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文橋 徐雷 丁曰東
摘要
異性纖維分非棉纖維和非本色棉纖維,有直接混入的,有間接混入的,要想去除難度較大,對成紗、織布的質(zhì)量危害大。因此本文從兩方面探討采取措施以減少異性纖維的混入。
關(guān)鍵詞:異性纖維;原因;分類;危害;措施
1 引言
GB 1103.1—2012《棉花 細(xì)絨棉》中異性纖維的概念定義為:混入棉花中的非棉纖維和非本色棉纖維,如化學(xué)纖維、毛發(fā)、絲、麻、塑料膜、塑料繩、染色線(繩、布塊)等。異性纖維包括非棉纖維,如化學(xué)纖維、毛發(fā)、絲、麻、塑料膜、塑料繩等;另一種是非本色棉纖維,它是混進(jìn)來的非本色的棉纖維,如染色的線、繩、布塊等。
2 異性纖維形成的原因
從整個棉花生長和加工產(chǎn)業(yè)鏈中看,異性纖維是在人工采摘籽棉、晾曬、儲存、包裝、搬運裝卸和加工過程中,由于籽棉與產(chǎn)生異性纖維的源頭接觸直接混入的,而有些異性纖維是由于某種外界因素作用間接混入的。
從直接混入籽棉中的異性纖維形成過程看,主要是在籽棉人工采摘、包裝、搬運裝卸中,籽棉的包裝是用塑料編織袋縫制做成的,這些塑料編織袋的成分是丙綸。采摘籽棉時,有部分丙綸絲脫落混入籽棉中,成為棉花中頭號異性纖維。
包裝、搬運和裝卸籽棉的過程中:棉農(nóng)在銷售籽棉時,絕大部分是用丙綸塑料編織袋包裝。棉農(nóng)把籽棉銷售給棉販,由棉販包裝裝車,銷售給棉花加工企業(yè),在運送倒包和搬運裝卸過程中,也都用丙綸塑料編織袋包裝,用塑料繩或其他繩子捆扎,這個過程中從編織袋脫落下的丙綸絲易混入籽棉中。這是異性纖維第二次集中混入。
從間接混入籽棉中的異性纖維形成過程看,主要是在籽棉的晾曬、儲存過程中,地里散落的很多塑料薄膜,家禽、鳥的羽毛,人、動物的毛發(fā),各種紙片、布片。這些異性纖維在風(fēng)的吹動下,隨風(fēng)飄浮,落到正在晾曬、儲存的籽棉中,成為異性纖維又一次集中混入。
3 異性纖維的分類和危害
從異性纖維混入棉花中的過程看,異性纖維占第一位的主要是從塑料編織袋脫落下的丙綸絲,這是一種化學(xué)纖維。這種異性纖維外觀呈潔白或透明,長1cm~10cm、寬3mm~4mm、厚0.1mm。一旦混入籽棉中,和籽棉的棉纖維混纏,很難脫落下來,并且隨棉纖維進(jìn)入紡紗設(shè)備后,更是難以清理。在其打碎后,成為更細(xì)小的纖維,和棉纖維共同紡成紗線。這樣的紗線織入坯布后,因丙綸絲是無色透明或白色,與坯布的顏色相近,所以在坯布上不易被檢驗人員發(fā)現(xiàn)。只有把坯布印染染色后,因丙綸絲染不上顏色,而成為布面疵點才被發(fā)現(xiàn)。這些疵點成為印染布降等的主要原因。
異性纖維占第二位的是人、動物的毛發(fā),其顏色有黑、白,與棉纖維形狀相近,一旦和棉纖維混纏,極難清除,和棉纖維共同紡成紗線,織成坯布染色后,成為印染布降等的主要疵點。
異性纖維占第三位的是塑料膜、塑料繩、染色線(繩、布塊)、家禽、鳥的羽毛。這些異性纖維因重量重、面積大,不易與棉纖維糾纏在一起,因此在棉花加工和紡紗過程中較易清除。但是,如果這些異性纖維在棉花加工和紡紗過程中被打碎,就會形成大量的極難清除的細(xì)小的異性纖維,和棉纖維混合紡成紗線,織成坯布染色后,也成為印染布降等的主要疵點。這些異性纖維以塑料繩和染色線最為突出。如打碎則易形成大面積的異性纖維,在紗線、坯布和印染布的表面形成長度為1cm~4cm散布性疵點。
4 解決異性纖維的措施
異性纖維對布面外觀質(zhì)量的影響已占到所有疵點的第一位。如何采取措施減少異性纖維對布面造成的危害,就成為我國棉花加工、紡紗企業(yè)優(yōu)先考慮的問題。從已實施的措施來看,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從源頭上盡量減少異性纖維混入籽棉中,二是異性纖維混入棉花后如何采取措施挑出。
每年在棉花收購期間,首先加大宣傳異性纖維的形成原因、分類及危害,印成宣傳海報在棉花收購加工企業(yè)進(jìn)行張貼宣傳,讓棉農(nóng)和棉販知道這樣做是對棉花資源極大的浪費和破壞;其次對使用塑料編織袋包裝棉花并且收購的,應(yīng)依法堅決予以處罰。對異性纖維混入棉花后,采取的方法是人工挑揀。在加工和使用棉花時,由工人手工進(jìn)行挑揀。這種人工挑揀方式用時多,并且挑揀不干凈,但這種方式又是現(xiàn)在棉花加工企業(yè)和棉紗生產(chǎn)企業(yè)普遍采用的方法。另一種方法是機(jī)械去除法,主要是在籽棉加工前,安裝一臺去除異性纖維的設(shè)備,大約能去除60%的異性纖維;或者在棉紡廠清花車間內(nèi),安裝一臺異性纖維清除機(jī),也能去除部分異性纖維。針對丙綸絲這種異性纖維,有的印染廠在印染坯布前,先讓坯布經(jīng)過高溫設(shè)備,讓丙綸絲融化,采用這種方法也可去除丙綸絲。
5 總結(jié)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異性纖維對我國棉花質(zhì)量的影響,從長遠(yuǎn)看,只有改變采摘、晾曬、儲存、包裝、搬運裝卸棉花的方式,采用機(jī)器采摘、包裝、搬運裝卸。但在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期內(nèi),我國是棉農(nóng)一家一戶種植棉花,還沒形成大面積規(guī)模種植,因此在較長時期內(nèi)不可能改變采摘、包裝、搬運裝卸棉花的方式,所以在棉花的采摘、包裝、運輸加工過程中,各種異性纖維會以種種方式混入棉花中。當(dāng)異性纖維一旦混入棉花后,現(xiàn)在又拿不出一套成熟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因此針對異性纖維,只有結(jié)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采用加大宣傳力度、改變包裝籽棉的方式、人工挑揀和機(jī)械去除法,盡可能地減少異性纖維對棉花質(zhì)量的影響。
(作者單位:濱州市紡織纖維檢驗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