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龍 姚衛(wèi)平 凌冰
摘要 池州市屬于國家優(yōu)質油菜種植經濟帶,油菜菌核病是危害油菜的主要病害,許多農戶因在盛花期施藥極為困難而放棄防治,常常造成油菜菌核病發(fā)生嚴重,影響油菜的產量和品質。為解決上述難題,本文開展了無人機對油菜菌核病的預防試驗研究。結果表明,無人機施藥對油菜無明顯藥害,防效與人工防治相當,并且作業(yè)效率高,能節(jié)本增效,作業(yè)時也不會損傷油菜,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 無人機;油菜菌核?。环乐涡Ч?/p>
中圖分類號 S4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0-0103-02
池州市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具有油菜生產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屬于國家優(yōu)質油菜種植經濟帶,全市油菜常年種植面積逾3.33萬hm2,其中旱地油菜多以育苗移栽為主,水田油菜多以免耕直播為主。油菜菌核病又稱莖腐病,是危害池州市油菜的主要病害,具有發(fā)病范圍廣、危害損失重、發(fā)生頻率高、預防難度大等特點,常年病株率為15%~30%,嚴重的達70%以上,一般減產10%~30%,發(fā)病重的年份減產達50%以上,嚴重影響了油菜的產量和品質。
油菜菌核病的最佳預防適期是油菜初花期至盛花期,但油菜盛花期田間已封行,長勢茂密,在分枝交錯的油菜田中,背負人工手動噴霧器或電動噴霧器施藥極為困難,許多農戶因此放棄防治,常常造成油菜菌核病發(fā)生嚴重。近年來,植保無人機這一高效農業(yè)植保裝備發(fā)展迅速,能不受空間限制抓住最適時期預防病害[1-2]。筆者于2018年3月在油菜主產區(qū)開展了無人機預防油菜菌核病大田試驗,以明確植保無人機對油菜菌核病的預防效果,并對植保無人機2次施藥、1次施藥與人工施藥之間的防效進行比較,以期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池州市貴池區(qū)烏沙鎮(zhèn)慈云社區(qū)的油菜田中,前茬作物為花生,土壤為砂壤土,耕作層25 cm,pH值6.2左右,有機質含量1.9 g/kg,肥力中等,排灌情況良好,管理水平上等。油菜于10月12日直播,播種量4 050 g/hm2。試驗時油菜處于初花期,油菜長勢較好,開花一致性好。
1.2 試驗材料
供試油菜品種:榮華油2號。防治對象:油菜菌核病。供試藥劑:25%咪鮮胺乳油(商品名稱使百克),由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43%戊唑醇懸浮劑(商品名稱富力庫),由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生產;青皮桔油助劑,由上海中銳化學有限公司生產。供試器具:大疆電動多旋翼MG-1S農用植保機,由深圳大疆集團生產;3WBD-16 L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由臨沂市蘭山區(qū)農友農業(yè)機械廠生產。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7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人工防治),初花期、盛花期各施藥1次,施用25%咪鮮胺乳油750 mL/hm2+43%戊唑醇懸浮劑180 mL/hm2,試驗面積400 m2;處理2(人工防治),盛花期施藥1次,施用25%咪鮮胺乳油1 500 mL/hm2+43%戊唑醇懸浮劑360 mL/hm2,試驗面積400 m2;處理3(無人機防治),油菜初花期、盛花期各施藥1次,施用25%咪鮮胺乳油750 mL/hm2 +43%戊唑醇懸浮劑180 mL/hm2,試驗面積1 400 m2;處理4(無人機防治),油菜初花期、盛花期各施藥1次,施用25%咪鮮胺乳油750 mL/hm2+43%戊唑醇懸浮劑180 mL/hm2,同時添加青皮桔油助劑300 mL/hm2,試驗面積1 465 m2;處理5(無人機防治),僅在油菜盛花期施藥1次,施用25%咪鮮胺乳油1 500 mL/hm2+43%戊唑醇懸浮劑360 mL/hm2,試驗面積1 400 m2;處理6(無人機防治),僅在油菜盛花期施藥1次,施用25%咪鮮胺乳油1 500 mL/hm2+43%戊唑醇懸浮劑360 mL/hm2,同時添加青皮桔油助劑300 mL/hm2,試驗面積1 465 m2;處理7(CK)(空白對照),未施藥,試驗面積133 m2。各處理均為大區(qū)示范,不設重復。
