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鑫 門正興 岳太文 劉瑞林 王曉霞
(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610100)
拋丸機鑄造葉片是拋丸機中的核心關鍵部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拋丸機的水平,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強韌性。選用中碳高鉻鑄鐵作為拋丸機葉片的材料,要求鑄件表面應光滑,去除毛刺和銳邊,不允許有砂眼、氣孔、夾雜等明顯缺陷。鑄件的整體尺寸為150 mm×105 mm×25 mm,重量約為1.5 kg。鑄件整體輪廓相對簡單,沒有復雜曲面輪廓,如圖1所示。采用粘土砂造型,一箱4件,選取葉片上表面為分型面,采用底注式澆注系統(tǒng)。各阻流截面∑S內(nèi)∶∑S橫∶∑S直=1∶1.1∶1.15,其中S內(nèi)≈0.615 cm2。為了加強補縮,可設立暗冒口,建立如圖2所示的澆注系統(tǒng)模型。
2.1 前處理
(1)三維建模及網(wǎng)格劃分。采用CATIA軟件對拋丸機葉片及其鑄造工藝進行實體三維建模。將三維模型導出為*.stl格式的文件,將其導入模擬分析軟件Anycasting中進行網(wǎng)格劃分,共劃分了130 872個單元。
圖1 零件實體模型Figure 2 Solid model of part
圖2 澆注系統(tǒng)模型Figure 2 Pouring system model
(2)界面換熱系數(shù)及熱物性參數(shù)的確定。Anycasting軟件自帶各種材料之間的傳熱系數(shù),只需要根據(jù)實際的情況選擇即可。設置鑄件和砂模之間的傳熱系數(shù)為41.868 W/(m2·K)。砂型采用Anycasting自帶的Green Sand。
(3)澆注工藝參數(shù)的確定。砂型的初始溫度設為20℃,澆注溫度設為1420℃,充型速度為0.472 m/s。
2.2 充型過程模擬
模擬鑄造過程中金屬液在型腔中的充型過程,可以得到澆注過程中是否有紊流、澆不足等現(xiàn)象,預判充型不良區(qū)域等,從而判斷澆注系統(tǒng)設計是否合理[1-4]。充型過程如圖3所示。從充型順序來看,正對著橫澆道的兩個型腔最先開始充型而且充型也不是很平穩(wěn),這種情況可能導致鑄件產(chǎn)生氣泡、夾渣等缺陷。
圖3 充型過程模擬Figure 3 Simulation of mold filling process
2.3 凝固模擬
凝固過程及缺陷模擬如圖4所示。可以看出,凝固后鑄件中心部位出現(xiàn)缺陷的概率接近0.9,而且缺陷的分布不均勻。另外,從鑄件凝固時間可以看出,內(nèi)澆道先于鑄件凝固,即鑄件的補縮通道被阻斷,說明鑄件中心區(qū)域極有可能存在由于補縮不足導致的縮孔、縮松等缺陷。由于拋丸機葉片工作時與鋼砂發(fā)生摩擦,因此對葉片表面的耐磨性能有一定要求,如果在鑄件中心區(qū)域有這種缺陷存在,則其使用壽命會大幅下降。
(a)凝固時間(b)凝固后缺陷概率及分布圖4 凝固過程及缺陷模擬Figure 4 Solidification process and defect simulation
由原始方案模擬結果可知:型腔的充型過程及其不平穩(wěn);內(nèi)澆道補縮通道先于鑄件凝固,鑄件未補縮到位;鑄件中心區(qū)域出現(xiàn)大量缺陷?;谏鲜鲈?,對冒口進行了加大處理,對內(nèi)澆道做了縮短處理,同時把橫澆道放在了冒口的下方。改進后模擬結果如圖5所示。改進后充型過程變得更平穩(wěn),同時鑄件缺陷由中心區(qū)域轉移到鑄件側耳且相對分散,但缺陷仍然存在。
結合工藝方案二,將暗冒口與直澆道結合作進一步優(yōu)化,如圖6所示,凝固后缺陷概率基本為0。
采用Anycasting軟件對鑄造拋丸機葉片的充型及凝固過程進行數(shù)值模擬,預測其缺陷產(chǎn)生的部位并分析缺陷產(chǎn)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對生產(chǎn)拋丸機葉片的工藝進行了優(yōu)化,結果表明:對冒口進行加大處理,對內(nèi)澆道進行縮短處理,同時把橫澆道放在冒口的下方,改進后充型過程變得更平穩(wěn),同時鑄件缺陷由中心區(qū)域轉移到鑄件側耳且相對分散,但缺陷仍然存在。將暗冒口與直澆道結合進一步優(yōu)化,可有效消除缺陷,減少在鑄造拋丸機葉片重要部位產(chǎn)生缺陷的概率,對相關企業(yè)生產(chǎn)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a)工藝方案二(b)充型過程(c)凝固后缺陷概率及分布
圖5 工藝方案二及充型凝固模擬Figure 5 Process plan II and simulation of mold filling and solidification
圖6 工藝方案三及凝固模擬
Figure 6 Process plan III and solidification simulation
[1] 羅堉平,張香平,唐建新. 基于ProCAST消失模鑄造的高鉻鑄鐵左旋葉片的工藝優(yōu)化[J]. 熱加工工藝,2012,41(1):60-62.
[2] 馬超,陳楠,朱永梅,等. 船用螺旋槳葉片鑄造工藝模擬與優(yōu)化[J]. 鑄造技術,2016(5):1058-1061.
[3] 王桂權,劉仲禮,孫志強,等. 核電用雙相不銹鋼葉輪鑄造工藝數(shù)值模擬及優(yōu)化[J]. 鑄造,2012,61(10):1146-1151.
[4] 吳英. 三峽電站水輪機葉片的鑄造工藝研究[J]. 大電機技術,2009(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