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胡寶
中國畫的形式美是指在大小、橫堅不同的畫幅中,通過構圖,將點、線、面、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現需要有規(guī)律地組合起來所呈現的多樣統(tǒng)一的美感。中國畫在其千余年的發(fā)展進程中,形成了對于意與境、形與神、感性與理性等關系的極其獨特的美學理論,在表現形式上將繪畫、書法、詩詞、篆刻等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中國畫獨特的形式美感,成為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的藝術形式。
中國畫依托于中國古典哲學和文化的深厚背景構成了高雅的藝術品位和豐富的藝術品類。千百年來“氣韻生動”被尊為中國畫最高的審美標準,在形式美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因素暫借藝友同仁商榷。
無論工筆畫或寫意畫,必須以一定的形象為基礎,但是,中國畫歷來講究“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表現任何物象,形似僅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為人畫像,稱作“傳神”,齊白石筆下的青蛙、蝦、小雞等小動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動活潑,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潘天壽作品中元氣淋淳的潑墨荷葉,用大面積墨汁揮潑而成,酣暢而凝重、效果整體而又有小的變化,給人以雄潤、沉重、穩(wěn)定的感覺。
中國畫充分運用毛筆的性能,駕駛墨與色在宣紙上的滲化效果,表現不同物體的形狀、質感、量感、塑造出生動完美的藝術形象,這種綜合性的技巧在中國畫中統(tǒng)稱為筆墨。筆墨二字不但代表繪畫和書法的工具,而且代表了一種藝術境界。筆是“因”墨是“果”,當筆法與書法相結合時,就產生了豐富的、有表現力的結果—筆墨。它是中國畫造型的基本語言,中國畫以線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筆之快慢、頓挫、提按與墨色以干、濕、濃、淡、枯、焦等,干濕、巧拙、澀暢互相交替使用,虛實相出,“筆為墨骨、墨為筆充”,從而表現出天地萬物,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山川、樹木、花鳥、蔬果等寄寓自己的情趣、品格及人生的追求,作品不但具有鮮明的形象特征,而且反映出人的精神氣質和胸懷。正是這種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點,使作品意趣盎然,充滿生命的活力,使觀者得到美的享受。
例如潘天壽的《露氣》,充分發(fā)揮了中國畫以線為主的表現方法,造型概括風骨遒勁、用筆果斷老練、畫面蒼茫厚重。吳昌碩在作品中用雄厚有力的書法用筆、營造出的形式美感,沉重古拙,把以書入畫的文人畫傳統(tǒng)推到極致。
潘天壽 《露氣》
中國畫用色有獨特的特點。以畫法分有只勾線不染色,具有素雅效果的白描畫;有水墨淡彩的淺絳山水畫;有以礦物質顏料石青、石綠、赭石、朱砂等為主的青綠山水畫、金碧山水重彩畫;有以色彩運筆造型,將線隱在物象形體之中的沒骨畫;有以勾勒填彩的工筆畫,又有潑墨潑彩等等用色方法。用筆加用墨自有“墨分五色”之說,表示水墨的表現力之豐富,有時加色,要求互不相礙,相得益彰,但色主要是墨的補充,水墨在特別的宣紙上形成了美的效果,如齊白石畫蝦那適中透明感,像黃賓虹畫山石那樣渾厚華滋的意趣美;李可染與何海霞兩位大師分別運用鮮明飽和的色彩,描繪出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的氣概。表現出既有傳統(tǒng)意味又含有現代感的山水畫,具有新時代精神面貌。各種不同的畫法與豐富的色彩運用,構成了中國畫獨特的民族特色,使之成為東方繪畫的代表,是世界繪畫重要的品種之一。
利用水在宣紙上的沖化,融滲產生的濃濃變化,通過墨與彩的潑灑、點染、堆積能形成墨、色、水相互輝映的效果。運用濃破淡、淡破濃、色破墨、墨破色等方法,可以出現斑斕絢麗、變化莫測的畫面。這迷蒙渾然的韻味,給人變化朦朧、輕松自然的視覺效果。水墨畫無論是它的表現方法還是獨特的畫面效果,都體現出中國人特有的情懷,可以說是中國千年文化傳統(tǒng)的濃縮。中國畫表現出的空靈飄逸,虛實相生,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韻味,令人回味無窮。
例如張大千的《潑墨荷花圖》則更是獨放恣肆,運用墨與彩的交融,將畫家瀟灑不羈的性情表露無遺,豐富地表現了荷花的多資多彩。墨色的濃淡變化,使畫面產生前后層次,更具深邃之感,令人遐想;中國畫藝術效果的獨特美,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它的工具、材料和表現方法。
張大千 《潑墨荷花圖》
吳冠中的彩墨畫已打破了傳統(tǒng)的筆墨陳規(guī),吸收西方現代藝術的表現手法,借用墨、色、紙、水等材料之間的互相關系,使畫面相互輝映,渾然一體,其音樂般墨與彩的變化,縱橫交錯的各種破墨、破色的處理,內涵極其豐富。其形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奇在有法無法之中,形成了自然獨特的新面貌。墨與色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韻味實足,美不勝收。
中國畫在畫面的空間處理上、在空白、虛實關系以及色彩等方面運用獨特的藝術手法,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國畫的意境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重要范疇,在傳統(tǒng)繪畫中是作品通過時空境象的描繪,在情與景高度融會后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境界,追求意境的表現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畫的重要特征之一,如山水畫中高山大川的雄渾厚重,小橋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間云霧僚繞,小路曲折蜿蜓;樓臺聳立、船帆點點……使我們感受到了畫家對故土、對大自然的那份眷戀,那份癡情,帶給我們一種充滿情趣的、有獨特意境的美的享受。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對意境的創(chuàng)造是畫家畢生追求的藝術境界。
林風眠的花鳥畫《秋鶩》在方形的構圖上,創(chuàng)造著令人神往的意境,清淡的筆墨,表現了風吹蘆葦和逆風中創(chuàng)惶飛離葦塘的秋鶩,畫面給人以廣闊的遐想天地;吳冠中用傳統(tǒng)的筆墨,通過線的流動,黑與白的穿插、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一片深情。將詩情畫意通過點、線、面的交織表現出來,以半抽象的狀態(tài)表現大自然音樂般的韻律和相應的美的心理感受。
總之,中國畫有其獨特的審美語言,中國畫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表達物象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形式,體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情趣。中國畫特別注重畫外之趣,講究畫的格調、氣息,中國畫家重人品、重修養(yǎng),這些都使得作品具有豐富的內涵、意韻和情趣。中國畫強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因此,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遠遠超過畫面本身的內容及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