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澳大利亞中小學媒介教育

2018-01-18 07:09:33緱赫
今傳媒 2017年12期
關(guān)鍵詞:澳大利亞

緱赫?

摘 要:澳大利亞自2015年開始首次在中小學階段施行媒體藝術(shù)國家課程。此前,各州媒介教育或融于英語教學當中,或以藝術(shù)課程的方式存在。新國家課程以義務教育的形式確立了媒體藝術(shù)課程的必要地位,使全國范圍內(nèi)的受教育兒童都能接受到專業(yè)化的媒介教育。本文通過對新國家課程中媒體藝術(shù)課程在模式、目標、內(nèi)容、評估等方面上的解讀,一窺澳大利亞中小學媒介教育的核心理念及課程特色,以尋求對我國媒介教育的有益參考。

關(guān)鍵詞:澳大利亞;媒介教育;國家課程;媒體藝術(shù)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12-0153-03

一、引 言

20世紀30年代,媒介素養(yǎng)教育這一概念首先由英國學者和丹麥教育工作者提出[1]。David Buckingham在其《媒介教育》一書中,細數(shù)了英國媒介教育的發(fā)展歷程。[2]從對大眾媒體中流行文化的批判開始,教育者意圖以保護主義的姿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的媒介批判能力,使學生在流行文化的侵蝕中保持清醒頭腦。然而各類媒體以一種不可逆轉(zhuǎn)的發(fā)展趨勢使得新一代教育者也成為了“廣播的一代”或“電視的一代”,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的界限逐漸模糊,加之傳統(tǒng)槍彈論思想的改變,媒介教育的內(nèi)容不再以抵制負面影響為唯一目的,理解媒介、使用媒介、表達個人觀點、參與公共事務成為新時期每個公民不可缺少的媒介素養(yǎng)。

英國1988年頒布的《教育改革法》將媒介素養(yǎng)教育作為英語課程的一部分,納入中小學階段的國家課程[3],而澳大利亞的媒體藝術(shù)國家課程則在2015年才姍姍來遲。盡管如此,作為英聯(lián)邦國家,承襲了英制教育的澳大利亞卻被視為是世界上最重視媒介教育的國家,也是媒介教育開展得最好的國家[1][4]。2012年,致力于開展“國際學生素養(yǎng)評估項目”(簡稱PISA)的世界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首次針對32個國家和地區(qū)學生的數(shù)字媒介素養(yǎng)進行調(diào)查,考察學生對于網(wǎng)絡文本的識讀能力。結(jié)果顯示,澳大利亞學生在網(wǎng)絡信息檢索時,訪問無關(guān)網(wǎng)頁的比例最小(7.7%),檢索效率在所有國家中位列第一,超過加拿大、新加坡、法國、美國等國發(fā)達國家[5],這一結(jié)果不得不歸功于澳大利亞發(fā)達的媒介教育。

二、澳大利亞媒介教育的發(fā)展歷程

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成立后,州政府依然保留了在教育、衛(wèi)生、交通等方面的治理權(quán)[6]。各州依據(jù)自身的文化習慣、實際需求和教學能力制定了不同的教育政策和課程內(nèi)容。在施行國家課程之前,各州媒介教育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路徑:一是獨立課程(Independent Course Approach),即將媒介教育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納入教育體系;一是整合課程(Integration Approach),即將媒介教育內(nèi)容融入既有的課程當中,如英語或藝術(shù)等[7]。

20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一些州開始開設媒介教育課程。當時西澳洲有60%的學校為中學生開課,后又擴展至小學,90年代開始設立媒介素養(yǎng)教育學位[1]。在昆士蘭州,媒介素養(yǎng)則在90年代開始于英語課堂,當時的英語課程因融入了媒介內(nèi)容而廣受當?shù)孛襟w和國家大報的批評,他們認為流行文化的加入使英語課堂變得淺顯低俗[8]。

