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國民 壽建堯 黃淑浩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zhèn)農技站 8;
2浙江省諸暨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311800;3浙江省諸暨市直埠鎮(zhèn)農技站 311827)
“甬優(yōu)1540”是由寧波市農科院和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合作以中熟中粳不育系“A15”為母本、中熟中秈恢復系“F7540”為父本配組育成的秈粳雜交稻新品種,2014年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編號:浙審稻2014017),該品種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晚稻種植。該品種于2014年引入諸暨市試種,在諸暨市楓橋鎮(zhèn)和直埠鎮(zhèn)試驗示范種植8.4 hm2,2015年示范種植39.73 hm2,2016年推廣種植530.8 hm2,2017年推廣種植848.87 hm2。四年來的試驗示范和推廣種植表明,“甬優(yōu)1540”具有株高適中、增產潛力大、米質優(yōu)、抗倒性好、抗病性較強、成熟期早、有利于冬種茬口安排等優(yōu)點。為促進該品種的進一步推廣種植,現(xiàn)將其在諸暨市示范、推廣種植表現(xiàn)出的特征特性及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要點總結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甬優(yōu)1540”參加浙江省秈粳雜交稻組區(qū)試,平均全生育期146.5 d,比對照“甬優(yōu)9號”短7.7 d;參加南方稻區(qū)區(qū)試,平均全生育期151.0 d,比對照“常優(yōu)1號”短1.2 d。
“甬優(yōu)1540”在諸暨市種植,于5月25日播種,6月16日移栽,8月21日始穗,8月25日齊穗,10月23日成熟,全生育期151 d,比對照“甬優(yōu)9號”短9 d,有利于冬種茬口適時播種。
“甬優(yōu)1540”屬秈粳雜交中稻,株高適中,須根發(fā)達,莖稈健壯,基部節(jié)間短,葉片厚、挺,葉色翠綠,轉色順暢,穗粒結構協(xié)調,稻穗一、二次枝梗分生量大,谷色黃亮。據(jù)浙江省區(qū)試調查,“甬優(yōu)1540”株高117.5 cm,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13.1萬穗,成穗率67.5%,穗長21.5 cm,每穗總粒數(shù)255.3粒,每穗實粒數(shù)218.4粒,結實率85.55%,千粒重23.3 g;據(jù)國家區(qū)試調查,“甬優(yōu)1540”株高109.6 cm,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16.7萬穗,成穗率68.7%,穗長21.2 cm,每穗總粒數(shù)246.3粒,每穗實粒數(shù)200.0粒,結實率81.20%,千粒重23.3g;據(jù)諸暨市示范種植調查,“甬優(yōu)1540”株高116.6 cm,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15.15萬穗,成穗率73.6%,穗長21.9 cm,每穗總粒250.2粒,每穗實粒數(shù)221.7粒,結實率88.61%,千粒重22.8 g。
“甬優(yōu)1540”中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感褐稻虱。經(jīng)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2011~2012年抗性鑒定,“甬優(yōu)1540”平均葉瘟3.2級,穗瘟4.5級,穗瘟損失率為9.6%,綜合指數(shù)為4.3;白葉枯病6.0級;褐稻虱9.0級[1]。
“甬優(yōu)1540”由浙江省區(qū)試送樣,經(jīng)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測中心2011~2012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1.1%,長寬比2.3,堊白粒率28%,堊白度5.1%,透明度2級,膠稠度71 mm,直鏈淀粉含量16.0%,米質各項指標分別達到食用稻品質部頒4等和3等[2];由國家區(qū)試送樣,平均整精米率70.2%,長寬比2.3,堊白粒率18%,堊白度3.0%,透明度1級,膠稠度75 mm,直鏈淀粉含量14.3%,米質各項指標達到食用稻品質部頒2等。
“甬優(yōu)1540”于2010年參加浙江省單季雜粳預試,平均每667 m2產量628.3 kg,比對照“嘉優(yōu)2號”增產13.4%,達極顯著水平。2011年參加浙江省秈粳雜交組合區(qū)試,平均每667 m2產量682.7 kg,比對照“甬優(yōu)9號”增產6.4%,達顯著水平;2012年繼續(xù)參加浙江省秈粳雜交組合區(qū)試,平均每667 m2產量667.6 kg,比對照“甬優(yōu)9號”增產4.9%[3],產量差異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區(qū)試平均每667 m2產量為675.2 kg,比對照“甬優(yōu)9號”增產5.7%。2013年參加浙江省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為668.5 kg,比對照“甬優(yōu)9號”增產6.7%。
據(jù)浙江省諸暨市直埠鎮(zhèn)和楓橋鎮(zhèn)種植戶調查,“甬優(yōu)1540”2014年平均每667 m2產量706.8 kg,比對照“甬優(yōu)9號”增產4.6%;2015年平均每667 m2產量730.7 kg,比對照“甬優(yōu)9號”增產5.3%;2016年平均每667 m2產量712.9 kg,比對照“甬優(yōu)9號”增產5.7%;2017年平均每667 m2產量698.9 kg,比對照“甬優(yōu)9號”增產4.9%。
播種及插種前20 d及時翻耕秧田和本田,使前茬作物殘留物及雜草充分腐熟,以減少基腐病發(fā)生,同時防止往年田間落谷造成混雜。
用使百克2 000倍液或勁護1 000倍液浸種36 h,待清水淘洗干凈后即可催芽。
“甬優(yōu)1540”在諸暨市作單晚種植,于5月15~20日播種,每667 m2播種量為10 kg。秧田要做到肥水雙促,并做好稻薊馬、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于秧齡16~18 d、葉齡3.5~4.0葉時移栽,插種密度為30 cm×20 cm,每叢插二本。
每667 m2目標產量700 kg,一般每667 m2施碳銨30~40 kg、復合肥(15-15-15)10 kg作基肥;插種后5~7 d每667 m2施尿素7.5 kg、復合肥(15-15-15)7.5 kg、氯化鉀7.5 kg作分蘗肥;在倒4葉露尖時施促花肥,每667 m2施尿素5~7.5 kg;在倒2葉露尖時施保花肥,每667 m2施復合肥(15-15-15)5~7.5 kg。
前期淺水促早發(fā),采取后水不見前水的管理方法;看土看苗及時擱田控苗,擱至田邊開細裂、田中不陷腳即可,使群體與個體協(xié)調生長;后期干干濕濕;收割前7~10 d完全斷水,防止斷水過早。
可用20%康寬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用50%吡蚜酮或60%烯啶吡蚜酮防治稻薊馬、稻虱;用75%拿敵穩(wěn)防治稻曲病。
在10月下旬稻谷完全成熟后即可適時收割,防止割青影響產量和米質?!?/p>
[1]壽建堯,黃鐵軍,吳森炎,等.甬優(yōu)12號單產超750 kg/667 m2機插精確定量栽培技術[J].中國稻米,2011,17(5):57-59.
[2]壽建堯,楊長登,戚航英.超級早稻“中早39”單產超600 kg/667 m2機插精確定量栽培技術體系和應用研究[J].上海農業(yè)科技,2015(4):44-46.
[3]壽建堯,楊長登,戚航英,等.超級早稻“中早39”百畝攻關方單產超9.75 t/hm2配套技術體系和應用研究[J].上海農業(yè)科技,2015(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