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宏偉
(山西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02)
泥沙問題的處理是引水工程的主要問題之一,其中圍繞泥沙長距離輸送技術的研究更為生產(chǎn)之急需。無壓隧洞泥沙淤積問題是引水工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當引水隧洞發(fā)生淤積時,就會影響到整個引水工程的安全運行。
某輸水隧洞由黃河引水,全長15.53 km,設計流量為23.57 m3/s,縱坡1/3 000。洞斷面分別采用城門洞形和馬蹄形。隧洞上接泵站出水池,下游出口接橋頭倒虹。受水庫運用、上游來流等諸多因素影響,取水口引水引沙過程非常復雜。挾沙水流進入隧洞后,泥沙在隧洞內難免發(fā)生沖淤不平衡的情況,特別是局部地段累積性淤積的情況也可能發(fā)生。一旦隧洞內發(fā)生泥沙淤堵,將會嚴重影響到工程的正常運用。開展取水輸水泥沙問題的深入研究,對保障隧洞輸水工程的正常運行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通過數(shù)學模型計算,研究不同方案下含沙水流在隧道洞內的泥沙沖淤情況。具體包括:在不同引水引沙過程下,隧道洞內的泥沙沖淤變化過程;隧道洞內泥沙沖淤達到相對沖淤平衡時的縱剖面形態(tài)以及沖淤平衡年限。
本模型屬于準二維恒定流非均勻懸移質非飽和輸沙模型,可用來模擬水深、流速、水面比降、懸移質含沙量及其級配、床沙級配等水力泥沙要素隨時間和沿流程的變化。模型所依據(jù)的基本控制方程有水流連續(xù)方程、水流運動方程、泥沙連續(xù)方程、懸移質擴散方程、水流阻力計算公式和水流挾沙力計算公式,其形式為:
水流連續(xù)方程式:
水流運動方程式:
泥沙連續(xù)方程式(分粒徑組):
懸移質擴散方程(分粒徑組):
式中,Q為斷面平均流量(m3/s),qL為側向入流量(m3/s),Z為水位(m),αe為動能修正系數(shù),ξ為局部水頭損失系數(shù),V為斷面平均流速(m/s),K=ACR1/2為流量模數(shù)[其中A為過水斷面面積(m2),R為水力半徑(m)為謝才系數(shù),n為糙率],S、S*分別為斷面平均含沙量和水流挾沙力(kg/m3),γ′為泥沙干容重(N/m3),As為泥沙沖淤面積(m2),qsk為單位流程上第k粒徑組泥沙的側向輸沙率(kg/s)(入為正,出為負),k為粒徑組角標,Ns是粒徑分級總數(shù),α是恢復飽和系數(shù),ω 是平均沉速(cm/s),q 是單寬流量(m2/s),g 是重力加速度(m/s2),x、t分別是流程和時間(s)。
本模型不區(qū)分床沙質和沖瀉質,我們采用如下形式的公式計算的水流挾沙力:
式中,S*i為i斷面上混合沙(包括床沙質和沖瀉質)的總挾沙力,C*、k、m*、m為待定系數(shù)和指數(shù),根據(jù)實測資料確定;γm、γs分別為渾水和泥沙的容重;Vi、Ri分別為斷面的平均流速和水力半徑;ωm為混合沙挾沙力的代表沉速?;旌仙硳渡沉Φ拇沓了佴豰與挾沙力的級配有關,挾沙力級配一旦確定,斷面的分組挾沙力也就確定了。
本模型采用分層儲存床沙級配模式。任一計算時段內假定泥沙的沖淤只與表層床沙發(fā)生關系。依據(jù)該時段內各粒徑組泥沙的沖淤量以及表層床沙的級配,即可計算出時段末表層床沙的級配。
為了使前述泥沙數(shù)學模型能正確應用,要利用物理模型試驗結果對數(shù)學模型進行率定及驗證,由此確定數(shù)學模型中挾沙力系數(shù)、恢復飽和系數(shù)等參數(shù),并應用于輸水隧洞全段的沖淤數(shù)值模擬。經(jīng)與物理模型試驗結果驗證,確定挾沙力系數(shù)k值為0.025,m值為0.75,沖刷恢復飽和系數(shù)1.0,淤積恢復飽和系數(shù)0.5。
依據(jù)隧洞地形圖,將15.522 km的隧洞劃分為313段,控制斷面共314個,沿隧洞走向,按照距上游泵站出水池的距離進行樁號編排。