1.4 試驗方法
試驗有針對性地開展2次用藥防治和1次用藥但劑量加倍設計。施藥1次的處理,安排在油菜盛花期(2018年3月21日)用藥;施藥2次的處理,安排在油菜初花期(2018年3月13日)、油菜盛花期(2018年3月21日)用藥。
無人植保機有效載荷10 L,噴頭4個,施藥飛行高度為2.8 m,巡航速度3.6 m/s,噴幅4.5 m,最大飛行速度5 m/s,操控長度200 m以內;設置噴灑流量為用水量15 L/hm2,作業(yè)模式為強沉降噴灑[3-4]。人工3WBD-16 L電動噴霧器噴頭為扇型噴頭,兌水量450 kg/hm2,均勻噴霧油菜主莖、花和葉片。
1.5 調查統(tǒng)計
共調查6次,分別為第1次藥后3、8 d,第2次藥后7、14、30、40 d。前5次調查時,目測油菜長勢及有無藥害發(fā)生;第6次調查時,油菜成熟,油菜菌核病病情穩(wěn)定,可以統(tǒng)計病株率和病指。以株為單位,每小區(qū)采取平行跳躍法取樣,每個處理區(qū)調查10點,每點調查50株,共調查500株,統(tǒng)計油菜健康株數、病株數,并對發(fā)病株進行嚴重度分級。油菜菌核病病株嚴重度分級標準:1級,發(fā)病分枝數在1/3以下或主莖病斑不超過3 cm;2級,1/3~2/3的分枝發(fā)病,或發(fā)病分枝數在1/3以下及主莖病斑超過3 cm;3級,2/3以上的分枝發(fā)病,或發(fā)病分枝數在2/3以下及主莖中下部病斑超過3 cm。最后,計算油菜病株率、病指、病株率防效和病指防效。計算公式如下:
2 結果與分析
2.1 無人機用藥方式對油菜的安全性
施藥后,各處理區(qū)油菜生長正常,葉色濃綠、葉片平展、花色正常,油菜頂部謝花與CK基本一致,未見植株徒長、花葉畸形、頂花早謝等明顯的藥害癥狀,表明無人機1次用藥(盛花期)和2次用藥(初花期、盛花期)對油菜生長均安全。
2.2 不同施藥次數對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的影響
由于試驗田油菜是人工直播,田間密度大,后期部分處理出現(xiàn)倒伏,通風透光性差,加上雨水較多,田間濕度大,極有利于侵染發(fā)病。由表1可知,第2次藥后40 d油菜菌核病病情穩(wěn)定時調查,CK平均病株率達24.40%,病指14.67,說明油菜菌核病為中等至偏重發(fā)生。在施藥方式相同時,處理1對菌核病的病株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別較處理2高13.12、16.83個百分點;處理3的病株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別較處理5高11.48、19.05個百分點;處理4的病株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別較處理6高20.50、21.81個百分點。2次用藥處理對菌核病的病株率防效比1次用藥處理高11.48~20.50個百分點,病指防效高16.81~21.81個百分點,說明在施藥方式相同的情況下,初花期和盛花期2次用藥對油菜菌核病的防效明顯高于盛花期1次用藥且劑量加倍的處理。
由表2可知,2次用藥處理區(qū)對油菜菌核病的平均病株率防效、平均病指防效比1次用藥處理區(qū)高15.04、19.25個百分點,說明在施藥方式不同的情況下,初花期和盛花期2 次用藥對油菜菌核病的防效仍明顯高于盛花期1次用藥且劑量加倍的處理。
2.3 不同施藥方式對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的影響
