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曉杰
【關鍵詞】 中職學校;語文教學;現(xiàn)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20—0060—01
語文學科無論對于哪一個學習階段的學生而言都是必修課程,都需要學生在學習方面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也需要教師在教學方面有更多的投入。對于中職學生而言,他們學習的重點內容具有專業(yè)性、技術性,但語文同樣是重點學科。對此,筆者總結了中職學校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對問題的分析提出解決對策。
一、中職學校語文教學現(xiàn)狀
1. 學生基礎差。中職學校學生的入校成績較低,文化課基礎較薄弱,學校生源質量普遍低下,學生基礎較差。
2. 學生缺乏積極性。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大多在初中階段就對文化課失去了興趣,在進入職業(yè)學校之后,因為缺乏了升學方面的壓力,往往認為只要努力學好本專業(yè)知識即可,對于語文這樣的基礎課程不夠關注,學習的主動性不夠高。而教師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滿堂灌),最終會讓他們對語文喪失興趣,這對于語文的學習是很不利的。
3. 學校重視程度偏弱。由于中職學校的學生沒有升學壓力,致使一些語文教師缺乏對課堂創(chuàng)新的熱情,教學形式化、程式化,呆板的教學過程鮮有與學生情感的交流與互動。因而造成學生對語文課普遍淡漠,索然無味,影響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4. 教學資源不豐富。中職學校語文學科的教學資源一直都比較匱乏,教學音頻、視頻、教學設備、復習資料都比較少,而且不系統(tǒng),質量良莠不齊。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只有利用有限的資源,努力從教學方法上改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三、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改革的策略
1. 更新教學觀念。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息息相關。目前,許多中職語文教師采用一成不變的滿堂灌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和個性的張揚,使課堂缺乏生機與活力。在應試教育中,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可能有幾分積極意義,但并不能培養(yǎng)具有一定學習技能的技術人才。如果說語文教學是一場演唱會,教師充當指揮的角色,學生則是功能各異的樂器,想要合奏出一曲和諧美妙的音樂,只有師生互動,才能形成“教”與“學”的和諧樂章,課堂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學生才能真正受益。
2. 拓展教學內容。加強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中職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教師要合理巧妙地把其他學科和語文進行結合,加強社會生活、專業(yè)課程和語文教育之間的聯(lián)系,使中職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能夠一直保持正確和明確的目的性、針對性,讓他們覺得現(xiàn)在學習好語文就是為了以后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就是為了參加工作后具備良好的能力和素質。課堂上教師拓展的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不能超出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盡量采用學生在生活里能接觸和遇到的一些案例和素材,進而加強感染力,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悟并掌握。教師在講述處世和美德方面的內容時,可以補充說明一些名人敬業(yè)和誠信的故事,可以使學生看到道德修養(yǎng)和人格品行對事業(yè)的重大影響,從而使他們更加深刻、具體地感受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3. 改變教學方法。在轉變教學觀念的基礎上,我們還應改變教學方法。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多參與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則充當“導演”,發(fā)揮主導作用。為此,教學中,我們可采用討論式、啟發(fā)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去分析課文、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4. 多元評價制度。評價教學效果不是看高分,而是評能力;不是單看一張標準化試卷,而是要從聽、說、讀、寫、專業(yè)運用能力多方面綜合評價。如,很多學校的語文考核一般采取平時成績占40%,考試成績占60%的評價方式,以終結性測驗為主要的考核方式。這樣容易讓學生抱僥幸心理,養(yǎng)成“平時不學,考前突擊”的壞習慣。因此,首先要在總體上打破傳統(tǒng)格局,以平時考核為主(60%),期中期末考試為輔(40%)的多元評價制度,平時考核既要評價教師的“教”,又要評價學生的“學”,還要體現(xiàn)師生雙方的“互動”。只有采取多元評價制度,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才能以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為本,實現(xiàn)有效教學。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