本系列計算時間總長為5年。時間步長劃分為每天一個計算時段,5年水沙系列共計1 827個計算時段,主要用于確定沖淤平衡年限。
水沙資料根據(jù)本次計算技術要求提供的8個流量界值和3個含沙量界值結合24個水沙組合作為模擬水沙條件(見表1),這24個水沙組合流量由小到大、含沙量由小到大即作為前24天的水沙資料,之后依次重復排列構成共5年的水沙資料。
表1 水沙條件
隧洞出口接橋頭倒虹相對高程為18.280 m,可將隧洞過流狀態(tài)看成明渠均勻流,進行試算得出其泄流曲線,計算成果見圖1。
按照系列水沙條件計算,隧洞運行5年隧洞進口2 km縱剖面變化見圖2。
由圖可以看出,按照系列水沙條件運行5年,只有隧洞的進口處有所淤積,進口處的縱剖面有所變化。并且從第二年開始后,縱剖面變化不大,第一年末達到?jīng)_淤平衡。
圖1 隧洞出口水位與流量關系曲線
圖2 距隧洞進口2 km縱剖面變化圖
隧洞運行5年內,不同年限的沖淤量、累積沖淤量及排沙比等計算成果見表2。由表可以看出,隧洞運行5年內有沖有淤,淤積最大的年份是第1年,淤積量為1 246.481 m3,排沙比約為99.99%;沖刷最大的年份是第4年,沖刷量約為1 867.104 t,排沙比大于100%。隧洞運行5年整體表現(xiàn)為淤積,累積淤積量為761.708 m3。由此看出在此水沙系列下,淤積量很少,排沙比很大。
表2 隧洞隨時間變化的沖淤量
模型計算范圍、時間步長以及下游邊界條件同方案一。不同之處為水沙資料。
本次水沙系列5年:模擬300 d放水情況具體如圖3。
圖3 300 d流量、含沙量過程線
按照系列水沙條件計算,隧洞運行5年進口2 km縱剖面變化見圖4。
圖4 距隧洞進口2 km縱剖面變化圖
由圖可以看出,按照給定水沙條件運行5年,隧洞前半段有較大淤積,且主要集中在隧洞進口處。并且從第三年開始后,縱剖面變化不大,第四年末達到?jīng)_淤平衡。
表3 隧洞隨時間變化的沖淤量
隧洞運行5年內,不同年限的沖淤量、累積沖淤量及排沙比等計算成果見表3??梢钥闯?,隧洞運行5年內有沖有淤,淤積最大的年份是第3年,淤積量為20 249 m3,排沙比約為99.86%;沖刷最大的年份是第5年,沖刷量約為18 539 t,排沙比大于100%。隧洞運行5年整體表現(xiàn)為淤積,累積淤積量為15 145 m3。由此看出在此水沙系列下,淤積量較大。
方案一計算條件下:
1)隨著來水來沙條件的變化,隧洞內有沖有淤,隧洞進口段淤積厚度最大,最大淤積厚度約15.0 cm。淤積范圍主要集中在隧洞進口以下2.0 km范圍內。淤積厚度沿程逐漸減小。從第二年開始后,隧洞淤積縱剖面變化不大,可以認為,工程運行一年后,隧洞內即可達到?jīng)_淤平衡。
2)隧洞內累計淤積量計算結果表明,工程運行5年內,隨著來水來沙條件變化,隧洞內床面泥沙有沖有淤。累計淤積量最大的年份是第1年,淤積量為1 246 m3;沖刷最大的年份是第4年,沖刷量約為1 867 t。工程運行5年末隧洞整體表現(xiàn)為淤積,累積淤積量為762 m3。由此看出在擬定的來水來沙條件下,隧洞內淤積量較少。
方案二計算結果表明:
1)隧洞縱剖面變化計算結果表明,隨著來水來沙條件的變化,隧洞內有沖有淤,隧洞進口段淤積厚度最大,淤積厚度沿程逐漸減小。從第三年開始后,隧洞淤積縱剖面變化不大,可以認為,工程運行四年后,隧洞內即可達到?jīng)_淤平衡。
2)根據(jù)計算結果發(fā)現(xiàn)隧洞前半段有較大淤積,且主要集中在隧洞進口處,進口最大淤積厚度約106.8 cm。淤積范圍主要集中在隧洞進口以下8.0 km范圍內。
3)隧洞內累計淤積量計算結果表明,工程運行5年內,隨著來水來沙條件變化,隧洞內床面泥沙有沖有淤。累計淤積最大的年份是第3年,淤積量為20249m3;沖刷最大的年份是第5年,沖刷量約為18 539 t。工程運行5年末隧洞整體表現(xiàn)為淤積,累積淤積量為15 145 m3。由此看出在此來水來沙條件下,隧洞內淤積量較大。
由此可見,在不同的引水引沙條件下,隧洞內的泥沙淤積情況還是有明顯的區(qū)別的,所以,在實際的工程應用過程中,應該在保證隧洞內較少淤積的情況下來控制引水的條件和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