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出境游的日益繁榮,也不免出現(xiàn)了一些“中國式旅游”的怪現(xiàn)象,某些“典型”中國游客的行為,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并引以為戒。
幾年前的夏天,我在廣西到越南的火車上遇到一個中國大哥,他一邊抱怨越南米粉沒法吃,一邊把成箱的國產(chǎn)方便面搬進車廂。在緬甸的蒲甘,我還碰到過一個帶著電飯鍋旅行的中國姑娘。
當時,我自己的表現(xiàn)也沒好到哪去,在新西蘭旅行兩周,每隔兩天就要溜進當?shù)氐闹胁宛^,花100多元人民幣點一盤不倫不類的醋溜土豆絲,或者“日本版”的麻婆豆腐,治愈思鄉(xiāng)之情。
后來,我的旅行從最初的十幾天慢慢變成一個月,再到兩個月,旅行的國家也從巴黎、馬德里、東京這類時髦的國際都市轉(zhuǎn)移到約旦的佩特拉、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伊朗的大不里士這類相對小眾的地方,在這些地方,要吃上一頓中餐簡直是“天方夜譚”。于是,我面臨兩個選擇——餓死,或者暫時忘掉自己有個中國胃。我當然是選擇后者。
在伊朗旅行時,氣溫高達35℃,為了遵守當?shù)胤?,每天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已?jīng)是一種折磨,沒想到胃口也受到了極大考驗。伊朗地處沙漠,基本不出產(chǎn)什么綠色蔬菜。起初我吃烤肉還吃得興致盎然,但很快就失去了胃口,開始分外懷念扁豆、花椰菜、菠菜,甚至是我一直都不喜歡的空心菜。
如果每天被飲食搞得心煩意亂,自然無法享受旅行的過程。于是,我放棄烤肉,轉(zhuǎn)而尋找和嘗試一些類似綠色蔬菜的菜肴。比如,我一直不喜歡茄子,認為它寡淡無味,但當我放下成見,試吃了用伊朗本地特色香料燉出來的茄子,居然出乎意料地美味。這種融合了波斯風格的燉茄子,雖然和中餐的做法相差甚遠,但味道絲毫不差,而且還拯救了我因為吃肉吃太多而上火的腸胃。
建議:抱著開放的心態(tài),帶著好奇心去嘗試各種當?shù)靥厣?,也許多嘗試幾次,你的“中國胃”就繳械投降了。
很多中國游客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外出旅行,真正做到了“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或者就是買買買,雖然人確實到了目的地,但每天具體看的都是些什么完全不曉得,倒是這座城市有幾家商店、哪家折扣力度最大、怎么買最劃算,如數(shù)家珍。
我的第一次柬埔寨之旅,每天就是跟在旅伴后面做“跟屁蟲”,然后掏我該掏的那份錢。在暹粒的四天,我們雇了tuk tuk司機,轉(zhuǎn)遍了吳哥窟的每個角落,旅伴試圖和我探討一下蘇耶跋摩二世王朝的歷史,但我一臉迷茫。旅行歸來,收獲了一堆自拍照,我對吳哥仍舊一無所知。
幾年后,從斯里蘭卡飛到印度的孟買,開始43天的印度之旅。從最初的惶惶不安,到最后的戀戀不舍,我被印度的文化、宗教和社會深深震撼,一回家就趕緊找來幾本相關(guān)的書看。
2017年的伊朗之旅也是如此。我提前查閱了一些關(guān)于伊朗國民性格的書和電影,出發(fā)前讀完了500多頁、講述伊朗巴列維王朝的《墜落天堂》,又看了一個伊朗裔美國女記者的游記《伊朗,既不東方也不西方》,并大致掃完了著名導演阿巴斯和賈法所有的電影。我相信,這樣才能同時從宏觀和微觀上,更好地理解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
旅行激發(fā)了我的好奇心,讓我找到了新的愛好,舍棄了景點自拍照,玩得更加深入和自如。我再也不是那個只能跟在別人身后“跟屁蟲”了。
建議:出發(fā)前后多做功課,書籍、電影、音樂,總有一種會豐富你對目的地的認知
之前在某網(wǎng)站看過一篇點擊率非常高的文章,講述了作者在歐洲各國被騙、被搶、被坑、被偷的“血淚史”,結(jié)尾還總結(jié)了各類經(jīng)驗教訓。文章引發(fā)了大量讀者的共鳴,紛紛留言:“原來你也遭遇過??!”“我還以為就我這么倒霉呢?!边€有的讀者表示:“歐洲太可怕了!”“正在猶豫是不是要改目的地!”“幸好去之前看了你的文章!”
