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敏燁
蔥樟凝翠,碧葉含香。
寂靜的小路兩旁是蒼翠的高大樟樹,枝干虬曲,繁茂的枝葉將陽光裁成碎片撒下。街邊的建筑是少見的木質結構,在陽光的熏陶下,漸漸散發(fā)出淡淡的木材清香。道路是很早修筑的,如今已變得坑坑洼洼,人行道上睡滿青苔。
這是小鎮(zhèn)最古老的街道,走在這里,我嗅到了回憶的如酒醇香。
[藤椅·編織專注]
小街北口,有一家藤椅店,名曰“老張?zhí)僖巍薄?/p>
店面不大,除了編好的藤椅,只有幾張小木凳和一些工具,巧手的老師傅卻做得出各式各樣的藤編家具。
外婆添置藤籃藤椅時,總在這里買。師傅的藤椅樣式精巧,透氣、結實,價格也不貴。進店,無須挑揀,拎把椅子付賬就行。
每次進店,總看見老師傅在空地上忙碌。他臉龐黝黑,頭發(fā)花白,眼睛卻炯炯有神。木架子上放著半成品藤椅,師傅粗大的手指此刻變得分外靈巧。他熟練地將藤條按照預先排好的經緯網編在架子上,計算著股數將它穿進穿出,再利用藤剪剪去多余的部分。
我注視著老師傅,仿佛感受到他身上不凡的氣度。那是專注,在當代,被稱為“工匠精神”。一縷陽光灑在他身上,此刻的小店也變得神圣起來。
一張?zhí)僖?,老師傅編織出了專注?/p>
[糖人·澆鑄甜蜜]
沒記錯的話,街角有個小攤,有個慈祥的奶奶專賣糖人。
奶奶的糖人是通透的琥珀色,在光斑的輕吻下閃出甜蜜的光澤,令孩子們垂涎三尺。
掏出積攢的零錢,可選個自己喜歡的形狀。接著,就是老奶奶大顯身手的時間。
她在心里想好了畫法,從小湯鍋里舀出一勺糖漿。金黃的糖漿緩慢均勻地落在大理石面板上,淋在竹簽上,再慢慢凝固。
這時,老奶奶還會跟你聊聊天,問問你贏了幾顆彈珠,和小伙伴翻墻時是不是摔了一跤。
舔上一口糖人,帶著縷縷清香的甜蜜從舌尖滲入心里。老奶奶露出甜蜜的笑,你也不由自主地笑起來。
這時的奶奶,即便皺紋深深,白發(fā)蒼蒼,也讓你感到她也是個孩子。
一個糖人,老奶奶澆鑄出了甜蜜。
[包子·發(fā)酵幸福]
小街西南角是一家包子鋪,快樂的胖老板天天拂曉前起床,做包子,蒸包子。
他的饅頭松軟香甜,包子的餡料多種多樣,皮薄餡厚。
冬天的早晨,包子鋪美得有詩意。氤氳的白色水霧里是包子的香氣,曉風揉皺了樹葉間的光影,塵世的美好就此升騰。
胖老板揭開一層又一層蒸籠,顧客心滿意足地拎著包子離開。老板娘笑著和客人們聊天,她清亮的嗓音使我們感到舒心?!胺判某园桑裉靹傋龅?!”“餡都是自己調的,味道合適吧?”
她的話,我們深信不疑。不然,包子怎么會有那么讓人懷舊的味道?
一個包子,老板發(fā)酵出了幸福。
走在這條小街上,心頭落滿溫暖的回憶。我還想去看看編藤椅的老師傅,去買個糖人,去吃個包子,只是……
微笑定格在我看到那個標牌的時候?!扒胺绞┕?,禁止通行?!苯ㄖさ靥赜械乃{色鐵皮墻將街道圍得嚴嚴實實。我呆呆地看著施工示意圖。這里將建起一個大型的豪華音樂會所……
藤椅店的舊址放滿了散亂的木頭。老師傅真老了,不再編藤椅了。
賣糖人的老奶奶早不賣糖人了?,F在糖的種類太多,糖人少有人買了。
包子鋪的胖老板教了學徒,不再親自做包子了,包子鋪也漸漸冷清了。
再也沒有編織著專注的藤椅,再也沒有澆鑄了甜蜜的糖人,再也沒有發(fā)酵出幸福的包子,再也沒有一條凝聚美好的老街。生命中許多質樸溫馨的生活場景,再也沒有了……
難道,我們身邊質樸美好的事物,就這樣再也沒有了,就這樣從此消散了?
(指導老師:王紀金)
點評
作者用三部分來詮釋古老街道留給自己的難忘回憶:老師傅做藤椅的精湛技藝,慈祥奶奶的甜蜜糖人,還有胖老板的皮薄餡厚的包子。老師傅、慈祥奶奶、胖老板是街道一抹亮麗的風景,亦是人們心中無法忘懷的質樸與溫暖。只是,隨著城市的發(fā)展,一些新事物代替了舊事物,再也沒有了熟悉的畫面,再也沒有了當初的美好。結尾用一個反問句強調作者內心的不舍與痛心,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