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霞++錢瑾玉++韓燕++賈明磊
摘要: 本文分析了現(xiàn)階段PPP模式在我國公共停車場建設中的運用現(xiàn)狀,從停車人和投資者的關系角度出發(fā),表示出停車人選擇公共停車場停車的效用和投資者投資建設公共停車場的效用,考慮雙方的心理因素的差異建立了改進的非對稱信息下討價還價的博弈模型。通過求得的最優(yōu)解給出了在降低雙方損耗率的情況下,應當通過減少停車人和投資者的心理壓力來推進公共停車場PPP項目建設。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se of PPP mo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parking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king and investors, it shows the utility of parking people to choose public parking and the utility of investors to invest in public parking.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sychological factors to establish the improve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argaining game model. The optimal solution of the public parking should be promoted by reducing the parking pressure and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the investors in the case of reducing the loss rate.
關鍵詞: 公共停車場;PPP模式;效用;討價劃價
Key words: public parking;PPP mode;utility;bargaining
中圖分類號:F2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02-0079-03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發(fā)展,機動車保有量持續(xù)增加,而停車設施卻愈發(fā)顯得匱乏。隨著PPP模式在我國基礎設施領域的廣泛應用,公共停車場建設也越來越多采用PPP模式來進行投資運營建設。雖有收獲,但是PPP模式在公共停車場建設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截止2016年3月底,全國 PPP 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中共推薦有 115 個公共停車場(含停車樓、停車庫)項目,總投資 526.3147 億元,但招標采購成功并進入實施階段的項目僅 3項。由此可見,公共停車場PPP項目建設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潘福全等針對公共停車場推行PPP項目提出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建立合理的PPP項目價格機制等建議[1];唐伯明等采用效用理論以停車場類型、停車目的、停車距離為變量,分別分析節(jié)假日和平日停車人的效用值,得出了在設定停車費優(yōu)惠價格的同時需要區(qū)分節(jié)假日[2];葉繼濤在搜集我國PPP項目數(shù)據(jù)基礎之上,給出了促進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到PPP項目中的建議[3];周銳分析了廣州市路外停車場建設現(xiàn)狀,根據(jù)存在問題給出了推進停車場建設應從加強規(guī)劃、吸引社會資本、簡化審批程序和推進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做起的建議[4];朱夢琪通過研究長春市停車場項目給出了適合于不同公共停車場項目類型的PPP類型,并歸納為矩陣形式[5]。這些文章大部分是從管理和政策角度提出對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的建議,沒有具體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分析問題如何發(fā)生的。本文考慮到停車人和公共停車場建設的投資者這兩個主要利益相關者進行了討價還價的博弈分析,以個體的效用表示利益所得,通過博弈分析的結果給出了公共停車場建設的一些建議。
1 公共停車場停車現(xiàn)狀分析
1.1 公共停車場建設現(xiàn)狀
《城市停車設施規(guī)劃導則》提出建立“以配建停車設施為主、公共停車為輔、路內(nèi)停車為補充”的停車供應體系,可見對公共停車場的定位為公眾停車不足時的補充,是面向公眾的服務設施。在PPP引入公共停車場建設之前,大部分公共停車場的建設均以政府為主導,由財政來出資進行建設。
