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談養(yǎng)心通脈膏“和氣血、和陰陽”治療胸痹心痛

2018-01-18 00:14,,
關鍵詞:通脈補益胸痹

, ,

董波教授為第二批國家優(yōu)秀中醫(yī)臨床人才,遼寧省名中醫(yī),從事心血管內(nèi)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三十年,具有扎實的中西醫(yī)基礎理論功底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jīng)驗。吾師遵從“陰陽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治病之要訣,在明白氣血”理論,強調(diào)治病重在調(diào)和氣血、陰陽。胸痹心痛病機為本虛標實,氣血失和產(chǎn)生痰瘀,痹阻心脈,發(fā)為胸痹心痛,隨疾病發(fā)展,致陰陽失和,對此,吾師立“和法”,提出“和氣血、和陰陽”,擬養(yǎng)心通脈膏應用于臨床,療效確切,現(xiàn)綜述如下。

1 氣血失和是胸痹心痛的發(fā)病基礎

《素問·調(diào)經(jīng)論》曰:“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五臟之道,皆出于精髓,以行氣血,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敝赋鋈说纳顒佑匈囉跉庋?,若氣血失和,諸病乃生。氣血失和,指氣血偏盛偏衰或氣機紊亂造成氣血流通不暢。陰陽失和,乃因陰陽偏盛偏衰或陰陽俱損致其對立制約關系失衡。《靈樞·百病始生篇》說:“若內(nèi)傷于憂怒,則氣上逆,氣上逆則輸不通,溫氣不行,凝血蘊裹而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而積皆成矣”,說明氣機紊亂是痰瘀形成的決定因素[1]。痰瘀相互搏結(jié),停積于內(nèi),又會阻滯氣機,痰瘀、氣機二者可互為因果。胸痹心痛主要病機為本虛標實,心陽、心氣不足,血行不暢,則氣機紊亂,而使痰瘀形成;痰瘀阻滯經(jīng)絡,痹阻心脈,胸陽不振,心失濡養(yǎng),發(fā)為胸痹心痛病。

2 和 法

2.1 和法古代源流 和法是中醫(yī)主要治法之一,其治法精神源于《黃帝內(nèi)經(jīng)》[2]?!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分性啤胺碴庩栔?,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此處“不和”是病理,“和之”是治法[3],道出疾病的根本在于陰陽失和,治療應調(diào)和陰陽?!秱摗芳橙 饵S帝內(nèi)經(jīng)》中關于“和”的治法精神,并用于臨床,雖然不少條文中未明言以“和”治之,但后世認為屬和法或是和法方劑。金·成無己在《傷寒明理論》中論述:“傷寒邪氣在表者,必漬形以為汗,邪氣在里者,必蕩滌以為利,其于不外不內(nèi),半表半里,既非發(fā)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對,是當和解則可矣,小柴胡為和解表里之劑也”,此后醫(yī)家都沿用此種說法[4]。

明代張介賓《景岳全書》有云[5]:“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凡病兼虛者,補而和之;兼滯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溫而和之;兼熱者,涼而和之。和之為義廣矣,亦猶土兼四氣,其于補瀉溫涼之用,無所不及,務在調(diào)平元氣,不失中和之為貴也”,論述“和之為廣義”、采取多種兼治法,目的使機體恢復“中和”。

清代程國彭在《醫(yī)學心悟》中提出“和”為中醫(yī)學治療八法之一,指出“傷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唯有和之一法焉。仲景用小柴胡湯加減是已”,對“和”的概念仍局限于和解少陽。文中“有清而和者,有溫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補而和者,有燥而和者,有潤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有兼攻而和者。和之義則一,而和之法變化無窮焉”亦是對和解少陽之法的隨證變化運用[6]。

清代戴北山在《廣溫熱論》中指出:“寒熱并用之謂和,補瀉合劑之謂和,表里雙解之謂和,平其亢厲之謂和”不再將和法局限于和解少陽,其認為“和法者,雙方并治”,自此擴大和法的應用。

2.2 現(xiàn)代學者對“和法”的研究 現(xiàn)代醫(yī)家對于“和法”的研究較多,并未形成一致的見解。對于“和法”理解大概有以下幾方面:①和法是中醫(yī)治法總則,諸法統(tǒng)稱[7];②和法是一種以治療兩種或兩種以上具有相對立關系性質(zhì)的病因共同引起的病機較復雜病癥的治療方法[8];③和法是糾正人體失和狀態(tài)的微調(diào)法[2];④和法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治法組成的復合法[9];⑤和法是治療少陽經(jīng)證或半表半里證的一種治法[10]。

2.3 吾師對“和”的理解 吾師基于《內(nèi)經(jīng)》理論,對于“和”的理解有調(diào)和、和緩、和諧之意。調(diào)和,指調(diào)整失去平衡的氣血臟腑陰陽,如《素問·生氣通天論》云“因而和之,是謂圣度”。和緩,指用藥適當,攻伐有度,勿傷其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云“氣有高下,病有遠近,治有輕重,適其至所為故也”。和諧,指機體功能的正常狀態(tài),如《靈樞·本臟》云“血和”“衛(wèi)氣和”“志意和”“寒溫和”等等。