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革發(fā)展,澳大利亞的媒介教育經(jīng)歷了一系列變化,從印刷媒體時代的讀寫能力(Literacy),視覺信息為主導的視覺素養(yǎng)(Visual Literacy),文化批判為主的批判性讀寫能力(Critical Literacy),到媒介素養(yǎng)(Media Literacy),跨文化素養(yǎng)(Cross-Culture Literacy),技術(shù)素養(yǎng)(Technological Literacy),再到今天所謂的數(shù)字素養(yǎng)(Digital Literacy),技術(shù)變革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媒介教育的理念和內(nèi)容。2007年澳洲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在競選當中甚至提出要保證全國每個高中生在校期間都能擁有一臺筆記本電腦。這被當時的技術(shù)評論者Mark Pesce認為是一種教育變革,尤其是對教育者來說,讓筆記本電腦進入教室既要求教師去反思自身的技術(shù)能力,也迫使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對課程規(guī)劃做出改變。[9]

三、媒體藝術(shù)課程的國家化

澳大利亞的國家課程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早在約翰·霍華德在任總理期間(1996-2007),就提出通過建設國家課程消除州與州之間的分歧,建立對澳大利亞民族的認同感和自信心。[9]

2008年,聯(lián)邦政府教育部與各州教育部簽署《墨爾本宣言》,標志著國家課程的開始。緊接著,澳大利亞課程評估報告機構(gòu)(ACARA)成立,研究制定了包括英語、數(shù)學、科學、藝術(shù)等八個領(lǐng)域為核心的國家課程。在課程設置者看來,藝術(shù)在當今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通過藝術(shù)的審美和知識交流思想、理解世界。[10]而媒體藝術(shù),無疑是最契合當下蓬勃發(fā)展的媒介文化的一種藝術(shù)形式。

2015年9月,藝術(shù)課程的最終版本獲得批準,媒體藝術(shù)(Media Arts)作為與舞蹈、戲劇、音樂和視覺藝術(shù)并列的五種藝術(shù)課程之一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廣開來。然而將媒體藝術(shù)作為獨立課程也曾受到一定的質(zhì)疑。當時新任的教育部長Christopher Pyne在對新課程評估后就建議取消媒體藝術(shù)課程。澳大利亞小學校長協(xié)會也對新課程表示擔憂,認為可能造成學生課程負擔過重、缺乏專職教師等問題。但是,新課程受到了國際范圍和各州政府教育部門的一致認可,各州逐步開始以新課程為指導,根據(jù)自身情況評估調(diào)整后推行。[6]媒體藝術(shù)國家課程的實施意味著不論身處任何偏遠地區(qū),全國受教育兒童都能接受到專業(yè)化的媒介教育,這也使州與州之間的教育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縮小。

四、媒體藝術(shù)課程的模式與內(nèi)容

澳大利亞的媒介教育關(guān)注五個核心內(nèi)容:技術(shù)(technology)、表現(xiàn)(representation)、機構(gòu)(institutions)、觀眾(audiences)和語言(language)。[8]學生通過學習回答這樣幾個問題:(1)媒介信息是如何被制作的?它們使用了何種語言?其圖像如何表達象征意義?(2)它們?nèi)绾握故具@個世界、思想、其他人群和其他文化?(3)它們使用什么線索來觸發(fā)我們的情緒?(4)誰制作了它們?(5)我們?nèi)绾舞b賞和分析這些信息?(6)這些信息背后的價值觀是什么?(7)我們?nèi)绾蝿?chuàng)建自己的媒介信息?[11]因此,課程不止于以技術(shù)手段制作媒介產(chǎn)品,作品的技術(shù)手法、藝術(shù)表現(xiàn)、文化理解,及其暗含的價值觀和制作流程都是媒體藝術(shù)課程的學習內(nèi)容。endprint

1.課程模式:T.A.P.文本分析模式

課程對于媒介文本的分析主要遵循Duncan等人提出的T.A.P.模式,即“媒介教育文本分析法”,或稱“文本質(zhì)疑法”[4]。該模式圍繞三個核心概念——文本(Text)、受眾(Audience)和生產(chǎn)(Production)——及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來理解媒介信息。