目前,公共停車場采用的PPP模式主要是BOT為主。首先,投資方從政府獲取公共停車場建設的特許經(jīng)營權,由項目公司進行融資、可行性研究、設計、施工以及驗收等工作,建成之后項目公司向停車用戶收取一定費用,項目運營期間投資方和政府各自承擔規(guī)定的義務責任,特許經(jīng)營期滿后將項目的所以權交還給政府所有。
自PPP模式引入中國之后,各種工程都開始嘗試運用PPP模式進行建設,公共停車場也不例外。然而公共停車場PPP項目能夠成功招標并開工建設的項目卻屈指可數(shù)。截止2016年3月底,全國 PPP 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中共推薦有 115 個公共停車場(含停車樓、停車庫)項目,總投資 526.3147 億元,但招標采購成功并進入實施階段的項目僅 3項[6],分別是福建省福州市觀風亭、南營公共立體地下停車庫項目、重慶市渝北區(qū)兩路農(nóng)貿(mào)市場外智能停車樓建設項目、四川省瀘州市第二批城市停車場項目。這3項項目中,福建省福州市觀風亭、南營公共立體地下停車庫項目地處交通干線且包圍著東街口商業(yè)圈和五四路商業(yè)前,車流量大且停車需求巨大,另兩個項目分別是建在農(nóng)貿(mào)市場和花園、游樂園及風景區(qū)周邊,來往的車輛多,停車需求大。明顯發(fā)現(xiàn),在駕駛人有明顯的停車需求情況下才會有停車行為的發(fā)生。
1.2 停車現(xiàn)狀分析
根據(jù)2016年7月份的數(shù)據(jù)顯示,山東省機動車保有量2370萬輛,占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的8.79%,居全國第二位。2015年青島市發(fā)布《青島市停車場發(fā)展規(guī)劃(2015-2020年)(征求意見稿)》,其中明確說明至2020年,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四區(qū)規(guī)劃新增停車泊位92.7萬個。停車泊位數(shù)為機動車數(shù)的1.1-1.3倍,保守估計到2020年為止,停車泊位數(shù)空缺仍然空缺巨大,停車需求仍然難以滿足,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仍然需要得到政府和公眾的重視。endprint
公共停車場停車模式單一利用率低,主要為路面停車,這就迫切需要創(chuàng)新停車形式,推進建設地下停車場;其次,停車場管理不科學。主要表現(xiàn)為收費價格的不合理,停車的動態(tài)管理欠缺,停車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也不高。種種問題均導致了現(xiàn)階段公共停車場低效率、推行進度慢的結果。
2 改進的非對稱信息下討價還價博弈模型的建立
本文從分析停車人與投資方的利益關系角度出發(fā),通過建立改進的BL模型得出停車人和投資方的效用值,結合非對稱信息下的討價還價博弈模型,建立了改進的討價還價博弈模型來分析停車人和投資方之間的效用關系,通過求解那什均衡得到最優(yōu)解,進而給出對推進停車場假設的建議。
2.1 改進的BL模型的建立
根據(jù)隨機效用理論,駕駛人追求停車的效用值最大,即選擇公共停車場時效用越大越好,而投資方在投資建設并運營地下車庫時,追求的是自身的效用越大越好,要使得該地下車庫能夠順利運營,就必須要平衡駕駛人的效用和投資方的效用,使雙方達到效用最大。
假設p表示駕駛人,用Up表示駕駛人選擇某公共停車場的效用值,可表示如下:Up=Mp+R(1)
其中:Mp為駕駛人p效用函數(shù)的固定項,Rp為駕駛人p效用函數(shù)的概率項。
對于投資方而言,采用PPP模式建立地下車庫時,投資金額越少、回報越高會增加投資方的效用,另外,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會促成項目圓滿完成,使PPP項目達到政企雙贏。站在投資方角度,投資方效用也由兩部分構成,即固定項和概率項,用Ut表示投資方建立地下車庫的效用,如下所示:Ut=Mt+R(2)
投資方在考慮運用PPP模式建造地下車庫之前,必然要考慮駕駛人是否會選擇利用地下車庫停車,以及投資方是否愿意投入資金到這個項目當中,在這個博弈的問題中,關鍵問題是:一方面,投資方要想高回報、高效用,另一方面,駕駛人在考慮是否選擇地下車庫時也會考慮自身的高效用。因此本文旨在解決如何平衡雙方效用,達到各自的相對最優(yōu)效用,提出了下面的改進非對稱信息下討價還價博弈模型。
2.2 非對稱信息下討價劃價博弈模型
由于信息完全,駕駛人了解并知道各個停車場的信息,同時投資方也能根據(jù)各種渠道了解到駕駛人的停車情況,因此這是一個完全信息下的動態(tài)博弈。任何一方都不能企圖多占取多的效用值,最后既要多占取效用又要達成交易,必然要求雙方妥協(xié)并達到總效用值得1/2。該模型的假設條件如下:
①假定有兩個參與者:駕駛人P與投資方T,就是否選擇停車和是否投資建設停車場進行效用博弈,P和T可以接受的效用區(qū)間為:[x1,x2]、[y1,y2](x1為P可接受的最低效用值,y2為T可接受的最低效用值)。
②設Ue為討價還價成功的最終的效用值,此博弈中,駕駛人P希望投資方T的效用越低越好,而T希望P的效用越低越好,自己的效用越高越好,雙方的效用和為一個固定的值U,即 U=Up+Ut,一方效用增加則另一方效用降低。
③討價還價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將這個過程分為若干階段t,且每一階段只有一方提出效用值。