吾師縱觀歷代醫(yī)家對“和法”理解,認為“和法”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和法”是總的治療原則,或溫清消補、或表里雙解、或寒熱并用、或攻補兼施、或諸法并用等,目的均為了使氣血、臟腑、陰陽偏盛偏衰趨于平衡,機體恢復“和”的狀態(tài)。狹義“和法”為八法之一的和法,是指通過和解與調(diào)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臟腑、陰陽、表里失和之證得以解除的一種治法。在臨床應用中,吾師辨證論治,和而有據(jù),靈活運用和法治療疾病。

2.4 “和氣血、和陰陽”治療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的發(fā)生與氣血不和關系密切,隨著病情發(fā)展可致陰陽失和,對此,吾師治療上立“和法”,提出“和氣血、和陰陽”,擬養(yǎng)心通脈膏應用于臨床,療效確切。胸痹心痛病機為正虛邪實,治療應標本兼顧,補益氣血陰陽、化痰祛瘀,吾師主張補益不可“呆補”,要行氣活血以輸布氣血陰陽,諸法并用,以求氣血充盈、流通順暢,陰陽充足、歸于平衡,恢復機體“和”的自然狀態(tài),因此吾師立“和法”治療胸痹心痛。“和氣血、和陰陽”包含4層意義:①補益氣血陰陽,以恢復氣血陰陽充足;②行氣活血,使氣血陰陽得以輸布周身,以防補益太過而滋膩留邪;③化痰祛瘀,祛除體內(nèi)邪實,使氣血流通順暢;④用藥和緩,攻伐有度,勿傷其正。

3 養(yǎng)心通脈膏

養(yǎng)心通脈膏由黨參、黃芪、當歸、白芍、阿膠、玉竹、黃精、肉桂、菟絲子、酸棗仁、陳皮、川芎、丹參、紅花、法半夏等28種藥物組成。方中黨參、黃芪、當歸、白芍、阿膠、玉竹、黃精、肉桂、菟絲子等補益氣血陰陽,其中黃芪補氣同時兼顧升陽,炙甘草補益心氣,“助參芪成氣虛之功”,菟絲子等補腎陽以振奮心陽,再加肉桂補火助陽、引火歸原,以鼓舞氣血生長,當歸、白芍、阿膠等滋陰又養(yǎng)血以助心行血,黃精則氣陰雙補,玉竹養(yǎng)心陰、清心熱,配伍酸棗仁等助養(yǎng)心安神之力。陳皮、川芎等行氣活血,使補益的氣血陰陽得以疏布、濡養(yǎng)周身,《本草匯言》有云:“芎窮·上行頭目,下調(diào)經(jīng)水,中開郁結(jié),血中氣藥……雖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風,調(diào)一切氣”。丹參、紅花、法半夏等化瘀祛痰,《本草便讀》有云:“丹參,功同四物,能祛瘀以生新,善療風而散結(jié),性平和而走血……為調(diào)理血分之首藥”,丹參活血化瘀兼有生新之效。全方消補兼施,標本兼顧,共奏“和氣血、和陰陽”之效。

4 結(jié) 語

董波教授運用和法治療胸痹心痛有一定的理論依據(jù),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吾師擬養(yǎng)心通脈膏,綜合運用補益、行氣、化瘀、祛痰等“和氣血、和陰陽”,治療胸痹心痛,應用于臨床,療效確切。

[1] 曹升榮.論痰瘀合而致病[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7,6(10):151-153.

[2] 何新慧,張葦航,朱嬌玉.和法析要[J].中國醫(yī)藥學報,2004,19(3):160-161.

[3] 孫榕.《內(nèi)經(jīng)》和法特點初探[J].時針國醫(yī)國藥,2009,20(1):249-250.

[4] 趙瑞寶.“和”法源流淺析[J].山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10(5):7-8.

[5] 明·張景岳,著.李玉清等校注.景岳全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1:650.

[6] 郭鵬,孔偉.和法的概念及其實質(zhì)淺論[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30(6):437-438.

[7] 徐宜兵.諸法并重“和”為總則[J].吉林中醫(yī)藥,1996(3):2-3.

[8] 孔偉.和法源流考[J].山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7,8(5):5-6.

[9] 巢因慈.論和法[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7,13(6):327-328.

[10] 時樂,吳曉琦,李云.淺論和法的內(nèi)涵與外延[J].新疆中醫(yī)藥,2003,21(1):1-2.

猜你喜歡
通脈補益胸痹
部分補益類中藥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進展
胸痹合劑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
活血化瘀法和補益法協(xié)同在腫瘤化療后骨髓抑制中的運用
立普妥聯(lián)合降脂通脈湯對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癥的療效評估
活血化瘀法論治胸痹
十未通脈湯的應用
補氣養(yǎng)血通脈飲輔助治療中重度癌性疼痛療效觀察
胸痹氣虛證療效評價量表探討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醫(yī)辨證施膳護理
自擬通脈湯治療頑固性偏頭痛172例
正阳县| 湟源县| 项城市| 岚皋县| 南丹县| 富蕴县| 团风县| 安徽省| 叙永县| 海兴县| 根河市| 安阳县| 兴海县| 乌兰浩特市| 邻水| 金湖县| 礼泉县| 安远县| 香港| 沐川县| 广州市| 剑河县| 盐源县| 德安县| 盐山县| 遵义市| 宜黄县| 封丘县| 蓝田县| 太湖县| 攀枝花市| 乐平市| 岐山县| 渑池县| 祥云县| 临颍县| 通海县| 思茅市| 通山县| 武冈市| 昌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