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魯民
崖山紀行
◎ 陳魯民
崖山位于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南約50公里的崖門鎮(zhèn),是一個荒涼的海灘,銀洲湖水由此出海,是潮汐漲退的出入口。因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就像一扇半開掩的門,故又名崖門。先驅(qū)烈士留下的一處處遺跡,把我?guī)У焦?279年的那一天。
彼時,南宋殘余的軍民和眷屬,還有20余萬人,楊太后每天帶著幼兒,依靠陸秀夫、張世杰等人,在用繩索相連的巨舟上主持政務(wù),已經(jīng)堅持了一年。1279年初春的一天,蒙古大將張弘范突然發(fā)動海陸攻擊,激烈的海戰(zhàn)持續(xù)了22天,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海戰(zhàn)。由于糧道水源被斷,宋軍彈盡糧絕,全線崩潰。眼見全軍覆沒、突圍無望,大臣陸秀夫先把妻子兒女驅(qū)下大海,又將8歲的皇帝趙昺用布綁縛在背上說:“我大宋君臣,威武不屈,大義凜然,不應(yīng)受到外國人的侮辱?!币闳煌逗6?。大將張世杰率領(lǐng)殘艦突圍,7天后遇到楊太后,楊太后得知趙昺已死,大慟不已:“趙家兩塊骨肉都已死盡,我豈能獨自茍活?”言畢也投海而死。10余萬南宋軍民見帝后俱亡,亦跳下冰冷的海水中同赴國難。據(jù)載,此其時也,軍民紛紛蹈海自盡,海上到處是沉浮不定的人頭,一片慘烈哭聲,是滿腔悲憤、不甘為亡國奴的誓言!幾天后,海面上飄起10多萬具尸首。
大將張世杰帶殘部突圍前往廣州,準備繼續(xù)抗敵??墒?,他又不幸遇到颶風,墮入大海。崖山海戰(zhàn),慘烈空前,滿朝民族精英及各種文化典籍都隨之而去,玉石俱焚,損失無法估量,建國319年的宋朝到此滅亡。
崖山最著名的景點是崖山祠,是紀念南宋楊太后及其君臣的地方,建于500多年前,祠內(nèi)共有牌坊、慈元殿、三忠祠、正氣亭、義士祠、詩碑廊、望崖亭等11座建筑物。大門牌匾題字“大忠祠”,祠里四季游人如織、香火不斷。慈元殿原名全節(jié)廟,又稱國母殿,內(nèi)奉楊太后與少帝趙昺塑像,并陳列其生平事跡和南宋小朝廷南逃直至滅亡的史料。三忠祠里供奉有宋末三杰陸秀夫、張世杰、文天祥的雕像,三人器宇軒昂,目光炯炯,似乎在開軍事會議,又好像在籌措復國方略。院子里有塊巨石,雕刻著國歌的詞作者田漢先生在游歷崖門海戰(zhàn)舊址后留下的詩篇,即《崖門懷古》:“云低嶺暗水蒼茫,此是崖山古戰(zhàn)場。帆影依稀張鵠鷂,濤聲仿佛斗豺狼。艱難未就中興業(yè),慷慨猶增百代光。二十萬人齊殉國,銀湖今日有余香?!焙笤河刑幵姳L廊,鐫刻著歷代賢達義士、大臣官宦來此吊唁瞻仰的詩詞文賦,或慷慨激昂,或壯懷激烈,或悲憤填膺,或其恨綿綿,讀之無不令人痛悸動顏,心靈震撼。
崖山祠后院左側(cè)有一座懷古亭,置有石桌、石凳,歷代的文人騷客在此倚欄臨風,狂歌痛飲,憑吊宋末遺事,談?wù)撎煜挛M?。周恩來總理、田漢先生等也來此參觀過,并對宋末軍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大加贊揚。
崖山祠后院右側(cè)有個白鷴亭。據(jù)說小皇帝趙昺養(yǎng)了一只寵物白鷴,崖山海戰(zhàn)打響時,白鷴目睹趙昺被陸秀夫背著跳海,悲鳴幾聲,掙扎著連籠帶鳥跌進海里,追隨主人而去。人們感念鳥也有忠義之心,故設(shè)亭紀念。
崖山祠臨海的位置還有一座望崖樓,站在上面可以眺望整個崖門全景,可以看波濤滾滾、云蒸霞蔚,遙想當年崖山海戰(zhàn)的慘烈景象。有一座宏偉的現(xiàn)代化跨海大橋,橫跨于昔日的戰(zhàn)場海面上,連通了古井鎮(zhèn)和崖西鎮(zhèn)對面的道路。
出崖山祠向南約3公里,是著名的崖門炮臺。崖門炮臺氣勢威嚴雄偉,踞潭江、西江支流出口處,緊扼崖門海口,是南宋最后一場血戰(zhàn)的堅守陣地。后來,崖門炮臺幾經(jīng)翻修,最終穩(wěn)定在清嘉慶十四年的基本形狀。崖門炮臺依山面海,呈半月形,石基、灰沙夯筑如城堞,弧長180米,高5.5米,厚3.5米,共兩層,有43個炮位。正面有碑刻“鎮(zhèn)崖臺”三字,左側(cè)門上有“炎海風清”碑刻。崖門炮臺建好后,曾多次擊沉倭寇和葡寇侵擾的賊船,也曾阻擊過不少企圖登陸洗劫鄉(xiāng)村的海盜。鴉片戰(zhàn)爭前夕,林則徐派重兵來崖門炮臺駐守,令英侵略軍無法靠近??箲?zhàn)期間,游擊隊也曾憑借崖門炮臺,抗擊過日寇的侵略。
崖山之行,雖只有短短一天,但給我心靈的震撼是巨大的,是一次強烈的精神洗禮。中華民族要想避免崖山悲劇的重演,唯有臥薪嘗膽,埋頭苦干,做強、做大自己,讓一切外敵望而生畏,不敢越雷池一步,如此才是對崖山海戰(zhàn)中捐軀的數(shù)10萬軍民的最好告慰。
(作者系戰(zhàn)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