我看完文章,陷入了沉思:難道我去過好幾次的,是一個假歐洲?一個常住愛爾蘭都柏林的朋友卻一語道破“天機”:在歐洲,你不背那些帶有大LOGO的名牌包,穿著打扮不處處都擺明是個游客,人家根本就懶得搶你!
我這才恍然大悟,為什么我的歐洲之行如此平靜。真的,別再穿得那么像個游客了——換下沖鋒衣和腰包吧,把帶有奢侈品牌大LOGO的衣服留在國內(nèi)吧。在局勢時有動蕩的歐洲,這兩種裝束簡直是在向大街上那些不法分子喊話:來搶我??!我是中國游客!我有錢!
旅行中,個人形象很重要,舒適性也很重要。但并非一身名牌才算時髦,也不是只有“戶外風”才叫舒適,你又不是要徒步ABC大環(huán)線20天,搞那么大陣仗干嘛?
對初來乍到的游客來說,穿著打扮和本地人無異,才是最好的“保護色”,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隨便抓一件皺皺巴巴的衣服就出門,尤其是女性,穿著整潔、得體、悅目,會讓自己更加自信,也能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好心情。
到達一個目的地之前,我會先了解一下當?shù)氐臍v史文化;到達之后,再觀察一下本地人的穿衣風格,然后在自己慣常穿衣風格的基礎(chǔ)上融進本地時尚。
比如,在南法看薰衣草,自然輕盈的白色和浪漫的紫色最配,穿一條白色露背裙,站在薰衣草中,感覺十分浪漫,還很契合南法的夏日風情。
印度是一個看上去無序混亂又光怪陸離的國家,鮮艷的色彩在這里顯得異常和諧。人們總是利用撞色、撞色、再撞色來挑戰(zhàn)初來乍到的游客的神經(jīng)?!叭绻虿贿^他們,就加入他們?!庇谑?,我先在路邊買了一堆印度風的手鏈,又去商店搞了一條高開衩的印度風的裙子,下面配牛仔褲,就這樣自信滿滿地走完了長達43天的旅程。
伊朗最考驗穿搭功力。這個國家對于著裝有嚴格要求,女性必須用頭巾包頭,但好在顏色可以隨心搭配。我在德黑蘭大巴扎淘到一條深藍色圍巾,帶橙色流蘇,有幾分嬉皮的感覺,于是就用這條圍巾作為搭配的主打,走在路上,好幾次被本地姑娘攔下,問我這么特別的圍巾是在哪兒買的,讓我頗為得意。
我們外出旅行,不僅是為了走更遠的路、看更好的風景、體驗更原汁原味的本地文化,更是要為自己留下最美麗的回憶。穿得像本地人一樣,盡量融入目的地的日常,看到的世界才更真實,而不會因為一些本可避免的意外事故加深對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的偏見。
走進商店,想買的東西卻支支吾吾說不出來;進了飯館,想點個啤酒配烤豬頸肉,只能畫一頭小豬給服務(wù)生看;入住旅館,對前臺說完“hello”便陷入尷尬的沉默……因為語言障礙,我第一次踏出國門就遭遇了不少這類囧事。
“學了多年英語卻全都還給老師”的挫敗感深深刺痛了我?;貒?,我認真想了想:旅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和本地人交流,而英語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重學英語迫在眉睫。
于是我持之以恒地用了各種方式學習英語。我的性格本就比較外向,很快,在路上我就可以用流利的英語和旅館老板聊天、和路邊小販討價還價,還可以和本地人深入探討一些我感興趣的話題。
后來,因為計劃去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我又開始積極學習西班牙語。2017年去西班牙旅行的時候,我已經(jīng)可以熟練地問路、點菜、買酒了,如果對方放慢語速的話,基本可以進行簡單的對話。
跨越語言交流的障礙,可以讓旅行更加深入,體驗更加獨特,這也是旅行激勵我去做的最有毅力也最令我驕傲的一件事。
建議:用心學習,大膽開口。每個人旅行的需求不同,需要掌握的語言和程度也不同,如果選擇自助游,至少要學會當?shù)匾恍┳罨镜娜粘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