起立無力極度衰弱,食欲減退、體溫升高,開始1天死亡2~5頭,有的突然死亡。圈舍潮濕、泥濘,豬舍通風不良。舍前后均堆積有糞便和垃圾。已死亡53頭,其余豬只全部發(fā)病。經了解,以前此舍養(yǎng)的豬發(fā)生過類似疾病。
病豬絕大多數豬精神沉郁,食欲下降,被毛干燥而無光澤,體溫40~40.5℃,在肛門周圍的皮毛上有水樣污物。排出軟便,并附有條狀黏液,不斷下痢,糞便為黃色粥樣或水樣。當持續(xù)下痢時,可見糞便中混有黏液、血液及纖維素碎片,使糞便呈膠凍狀,顏色變?yōu)樽厣?、紅色或黑色。病豬弓背吊腹,脫水、消瘦、虛弱而死。
對已經死亡的豬只進行剖檢,發(fā)現主要病變都在大腸即結腸,盲腸和直腸。可看見病豬的大腸壁和腸系膜充血,水腫呈暗紅色,有血斑,表面覆有一層黏液性、血液性滲出液。腸道內充滿粥樣帶血或水樣內容物。大腸黏膜表面壞死,并附有一層纖維素性假膜,呈豆腐渣樣外觀,剝去假膜后,露出潰瘍面。腸系膜淋巴結水腫,出血。病變分布在整個大腸,其他臟器無明顯變化。結合該病發(fā)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情況可初步診斷為疑似豬痢疾。
本病尚無特效藥物治療,也無菌苗可用。所以首先要對病豬進行解熱、消炎對癥治療。但對幼豬血痢疾的治療方法和藥物有許多,一般大多是抑菌,收斂及促進消化的藥物。由于豬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及飼養(yǎng)管理不同,以及病豬的大小和體質的不同,各種藥物的療效也不同。
3.1 常用痢立清、痢菌凈等藥物對癥治療。使用痢立清時,每噸飼料里加入500 g,混拌均勻,讓豬自由采食,可以連續(xù)使用3~5天;用后血性糞便消失,體溫降低,有些地方也往水里加入泰樂菌素,每升水0.057g,讓豬自由飲用,連用 3~10天。用混飲的方法對于豬場規(guī)?;B(yǎng)豬的藥物治療簡單易行。也可痢菌凈,肌肉注射,每千克體重0.5 mL,每日2次,連用3~5天。發(fā)現大多數發(fā)病豬腹瀉下痢癥狀減輕,體溫降低,食欲好轉,糞便恢復正常。
3.2 采用中藥進行治療,即利用白芍散方劑配伍其它藥物進行灌服,其配方為白芍藥25g、白茯苓25g、當歸 25g、白術 25g、陳皮 25g、香附子 25g、甘草 25g、枳殼 25g、地榆 25g,用適量水煎熬,適宜溫度進行灌服,每次灌服750-1000ml左右,每日2次,連續(xù)服用1-2個療程之后即可康復,通過治療效果來看,中醫(yī)療法對于治療豬痢疾得到很好的效果。
本病主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尚無菌苗可用。首先建立完善的飼養(yǎng)管理制度并認真執(zhí)行,加強飼養(yǎng)管理,搞好衛(wèi)生和消毒工作。對豬舍及時清除糞便,作堆肥發(fā)酵處理。對地面、用具等,定期進行消毒,保持圈舍干燥,飲水應加含氯消毒劑處理,這樣可以避免病原體對豬的感染。豬場實行全進全出飼養(yǎng)制,嚴禁從疫區(qū)引進生豬,必須引進豬只時,一定隔離檢疫2個月,確證無病才可入群。經常觀察豬群,發(fā)現病豬最好馬上全群淘汰,徹底清理、消毒,空舍2~3個月,在引進健康豬。對易感豬群可選用磺胺、新霉素、林可霉素等藥物進行防制甚至凈化豬群。其次,所有不良環(huán)境都是引起豬痢疾的誘因,所以減少各種應激刺激,如天氣寒冷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不要突然改變飼料,供給全價飼料提高豬的抵抗力,可預防本病發(fā)生。最后,由于犬、鼠類、鳥類及昆蟲都是本病的傳播媒介,所以,在豬舍內要消滅鼠類和蒼蠅,嚴禁犬、鳥進入舍內,減小豬痢疾的發(fā)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