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熙載夜宴圖》是顧閎中傳世作品的摹本,為中國美術史上難得的佳作之一。畫中反映的是五代南唐一個高官府上發(fā)生的真實場景,故此,長卷圖像顯示了具有可信的歷史實情的鏡像意義。
此圖是南唐后主李煜對大臣韓熙載府上生活窺竊的結果。據文獻記載,當時后主李煜曾經派了兩個畫家潛伏進韓熙載的家中,暗中觀察而后根據記憶描繪出此圖。元湯垕《畫鑒》記載:“李后主命周文矩、顧閎中圖《韓熙載夜宴圖》,余見周畫二本于京師。閎中筆與周事跡稍異。有史魏王浩題字并紹興印。”據史料得知,后主李煜派的是五代兩名大畫家—周文矩和顧閎中,去韓熙載家臥底察其行蹤舉止和了解真實情況。遺憾的是,周文矩的畫沒有流傳下來,至少在元代就已經失傳了。所幸的是,顧閎中的臨本流傳至今。該畫作原件畫于乾德五年(964年),這是李后主王朝瀕臨滅亡的時候。其實,當時李后主正想起用韓熙載為宰相,輔佐自己的江山社稷。然而,韓熙載看到了后主李煜朝廷的腐敗和無能,宦官當道,不但朝廷岌岌可危,而且因宦官的原因,朝廷官場中也是人人自危。還有一種說法是后主李煜多猜忌,韓熙載為了避其禍,而推其朝事避讓。故意心不在朝廷,而整日花天酒地,蓄養(yǎng)樂伎,廣招賓客,宴飲歌舞,及時行樂,用來蒙蔽李后主,使其對自己失望而另選他人。終于李后主嫌韓熙載行為荒誕,于是讓韓熙載出任宰相一事擱置起來。
然而,《宣和畫譜》和《畫鑒》卻有另外的說法,認為這純屬后主李煜的好奇,就是說對韓熙載荒誕的夜生活充滿了窺癮感?!缎彤嬜V》說:“李氏雖僭偽一方,亦復有君臣上下矣。至于寫臣下私褻以觀,則泰至多奇樂,如張敞所謂不特畫眉之說,以自失體,又何必令傳于世哉!以閱而棄之可也?!边@顯然是對這位敗在趙宋王朝手下的南唐后主李煜有一些鄙視的態(tài)度。畢竟李煜是宋太祖的手下敗將。元湯垕繼承了此說,但是換了一種說法?!懂嬭b》說《韓熙載夜宴圖》“雖非文房清玩,亦可為淫樂之戒耳”?;蛟S都是看到了表面,認為此番淫樂不丟失江山才怪呢!不過這種說法也是有道理的,一個國家的宦官如此放浪形骸,醉生夢死,必是招致毀滅的前奏。故此,《宣和畫譜》記載了《韓熙載夜宴圖》產生的背景:“是時中書舍人韓熙載,以貴游世胄,多好聲伎,專為夜飲,雖賓客糅雜,歡呼狂逸,不復拘制,李氏惜其才,置而不問。聲傳中外,頗聞其荒縱,然欲見樽俎燈燭間觥籌交錯之態(tài)度不可得,乃命閎中夜至其第竊窺之,目識心記,圖繪以上之,故世有夜宴圖。”當然,這種描述,我認為仍然是站在大宋江山的角度去寫的。還有一種介于其間的說法:因韓熙載父親被誅一事,韓熙載逃奔江南,初到吳國后轉順南唐。受中主李璟的寵信,后主李煜繼位后,南唐已受到北方后周的威脅,李煜對外想與北周求和,對內則對來自北方的官員百般猜疑,甚至迫害,使整個南唐朝廷統(tǒng)治集團內斗,人人謹慎而自危。北方官員韓熙載雖然居位頗高,但為了保護自己,就刻意裝出在生活上放浪糊涂,讓李煜或對立派不再懷疑自己有政治抱負,以求安身。盡管如此,李煜還是對韓熙載不放心,就派畫院的“待詔”顧閎中和周文矩到他家里去,暗中窺探其活動,并把看到的一切如實地畫出來。文高八斗的韓熙載自然心明“待詔”的意圖,他特意不問時事,沉湎歌舞酒宴之中,將醉生夢死的狀態(tài)表演得淋漓盡致,躲避了自己的一場劫難。
因為說法頗多,也增加了《韓熙載夜宴圖》的解讀趣味。我們先看看韓熙載是何許人也。
韓熙載(902-970年),字叔言,青州(今山東青州)人。南唐李升時,任秘書郎,輔太子于東宮。李煜即位,遷吏部員外郎,史館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書舍人。后升任兵部尚書,勤政殿學士承旨。他博學多聞,才高氣逸,善為文,史稱“制造典雅,有元和之風”。本來韓熙載是一個具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他經歷了南唐三朝,見多識廣,有獨到的見解和思想,入仕南唐以來均能切中時弊進言。因中主李璟的幾場損兵折將的敗仗,使南唐統(tǒng)治岌岌可危。后主李煜性格軟柔,難以有所作為,韓熙載心知南唐氣數已盡,不可扭轉乾坤,也因避其禍,故此遂縱情于歌舞宴飲。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該畫卷的圖像結構。此圖頗像今天的連環(huán)畫形式,只不過是連在一起的。全圖共繪了49人,其中男28人,女21人。對每個講述的部分,畫家巧妙地用屏風分割,從而構成5個不同的夜宴場景。
