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乍暖還寒,春蘭悄然開放,散發(fā)獨特幽香,形雅致高潔,味沁人心脾。
蘭乃四雅之一,與人相伴幾千年,在日久的蒔培欣賞過程中沉淀了大量與之相關聯(lián)的點點滴滴。古代騷人墨客對蘭花深有眷戀,或揮毫,或勾勒,或潑墨,或工筆,或?qū)懸?,把蘭花既清新又高雅的品格表達得淋漓盡致。中國蘭文化由此入詩詞,入畫卷,入歌賦,入尋常生活百姓。
蘭花已不僅僅是蘭花,它是人格,是品性,是道德修養(yǎng)的升華。
原載《藏天下》2017年第3期
好的盆景,樹與盆相得益彰,干與枝相映成趣,形與氣互喚互生。
盆景走進陽臺庭院,它在大自然中的瑰麗要被改寫,與人們的精神生活產(chǎn)生勾連。一株外形奇特的小樹被安置在陶盆里,并按照人們的想象改變面貌,再配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就有了別樣的風韻和神采。而歷來,人們最喜歡生活中掩映著這樣的趣味。
盆中風景,立體國畫 。中國盆景,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這種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集樹石、盆盎、幾架三位于一體的藝術品,經(jīng)幾代盆景藝術家的精心雕琢,成為中國藝術寶庫的一塊瑰寶。
原載《藏天下》2017年第4期
在林林總總的主流傳統(tǒng)文化殿堂上,從古老的石文化中脫胎出來的現(xiàn)代觀賞石文化,無疑最具自然品格與人文精神的華彩。
中國是觀賞石文化傳承歷史最悠久、體系最完整、底蘊最深厚的國度。從遠古的舊石器、中古的新石器、古代的奇石、近代的賞石及至現(xiàn)當代的觀賞石等,石文化伴隨中國社會的文明進步和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見證了歷史歲月的風雨與彩虹,和氏璧、陶淵明醉石、米芾拜石等人文典故,更是生動而深刻地描繪中國觀賞石獨具特色的人文傳統(tǒng)。
中國古代觀賞石的四大名石:靈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以皺、透、瘦、漏的特點聞名天下?,F(xiàn)代觀賞石的審美理念突破了古典觀賞石的局限性,其審美標準被界定為:形、質(zhì)、色、紋、韻及命名、配座七大要素,極大地擴展了觀賞石的現(xiàn)代審美范疇,適應了人們對當下觀賞石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原載《藏天下》2017年第2期
如果說火讓人類文明璀璨奪目,那么牙舟陶就是璀璨奪目文明中火與泥演繹的藝術奇葩。
西出貴州省平塘縣城沿冊三公路前行26公里,便到了牙舟鎮(zhèn)。牙舟盛產(chǎn)“白膠泥”和“紫陶泥”,牙舟陶之所以落戶牙舟,并得以發(fā)展、揚名,主要取決于有著充足、優(yōu)質(zhì)的“白膠泥”。
牙舟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軍將漢文化從江西帶入貴州,牙舟陶的制作工藝,就是這時隨軍從江西景德鎮(zhèn)傳入平塘縣的。
“牙舟古陶耀千秋,代代傳承代代優(yōu)。掘地三尺現(xiàn)老窯,舉目千姿顯悠久?!必S富的陶土資源、獨特的制釉原料,以及傳統(tǒng)的布依族文化,為牙舟陶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質(zhì)基礎和藝術底蘊。
原載《藏天下》2017年第1期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玉、崇玉的古老民族。在幾千年的尊玉、愛玉、用玉歷史中,人們在各個時期生產(chǎn)玉、制作玉器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識玉、解玉、雕玉的經(jīng)驗,并且在每個不同時期在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繼承、發(fā)揚光大,代代傳承。本刊固定欄目《肖永福說玉》,聽專家肖永福給你娓娓道來玉石的前世今生。
珠寶鑒定師肖永福,長期從事珠寶尤其是翡翠的研究與教學?,F(xiàn)為云南省珠寶協(xié)會專家委員會主任。
《肖永福說玉》專欄從2015年第11期開設,迄今陸續(xù)刊發(fā)12篇稿件,包括《異彩紛呈說翡翠》《嫣紅姹紫油青藍》《九色耀彩 美不勝收》等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