④在討價劃價提出效用的過程當中,必然伴隨著各種損耗,如:人力、物力、資金及時間等各項費用的損耗,我們用損耗率?棕來表示。
⑤心理狀態(tài)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談判的進行。眾多著名的案例證明當談判者深處困境(遭遇強硬談判條款、最后通牒式威脅、無法更改的時間期限等)而無法有效應對時,往往較快妥協(xié)或獲得很少的收益,心理學研究證明: 時間壓力會使談判者在談判中的溝通準確性降低,容易較快達成協(xié)議,此外,時間壓力會降低談判者的認知動機,并形成系統(tǒng)性的認知偏差[7],使談判者容易做出錯誤判斷。因此,博弈建模需要考慮參與者的心理壓力,并且不同參與方的心理壓力不同,用rp表示駕駛人的心理壓力,rt表示投資方的心理壓力。一般而言,心理壓力越大,就越快越容易接受談判,根據(jù)博弈的一般解,先妥協(xié)的一方往往獲得的收益就越小,即心理壓力越大,所獲效用越小,因此rp與Up成反比,rt與Ut成反比。
排除掉兩種極端情況,即駕駛人P與投資方T既不是毫無壓力,rp=rt=0,也不是壓力無限大,rp=rt=1,對該模型有如下三個階段的討價還價過程,即t=1,2,3時,有如下:
①t=1:T提出效用U ,P若接受則雙方獲得效用分別為 和U- ,則談判終止,否則進入下一階段t=2:P提出效用Up2,T若接受,則雙方獲得效用分別為 和U- ,則談判終止,否則進入下一階段t=3:T提出效用U ,此時是談判最后階段P必須接受,則雙方獲得效用分別為: 和U- ,談判過程見圖1。
②該非對稱討價還價模型中,討價還價雙方有不同的心理壓力rp與rt且rp≠rt求解博弈均衡,假定t=3時為T報價:T可得到最大效用為U ,U 考慮損耗率和心理壓力折到t=2時為 ,則對P而言在t=2提出效用Up2?叟 ,故P提出效用Up2= ,即為Up2= =U- ,而U- 考慮損耗率和心理壓力折到t=1為 ,則T在t=1時提出的最優(yōu)效用為U =U- 。由于t=3的最大效用從博弈均衡角度而言應該和t=1時T的提出效用是無差異的,故U =U- =U ,解得:
③又U =Mt+R也即Mt= *U+R,為考慮rt和rp對Mt的影響,分別對rt和rp求一階導,有:
明顯有對Mt對rt的二階導恒小于0,對rp的二階導恒小于0,因此Mt的極大值存在,當且僅當rt=rp時,令函數(shù)Ft(r)= ,求解該函數(shù)的極大值得到r= ,且有二階導小于0知,r= 是該函數(shù)的最大值。
同理,Up=Mp+R,Mp= U+R,Mp分別對rt和rp求一階導,有: = <0, = >0(5)
明顯有對Mp對rt的二階導恒小于0,對rp的二階導恒小于0,因此Mp的極大值存在,當且僅當rt=rp時,令函數(shù)Fp(r)= ,求解該函數(shù)的極大值得到:r= (6)
且有二階導小于0知,r= 是該函數(shù)的最大值。則駕駛人和投資方在追求各自效用最大化的同時,當且僅當r= 時,雙方達到各自的效用最優(yōu)。其中,r表示心理壓力,?棕表示損耗率。
3 結論
對駕駛人而言,停車的心理壓力來自于工作學習、人際交往以及資金的壓力,比如著急上班、約會或者停車收費價格的高低都會對停車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損耗率表示的是駕駛人在時間、資金、人力及物力方面的損耗,駕駛人必然考慮損耗越低越好,因此要想滿足駕駛人一方r= 成立,就需要緩解駕駛人的心理壓力,這需要駕駛人自身、家庭、社會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通過經(jīng)濟實力的增強、政府對公共停車場建設的支持、收費價格的調(diào)整等等方法來減小駕駛人心理壓力。同理,對投資方而言,也必然考慮損耗的最低,要想滿足投資方的r= 成立,需要通過政府政策法規(guī)、項目投資運作良好等方面來實現(xiàn)。綜合來看,推進公共停車場PPP項目的關鍵在于自身、社會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減輕駕駛人和投資方的心理壓力,促成共贏。
參考文獻:
[1]潘福全,羅淑蘭,張輝,等. PPP模式在城市公共停車場中的應用[J].交通建設,2016(12):49-52.
[2]唐伯明,曾超,劉唐智,陳建.城市中心區(qū)路外公共停車場停車選擇行為模型[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15(34):116-122.
[3]葉繼濤.當前我國PPP投資機會分析及對策建議[J].科學發(fā)展,2016,2(87):56-64.
[4]周銳.對廣州市路外停車場建設的思考[J].交通與運輸,2016(6):110-113.
[5]朱夢琪.長春市停車場項目PPP融資模式研究[J].市場觀察,2017(8):93.
[6]汪才華.公共停車場PPP項目公開招標采購案例研究[J]. 專家專欄,2016(11):6-14.
[7]王刊良,王嵩.非對稱信息下討價還價的動態(tài)博弈:以三階段討價還價為例[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0,9(9):1636-1642.
[8]武曉會.研究生心理壓力及應對方式的特點調(diào)查[J].社會心理科學,2012(6):10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