第一部分的主題是“彈奏琵琶”,展現(xiàn)了主人韓熙載與賓客們欣賞樂伎彈奏琵琶的情景。這似乎是在主人的臥室里開始夜宴歌舞的,主人床榻后面有睡床,睡床上有紅色被子和一把琵琶。這個細節(jié)表示可能曾有伎女在此睡覺,反映了韓熙載與樂伎有曖昧關系。圖中的韓熙載身著深色的衣服,端坐在深褐色床榻上,頭戴高高的鵝冠,眼睛凝神一直看著彈奏琵琶的伎女。身邊一位穿紅色衣袍坐在床榻上的客人為當年的新科狀元郎粲。屋內還有或坐或立的其他賓客,并有女侍陪伴。主人與賓客面前陳設的幾案上擺有樽酒果品,體現(xiàn)出歡樂的盛宴場景。室內的人都在聚精會神地傾聽歌伎彈奏琵琶。
第二部分是“舞蹈表演”。這個情節(jié)很有意思,感覺是手持琵琶的伎女在舞蹈,其實她是正準備反手彈琵琶。而真正的舞者就是身著紅袍的郎粲面前的舞伎,她表情含蓄嫵媚,身穿藍色衣服,雙手叉在腰間,跳著“六幺舞”,有學者認為此舞者就是韓熙載最喜愛的舞伎王屋山。主人熱情萬分地參加到樂隊里面去了,那位敲擊著紅色大鼓的就是韓熙載,只是他此時換了一身衣服,披上了淺黃色的外袍。此場景人員有些減少,但多了一個和尚。他似乎是剛剛被通知來到這里,還沒有進入欣賞舞蹈的狀態(tài),而是先拱手向主人請安。
第三部分是“中場休息”。在空間比較狹小的休息廳中,展現(xiàn)了宴會中的休息場面。主人韓熙載在侍女們的簇擁下坐臥在休息廳的床榻上,或許是剛剛吃完水果之類的食物,正一邊洗手,一邊和侍女們交談著。
第四部分是“歌聲婉轉”。這次韓熙載又換了一身便服盤膝端坐在椅子上,兩個侍女站在身邊,他的正前方是亮著歌喉的歌伎,側面是吹奏著笛簫的5個伴奏伎女。奏樂的伎女們排成一列,動態(tài)各異,參差婀娜,變化生動。畫面中彌漫著清澈悅耳的歌聲和音樂。endprint
第五部分是“夜宴送別”。曲終宴盡,賓客們和歌伎舞伎們紛紛離去,畫面透露出依依不舍、流連忘返的情景。這不,還有一位賓客坐在椅子上不舍得離開,兩名伎女在他身邊竊竊私語,大概還沉浸在夜宴的興致中。此時主人韓熙載正起身與賓客和伎女們揮手告別,即將是人散夜靜的時刻。
整幅畫卷在熱烈纏綿的氣氛中,五代十國時期醉生夢死、及時行樂的生活狀態(tài)被深刻地反映出來。主人公韓熙載實際上是郁悶寡歡的,作品隱含著他對政治失望的心態(tài)。盡管賓客滿堂,歌舞升平,但是隨著畫面中屏風的轉移,在畫面情節(jié)逐漸展開中,韓熙載孤寂落寞的情緒就顯露出來了。說明了歌舞宴飲的確是裝出來的。為此,我們也不得不佩服畫家的構思能力和造型技巧。也難怪,盡管這幅《韓熙載夜宴圖》是后人的摹本,如今也是絕對的國寶級文物,原因在于臨摹者對原作非常準確的把握和對韓熙載的深刻理解。對技法如此精湛的臨摹品,許多專家認為是北宋時期的摹品,也有人認為是南宋時期的摹品。
《韓熙載夜宴圖》摹本流傳有序。前隔水有南宋人殘題“熙載風流清曠,為天官侍郎”等字,引首有明程南云篆書“夜宴圖”,拖尾有無名氏題寫的“韓熙載行實”,卷后有南宋史彌遠“邵勛”葫蘆印和清宋犖鈐“商丘宋犖審定真跡”印一枚。后隔水清代王鐸題跋,后有“董林居士”、“緯蕭草堂畫記”等收藏印,明王鵬翀、孫承澤、梁清標等鑒藏家的鈐印。乾隆初期此畫被御府從私人收藏家手里征集入宮,前綾隔水上題有乾隆皇帝長跋及清內府諸收藏鈐璽印。
《韓熙載夜宴圖》作為國寶之粹,被歷代收藏家和御府珍藏。1921年,末代皇帝溥儀將此畫帶至長春偽宮小白樓,過慣了奢華生活的溥儀把畫給變賣了,從此流散于民間。后來到了馬霽川手里。張大千是從一位古玩商那里獲悉《韓熙載夜宴圖》被北京玉池山房的老板馬霽川弄到手了。張大千就想從馬老板那里買下此畫,最后張大千決定暫時不買王府的房子,而花了很大的代價終于購得此畫。欣喜之余在畫上鈐上印章一枚:“東南西北,只有相隨無別離”,之后帶到香港。20世紀50年代,張大千想讓《韓熙載夜宴圖》回歸祖國,他沒有把此圖交給國外大的拍賣公司,而是委托香港的友人與大陸的文物部門聯(lián)系,最后以低價拍賣給祖國,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