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篇文稿都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若非原則性錯誤,審稿專家均會對其做出直接修改或給出修改建議。但有些錯誤是不應該發(fā)生的“低級錯誤”,審稿專家遇到這些情況會對稿件質量產生非常不好的印象,顯著增加退稿的可能性;但若審稿專家忽略了這些問題,將會影響雜志刊出稿件的質量,影響雜志聲譽。
1 研究數(shù)據(jù)不符合邏輯
這種情況最為常見。以下幾個實例有助于大家理解此問題:
(1)一項研究中,某組受試者總膽固醇平均為4.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2 mmol/L,后兩者之和顯著高于總膽固醇。由于總膽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因此上述數(shù)據(jù)顯然不符合邏輯;
(2)某研究中一組患者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顯示24 h平均收縮壓156 mmHg,日間平均收縮壓154 mmHg,夜間平均收縮壓140 mmHg,日間和夜間血壓均低于晝夜血壓均值,這是不可能的;
(3)某降壓治療試驗中,高血壓患者經過降壓藥物治療后收縮壓降低12 mmHg,舒張壓降低11 mmHg,這也不符合一般規(guī)律,因為一般而言,舒張壓降低幅度約為收縮壓降幅的50%~60%;
(4)一組患者平均年齡67歲,將其分為兩組,A組平均年齡65歲,B組63歲,這一數(shù)據(jù)顯然有誤。
類似情況還有很多。遇到這樣的數(shù)據(jù),審稿專家會認為該研究的數(shù)據(jù)收集或處理存在嚴重錯誤,甚至有偽造數(shù)據(jù)之嫌。
2 研究設計不符合倫理
例如,為觀察某中成藥“某某靈”的降膽固醇作用,將若干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服用“某某靈”,另一組服用他汀,然后進行隨訪。這種設計不符合醫(yī)學倫理原則。因為已有大量研究證實,他汀可使冠心病患者明顯獲益,但該研究中一組患者未服用他汀,僅應用“某某靈”,使其未能接受被循證醫(yī)學研究證實且被指南推薦的治療,這是不符合倫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