由表3可知,無人機施藥2次對油菜菌核病的平均病株率防效較人工施藥2次處理高5.74個百分點,平均病指防效較人工施藥2次處理低0.44個百分點,防效差異較小;無人機施藥1次對油菜菌核病的平均病株率防效較人工施藥1次處理高2.87個百分點,平均病指防效較人工施藥1次處理低4.06個百分點,防效差異較小。由此表明,只要施藥次數相同,人工防治與無人機防治的防效差異極小。
2.4 無人機添加助劑對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的影響
由表1可知,處理3、4對油菜菌核病的病株率防效分別為54.10%、59.02%,病指防效分別為55.49%、56.37%,說明無人機2次用藥添加助劑處理對油菜菌核病的病株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別比不添加助劑的處理高4.92、0.88個百分點;處理5、6對油菜菌核病的病株率防效分別為42.62%、38.52%,病指防效分別為36.40%、34.56%,說明無人機1次用藥添加助劑處理對油菜菌核病的病株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別比不添加助劑的處理低4.10、1.84個百分點。由此表明,添加助劑對油菜菌核病的防效影響極小,添加效果不明顯。
3 結論與討論
(1)植保無人機預防油菜菌核病對油菜生長安全,未發(fā)現(xiàn)因螺旋槳產生的下壓氣流將油菜吹倒造成機械損傷、花葉畸形、頂花早謝等明顯的藥害癥狀。
(2)無論是1次用藥還是2次用藥,只要用藥次數相同,無人機與人工防治對油菜菌核病的防效相近,差異極小。無人機可以完全替代人工進行油菜菌核病的預防工作。
(3)無論人工施藥還是無人機施藥,初花期和盛花期用藥2次的防效明顯高于盛花期用藥1次且劑量加倍的處理。
(4)無人機飛防藥劑中添加助劑青皮桔油對防效提高不明顯。
(5)在初花期、盛花期用25%咪鮮胺乳油、43%戊唑醇懸浮劑混配對油菜菌核病的防效總體不高,今后應開展高效藥劑的篩選工作,以提高對菌核病的預防效果。
(6)植保無人機預防油菜菌核病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一是植保無人機噴霧霧滴小、噴霧均勻,螺旋槳產生的下壓氣流可將油菜吹開,使藥液到達植株中下部,確保下部葉片和莖桿均勻著藥,相比于人工背負式電動噴霧機,更能有效抑制油菜菌核病的危害[5-6]。二是植保無人機安全性高,可實現(xiàn)人藥分離,田間作業(yè)時不會機械損傷油菜,解決了盛花期人工下田施藥難的瓶頸。三是植保無人機單日作業(yè)能達20 hm2以上,作業(yè)效率較人工防治提高30~40倍,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菌核病防治的專業(yè)化水平,使油菜生產輕松實現(xiàn)機播、機防、機收全程機械化,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4 參考文獻
[1] 李愛國,康翠萍,黃奇,等.無人植保機飛防“雙低”油菜花期病蟲害試驗初報[J].中國農技推廣,2014,30(12):48-49.
[2] 肖曉華,劉祥貴,劉春,等.秀山縣2015年無人機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分析[J].南方農業(yè),2015,9(25):1-2.
[3] 黃琳,楊鴻,朱傳霞,等.無人植保機飛防油菜菌核病效果初探[J].作物研究,2016,30(3):316-319.
[4] 巴秀成,張路生,常慧紅,等.新型植保機械遙控無人機防治小麥蚜蟲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5(21):113-114.
[5] 彭曉英.關于開展農用無人機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思考[J].河南農業(yè),2017(28):32-33.
[6] 張新華,雷春軍,張新浩,等.植保無人機防治棉田棉葉螨試驗[J].農村科技,2017(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