在文本層面,分析的主要任務是文本的類型、符碼和慣例。其中,文本類型的劃分因不同的媒體來源有所不同,例如在印刷媒體當中,不同類型可能包括小說、詩歌、戲劇等;而在電視媒體中則包括情景喜劇、肥皂劇等。符碼即符號,是具有象征性意義的文字、圖像和結(jié)構(gòu)等。而所謂“慣例”則是指那些被受眾廣泛接受的、符合觀眾期待的一些常用法則。對于受眾的考量則主要關(guān)注目標受眾的興趣偏好、階層、性別及其生活方式,了解不同受眾如何使用不同的方式建構(gòu)文本信息。而生產(chǎn)方面則要求學生批判地分析文本的創(chuàng)作、傳播、營銷和消費過程,了解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機構(gòu)、技術(shù)、市場運作和相關(guān)法規(guī),既關(guān)注創(chuàng)作者個人,也關(guān)注整個制作機構(gòu)。T.A.P.模式有助于學生全面理解媒介生產(chǎn)過程,在提供分析架構(gòu)的同時,還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分析問題,這些問題通過概念之間的相互組合又能夠無限復雜化,在實際操作中亦能夠由淺入深。

2.課程目標:多種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澳大利亞的中小學學制劃分從F(Foundation)年級開始,到10年級結(jié)束,一年級之前的F年級類似于我國的學前班。在課程設置上,課程難度隨著年級的增長而逐步加深,課程數(shù)量逐步增多,并以兩年為一階段,設定了不同階段的課程目標和內(nèi)容。新課程在課程目標上有兩大特點,一是強調(diào)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二是課程目標細致明確。

整個中小學階段,學生將接觸26門媒體藝術(shù)課程,其中,F(xiàn)到2年級期間共4門課,9至10年級期間則會增加至7門。每門課程都設定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學生應當發(fā)展出的一般性技能:(1)識讀能力(Literacy),除包括對文字文本的理解與分析外,還包括觀點的表達和對視覺元素和象征含義的理解;(2)數(shù)學能力,如對時間的掌控,以及對二維和三維圖像的可視化;(3)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包括對信息的鑒別、組織和處理,解決問題和尋求替代性選擇等;(4)跨文化理解,即探索和比較不同文化,尊重多元文化;(5)信息技術(shù),對媒體技術(shù)的操作和創(chuàng)造性使用;(6)社交能力,包括對自我情緒的合理表達,有效的溝通,以及對不同觀點的接納;(7)倫理理解,包括在情境中探索道德概念,道德決定和理由,考慮道德后果和反思道德行為[13]。除此以外,媒體藝術(shù)課程還特別強調(diào)對土著和托雷斯海峽島民歷史和文化的理解。

3.課程內(nèi)容:技術(shù)與批判思維的漸進式學習

媒體藝術(shù)課程的學習主要包括兩個維度,即制作(Making)與回應(Responding)。制作主要指運用媒體和數(shù)字技術(shù)設計、制作和分享媒體作品;回應則關(guān)注學生的體驗、發(fā)現(xiàn)、分析和參與[11]。學生需要利用技術(shù)手段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和制作,除掌握敘事、運動、照明、符號與技術(shù)等基本規(guī)則外,還要學會理解不同作品的文化背景和表達意圖。下表摘錄了不同年級部分媒體藝術(shù)課程的具體內(nèi)容。

可以看出,課程包括兩大方面的學習,一是對媒體技術(shù)的掌握與應用,二是對已有作品的理解與批判。課程遵循循序漸進的學習規(guī)律由淺入深。在對媒體作品的欣賞與批判上,從本土作品開始到國際作品,從理解制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開始,到了解作品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以及如何通過技術(shù)與藝術(shù)手段表達特定的價值觀;在作品創(chuàng)作上,從技術(shù)和基本規(guī)則的學習與運用開始,逐漸形成特定的風格,最后打破既有規(guī)制。

4.評估標準:在制作和回應兩個維度上分別評估

課程評估以兩年為一階段,并根據(jù)兩個不同的學習維度,在回應和制作上分別評估學習效果。課程要求到2年級時,學生能夠描述自己的作品并對他人的作品做出回應,考慮人們在哪里制作、為什么制作媒體藝術(shù)作品;并利用所學制作和分享表達自我觀點的作品。6年級時,學生能夠解釋觀點與故事是如何被塑造的,解釋不同文化、不同時代和不同區(qū)域的媒體作品的制作目的和目標觀眾;能夠合作利用技術(shù)手段和敘事原則為特定觀眾制作媒體作品。而到10年級時,學生則能夠評估類型、慣例、技術(shù)和象征性符號如何被用于意義的表達,以及社會、制度和倫理價值如何影響媒體藝術(shù)作品的制作和使用;能夠在不同制度和文化語境中制作具有不同觀點的媒介作品,掌握類型和慣例,整合和塑造技術(shù)與象征符號,達成特定的意義、目的與風格,此外還能夠通過合作來完成從設計、生產(chǎn)到發(fā)布的整個過程。[13]

