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子
這幾天榆樹溝周邊的冬麥熟了,一片片眩暈的金黃在麥芒上閃亮,麥稈和麥稈熱烈擁抱,在午后的陽光里摩挲出一派豐收的聲響。
周六下午我回到莊子,和哥哥一起去看西槽子地的麥子,今年麥子又豐收了。
下午起風了,旱蘆葦悠閑地和金色麥浪一起搖晃,蘆葦和麥子一起經(jīng)歷了成長。哥哥揪了一個麥穗揉搓了幾下,然后吹掉麥殼麥芒,飽滿的麥粒和紅金砂一樣沉甸甸地躺在掌心,哥哥說:“麥子熟了,可以收了?!蔽医舆^哥哥手里的麥粒,放進嘴里嚼著,就像我從小喜歡的那樣。我們沒有再說話,在海一樣的綠色金色中走回了莊院。
到家后跟父親聊起了收麥的事情,現(xiàn)在的麥子全部是機器收割,只需要找個干凈的場院把麥粒晾曬幾天,然后用機器清篩就可以裝車賣糧了,收麥變得簡單又平常,再也沒有我記憶中的那種儀式感和神圣。
記憶中的冬麥收割是個浩大繁復的工程。
在榆樹溝的每個莊子,收麥對于戶兒家人來說都是神圣而莊重的,麥熟代表著一年稼穡收成的開始,也代表著胃腹的飽暖和安寧。我們下莊子的土地土層深厚肥沃,很多耕地都是夜潮地,夜晚來臨的時候地氣上升濕度增加,所以我們這里的麥子幾乎年年豐收。我們莊子的耕地面積很大,各種莊稼作物分條田連片種植。種麥子的條田千畝連成一片,從種到收從綠色到金黃,無論哪個方向的風吹來都吹成一片海,那是我最喜歡的海。
新麥下來的時候,也是我們戶兒家人互助幫扶的時候。我們這里少有外來的麥客,基本都是戶兒家人互相幫助共同收割,幾戶人聯(lián)合起來割麥子。父親叔伯和哥哥們在麥地里割麥子,他們排成行一人割兩垅甚至更多,這就是考驗誰是真正能干的戶兒家兒子娃娃的時候。鐮刀泛著青白的幽光親吻著麥秸,隨著金屬削割秸稈的唰唰聲,麥地逐漸從長發(fā)變成寸頭,剃下來的長發(fā)變成了一垛垛齊抱粗的麥捆子歪歪斜斜地睡在麥地里,當最后一綹長發(fā)被割倒后,麥子就割倒了,麥收就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麥收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蔭場——或者湮場,我不確信到底是哪個字,但是這個詞語代表的行為是具體可指的,那就是在一塊非常平整的土地四邊打起埂子,把整塊地圍攏成一個水塘,放水進去把地面泡軟,然后在干涸之前拿麥草蓋住地表,用石磙子碾平潮濕的地面上的裂縫,從而形成硬化平整的地面就是麥場了。
麥場于我有著各種各樣美好的回憶,四時春秋無論冬夏,平整寬闊的麥場是我們瘋玩的所在。更加有趣的是每年湮場的時候,清亮亮的井水會把一個個相鄰的麥場活成一盤盤鏡湖,偶爾會招來路過的水禽——大都是彩喙長腿,翎羽灰白,矜持而神秘。對我們而言,這些水禽都是我們不曾熟悉的,大多不知道它們的名字,大抵上判斷應該是鶴和鸛一類的涉禽。它們都是路過的遠方人,和那些偶爾路過我們莊子的外鄉(xiāng)人一樣,有著和我們截然不同的神氣、口音和眼神,他們都來自遠方,來自一個我們想象不到的地方。
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孩子是這片土地的兒子,像極了院子里榆樹間亂竄的麻雀,很少離開莊子方圓二十公里。我們對于這些遠道而來的水禽一無所知卻充滿了好奇和敬意,這么多年我一直在想為什么,大抵是因為我們這些土麻雀們五行屬土命里缺水,因此對于水有著天生的渴望?我對于五行并不了解太多,因此也不知道這樣理解對不對。
更確切地說這些水禽是他們,而不是我們。
這些水禽一點也不像我們熟悉的金雕、哼吼、鷂子、大 、喜鵲或麻雀伯勞,甚至和南方來的燕子差別也很大,我們熟悉的這些地生鳥兒沒有一個有鮮艷的色彩和靚麗的外形,它們和我們這些土孩子一樣灰頭土臉的。
所以每年湮場的時候井水把一個個連著的麥場活成一盤盤鏡湖形成一片連貫的水面,父親說水是萬物的勁仗,而土有了水就能滋養(yǎng)萬物,你看我們這些愚笨的農(nóng)夫只費了一點點勁仗就把路過的遠方的貴客請下來了,其實它們是水請來的,水是它們的母親,土是我們的母親。我一直在想這些水鳥來自一個我做夢都夢不到的地方,我幻想著那里的山水陽光風云月色應該是另一種樣子吧。
每年這些彩喙長腿、翎羽灰白、矜持神秘的水鳥都會在莊子西邊的麥場上停留幾天,它們讓我們這個土灰蒼白的莊子有了靈韻和吉慶之氣。我們從年畫和書本上知道了松鶴延年,可這里是榆樹溝,只有榆樹沒有松樹,但是有鶴——即便那也不確定到底是不是鶴。所有人都喜歡這些遠道而來的水鳥,不管它到底是不是鶴,至少長得很好看,反正肯定也是吉祥的鳥兒,誰又管那么多呢?烏鴉老鴰一樣黑,鸛和鶴一樣美,我們把烏鴉老鴰都喜歡得不行,何況這些美麗矜持的遠方來客呢?
