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露鋒
明朝燕王朱棣武力篡奪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后,他凌遲磔殺的,不只是拒寫詔書的“讀書種子”方孝孺,還有建文帝和方孝孺君臣兩人共同的仁政理想。
方孝孺自幼天賦驚人,尤其是師從大儒宋濂后,學問大為精進。他不僅文才卓異,還有治國韜略。朱元璋知道方孝孺有大才,但并沒有立即起用他,而是希望他將來能為皇太子朱標所用。誰料朱標比朱元璋先死,皇太孫朱允炆隔代繼承了大位。
建文帝很早就聽說方孝孺的賢名,即位后便將他召入帝京。方孝孺被任命為翰林侍講,次年遷侍講學士,成為建文帝近臣。無論是討論國家大事,還是為建文帝讀書釋疑,他都是建文帝身邊不可缺少的人物。朝廷撰修《太祖實錄》、《類要》等書,都任命他為總裁。
建文帝如此倚重方孝孺,乃因建文帝長期受儒家思想熏陶,恢復上古三代之治是其政治理想。方孝孺是朝野公認的名士大儒,道德學問均為當時之冠,在儒家士大夫中具有極高聲望,而且他仁義治國的主張與建文帝完全契合。建文帝起用方孝孺后,待之如師。
為報知遇之恩,同時實現(xiàn)自己治國救民的政治理想,方孝孺忠心輔弼建文帝治國,直接參與各項政治改革的籌劃。他是“建文新政”藍圖和總體構想的總設計師,當時幾乎所有出臺的改革方案,都以他的治國方略作為思想理論基礎。
在治國理政的問題上,建文帝與爺爺朱元璋完全不同。朱元璋推行恐怖政治,而建文帝以仁義禮樂治國。
“建文新政”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寬刑獄。朱元璋嚴刑峻法,制造了大量冤案,方孝孺對其害有切膚之痛,他的父親方克勤、叔叔方克家和恩師宋濂,均蒙冤而死。方孝孺提出“以德為主,以法輔之”的德治思想,與建文帝“寬仁”的執(zhí)政理念不謀而合。在方孝孺的參與下,建文帝平反了一大批假錯案,矯正朱元璋時期濫法任刑之弊。其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全國的囚犯人數(shù)比以往少了三分之二。
朱元璋雄猜多疑,采取挑撥分化、特務監(jiān)視、恐怖屠殺等手段來控制朝臣,并且廢中書省和丞相,大權獨攬,建立獨裁統(tǒng)治。方孝孺嚴厲批評朱元璋恃威自用,把臣子當奴才,任意鞭笞侮辱。他認為皇帝應當禮賢下士,虛心納諫,與賢臣士大夫適當分權,共理國政。建文帝采納方孝孺的建議,向朝臣放權,實行君主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扭轉朱元璋肇始的專制皇權空前強化的趨勢。
方孝孺的政治思想,與中國歷史上儒家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一脈相承,他根據(jù)孟子的“民為貴,君為輕”之意,進一步發(fā)揮說:上天立君主,是為了百姓,不是讓百姓來服侍君主的。如果所立君主無益于民,那還要立他干什么呢?強調君主治民要本乎仁義,順應民意。建文帝在這一點上身體力行,他清心恭己,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
“建文新政”實行幾年之后,取得很好的成效,社會風氣明顯好轉,而且得了民心,年輕的建文帝得到百姓擁戴。然而這一切因朱棣起兵篡位而終結。
方孝孺在當時有極高的聲望和影響力,朱棣企圖讓他起草詔書,來說明自己上位的合法性。方孝孺知道理想已破滅,置生死安危于度外,取筆大書“燕賊篡位”四個大字。盛怒之下,朱棣將方孝孺凌遲處死,其肢體分裂后懸首張尸以示眾,并滅其十族,慘徹人寰。
登上皇位的明成祖朱棣,完全摒棄建文帝時期的仁義禮樂,重拾朱元璋時期的嚴刑苛法。甚至,朱元璋在晚年廢止的特務機構錦衣衛(wèi),朱棣登基后立即就恢復了。人性的幽暗,歷史的吊詭,又一次凸現(xiàn)出來。刀槍之下,理想竟如此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