五、總結(jié)與討論

盡管媒體藝術(shù)課程在澳大利亞新國家課程中隸屬藝術(shù)教育的一部分,然而該課程所發(fā)展的技能卻是多樣的??梢钥闯?,澳大利亞的媒介教育目標明確,實施過程嚴謹,在國家課程的指導下,各個地區(qū)因地制宜,又擁有很大程度上的自主性。相比之下,我國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媒介教育框架,遑論如此細致的課程設計。在當今網(wǎng)絡與社交媒體如此深入個體生活的情境下,媒介技術(shù)日新月異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習慣,并逐漸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因此,對媒介教育的迫切需求早已浮出水面,應當早日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部分,而澳大利亞這種由上至下的國家化媒介教育經(jīng)驗正可以成為極具價值的參考。(本論文得到中國國家留學基金資助)

參考文獻:

[1] 宋小衛(wèi).學會解讀大眾傳播(上)——國外媒介素養(yǎng)教育概述[J].當代傳播,2000(2).

[2] David Buckingham (2003). Media Education: Literacy, Learning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 London. Cambridge, UK: Polity.

[3] 顧瑤韻.英國中小學媒介素養(yǎng)教育述評[j].外國教育研究,2008(8).endprint

[4] 李先鋒,董小玉.澳大利亞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及啟示[J].教育學報,2012(3).

[5] OECD (2015). Students, Computers and Learning: Making the Connection, PISA, OECD Publishing. http://dx.doi.org/10.1787/ 9789264239555-en.

[6] Madonna Stinson & John Nicholas Saunders (2016) Drama in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curriculum: decisions, tensions and uncertainties, Research in Drama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Applied Theatre and Performance, 21(1): 93-104 .

[7] Sait T?ZEL (2013) The Analysis of L1 Teaching Programs in England, Canada, The USA and Australia Regarding Media Literacy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to Turkish Language Teaching, 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 Practice, 13(4): 2310-2316 .

[8] Anita Jetnikoff (2008) Squared-eyes kids are not one-eyed: media education in Australia,Screen Education,48 : 99-108.

[9] Mark Gibson (2008). Beyond literacy panics: Digital literacy and educational optimism.Media international Australia incorporating Culture & policy, 128: 73.

[10] Australian Curriculum. http://www.australiancurriculum. edu.au/ the-arts/introduction.

[11] Lee Burton(2014). Getting to Know Media Arts. ScreenEducation, 75:46-55.

[12] David Considine, Julie Horton & Gary Moorman (2009). Teaching and Reading the Millennial Generation through Media Literacy.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52(6): 471-481.

[13] Australian Curriculum Version 8.3. F-10 Curriculum. Media Arts. http://www.australiancurriculum.edu.au/the-arts/media-arts/curriculum/f-10?layout=1.

[責任編輯:東方緒]endprint

猜你喜歡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學校的“失敗課”
華人時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50
澳大利亞Tjuringa紅磚之家
去澳大利亞遇見“活化石”吧
學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24
澳大利亞Onedin住宅
澳大利亞RaeRae五口之家
幸存的澳大利亞——探訪澳大利亞博物館
澳大利亞將嚴格限制2,4-滴的使用
南方的大陸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騎行
華人時刊(2016年1期)2016-04-05 05:56:17
澳大利亞:和書來一場盲約
西平县| 岑巩县| 关岭| 南昌市| 买车| 松滋市| 孟村| 新兴县| 郓城县| 杭州市| 唐河县| 黄大仙区| 大田县| 定安县| 芦山县| 清水县| 五河县| 平原县| 镇远县| 华蓥市| 苍溪县| 大悟县| 钦州市| 明光市| 永吉县| 二手房| 商城县| 岳普湖县| 灵山县| 精河县| 萍乡市| 平乡县| 永嘉县| 双牌县| 新余市| 武宣县| 乌鲁木齐市| 靖西县| 东阿县| 乐清市|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