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來
上午第三節(jié)課,在教室門口,我看見右邊末座一個微胖的小男孩兒,低頭在玩弄著什么;老師在講臺上,嫻熟地點擊著鼠標,一部分孩子望著幻燈片。
我走了進去。那男孩兒見了我,忽地停止了小動作,頭很勉強地瞧著黑板。我把他叫到教室外,輕聲地對他說:“孩子,你為何上課不聽講呢?”他害羞地笑了一下,我摸著他的頭說:“以后要認真聽課,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孩子,好嗎?”他點了點頭??粗容^憨厚的臉,還有那小平頭,我心里一陣竊喜:孺子可教也。我示意他進教室,他開心地回到了座位上。
最后一節(jié)課,我臨時安排上課,想針對上午視導的情況,和學生聊聊語文。課堂上,我要求孩子們敢于說話,勇于表達,我叫那小男孩兒站起來自我介紹,他禮貌地站了起來,但不開口,緊閉著嘴,低著頭。這時一男生大聲說:“老師,他性格內向?!彼徽f,我也知道,因為性格內向的孩子,是很難在公共場合大膽發(fā)言的,于是我說:“其實,這個孩子是非常有潛能的,往往優(yōu)秀的人才是不輕易說話的,他懂得蓄能,那就先坐下來。”他爽快地坐了下來。當孩子們在自由讀書時,我來到他身旁悄悄問他為何不說話,他膽怯地用極低微的聲音擠出兩個字:“害怕?!蔽夜膭钏骸安灰ε拢欢ㄒ孕??!辈贿^,他還是一副無奈與無助的表情。我當時猜測他家庭一定貧寒,父母應是老實的莊稼人。因為我有過類似的經歷。
中午在食堂吃飯,他的語文老師劉老師告訴我,小男孩兒的姐姐也是她的學生,但特能吃苦。他的父母重男輕女,只要他想做的事情,他父親都會同意,而對他姐姐動輒就大罵甚至拳打腳踢。一次,劉老師組織學生搞衛(wèi)生,唯獨他站在那里一動不動,后來一問才知道,他在家里從不干活的。
對他家里的具體情況我不甚了解,但聽劉老師一說,我隱隱感覺到沒有家庭的正確教育,老師再好的教育也是無力的。不過,像這樣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一般我行我素、性格外向,而他卻不一樣,異常的內向。好的家庭教育會帶給孩子陽光、樂觀、開朗的性格,這樣的孩子在校雖然也會頑皮,也會不聽講,但在老師的教育下轉變較快;而不好的家庭教育帶給孩子更多的是陰暗的一面,若家長一味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學校,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呼喚優(yōu)質教育的同時,我們是否想過帶給學校的是怎樣的孩子?是否想過作為家長應該盡到怎樣的職責?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所謂“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最荒謬的教育名言。在此,我不是在推卸學校教育的責任,我堅決反對老師不負責的態(tài)度:把教育的失敗全部歸結于家庭。當然,如果老師對這樣的孩子,多關注,再耐心點,方法再好點,結果會不會迥然不同?因為教育過程中教師起到他人無可替代的作用。從學?;貋淼穆飞?,我一直在思考:想改變孩子,應從改變教師開始,還可不可以試著改變家長呢?家庭、學校聯動,共同教育,會不會有較好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