父親是個文化人,他大概知道一些來這里歇腳的鳥的名字。鸛和鶴是來得最多的,偶爾也有灰白色短腿寬腳掌帶蹼的鳥兒歇一會兒就飛走了,父親說那應該是一種鷗鳥,吃魚吃肉的,我們的鏡湖里沒有一條魚,連條小蚯蚓都不可能有,甚至沒有一根像樣的水草,而那些鸛和鶴是能吃谷物的——關于谷物我們莊子里應有盡有!
開始有人在麥場邊撒玉米和麥子,后面還有撒油葵的,除此以外再也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物產(chǎn)來招待它們了,我們這里只有這些普普通通簡簡單單的物產(chǎn)。鸛和鶴看見有人靠近,都驚飛而起盤旋在鏡湖上頭,人迅速地撒完谷物后離開,鸛和鶴就落下來開始啄食。夕陽西下,鸛和鶴在野馬一樣浮動游走的塵埃里,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站成了一幅寫意的鏡像,那是我少年時期對于家園最深刻最詩意的印象。
我們遠遠地癡癡地看著它們一直到天徹底的黑透了。
每年的這幾天大概是我心氣最浮躁的時候了。我擔心半夜倏忽而至的風或者哪個冒失的夜行人靠近鏡湖,鸛和鶴受驚飛走,我無法忍受早晨起來沒有了鮮艷色彩的鏡湖——雖然土灰蒼白是它本來的顏色。我根本沒有意識去辨別這些水鳥到底是什么名字來自哪里,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羽毛華麗神情驕矜的鳥兒它們來了,它們像天外飛仙一樣乘著云氣從天而降,降臨到這個西域塞外灰頭土臉的莊子里,降落到一個麻雀一樣土傖的少年心里,讓這個莊子有了一抹不一樣的顏色,讓這個少年心里升起了一絲異樣。因此在那幾日的夜晚我經(jīng)常想半夜起來去看看鸛和鶴,但又怕驚飛了它們,我輾轉(zhuǎn)反側(cè)徹夜難眠。
最終它們會在幾天后某個清晨時分飛走,遠方在召喚它們,它們要去它們該去的地方,我們的莊子只是它們漫長旅途中可有可無的一個灰色小點,而我的殷切期盼好奇敬意則毫無意義。
鸛和鶴飛走了,我會失魂落魄好幾天。我們好多孩子都堅信它們是從南邊來的,它們一定是往北邊去了,于是我們騎著車子、毛驢子或者步行,往北邊追去。北邊就是北沙窩和老龍河,再往下的地方我們也不知道是哪里。對于我們這些羽翼未豐的土麻雀而言這個世界太大太大,而我們的世界太小太小,我們極盡所能穿梭行進的世界,也不外乎上莊子下莊子這么大。因此它們飛走了,我的魂兒也飛走了,我開始想象它們從哪兒來要去哪里,久而久之我也有了像它們一樣飛的念頭,穿越千山萬水去看看更遠處的地方更高的山——雖然我們這里走一天都碰不到一個像樣的坡地,土堆看著都像高山。
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
我極目遠眺的東方盡頭是博格達峰雍容華貴的高潔容顏,往南就是南天山北麓逶迤的山脈曲線,往西往北都是一馬平川毫無遮擋,風云從那里來,雨雪也從那里來,視線盡頭都是飄浮不定的野馬一樣游走的塵埃氣息。我曾很多次在某個高地上或房頂上站定,極盡視線所能遠看四方,想看清楚四方都有什么,同時我也想確定我在哪里。
我在哪里?我在西域一個普通的莊子里,在準噶爾盆地南緣的漫坡上,雖然我是只羽翼未豐的麻雀,但我仍然想和那些路過的水禽一樣圖南而飛,去更遠更多的地方。
我自幼愚鈍,長著一個四四方方像方頭鐵锨一樣板正的榆木疙瘩腦袋,我也不是個好學的孩子,也不愛說話。我習慣于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腦袋想,卻總是胡思亂想。不懂的問題就不懂吧,我也從不去問老師,父親也極少給我講什么故事,哥哥們和我一樣沉默。但是我有我的世界,我有我的心事,我有我做出來的夢,我有我自己渴望的東西——對于一只羽翼未豐的土麻雀而言,這些內(nèi)容已經(jīng)足夠填滿我的五臟六腑了。
我就這樣混沌未開地在這個莊子里自然生長,不太知道憂愁,也不太明白快樂,春夏秋冬四季,春華秋實輪回,腦子里大概只有這些簡單的物候特征,而唯獨對于湮場形成的鏡湖情有獨鐘情義殷切——那些水給了我灰頭土臉的童年以靈韻和潤澤,在一個五行屬土的少年心里這些水滋養(yǎng)了我,這些水請來的水禽給予了我最初的關于遠方的渴望和憧憬,這些水禽在夕陽中在蒼白粼粼的麥場鏡湖中占城的畫面形成了我對于故鄉(xiāng)最初最深刻的印象,以后無論我走到哪里走多遠,只要一回頭看見夕陽,故鄉(xiāng)的影子就在我心里活生生浮現(xiàn)。
相傳南方有云夢大澤,其闊千里,百獸靈瑞盤踞于此竟翅翱翔,很多年后我長大了,追隨那些遷徙的水禽圖南而去,路過大江大河看到了它們看過的千山萬水,我的世界也越來越大,但在我心里依然記著西域邊陲那個灰頭土臉的莊子里湮場形成的鏡湖,那蒼白粼粼的波光和棲留幾天的水禽給了我最初關于遠方的夢想,這些麥場鏡湖就是我的云夢大澤,雖不曾其闊千里,但已然在我心里波光蕩漾瑞鳥棲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