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盛 郭 婭 段清川 羅俊凱
(1.湖北省漢江水利水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丹江口水力發(fā)電廠 丹江口市 442700;2.湖北省漢江水利水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水電公司 丹江口市 442700;3.湖南澧水流域水利水電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 長沙市 410014)
丹江口水力發(fā)電廠共裝有6臺150 MW水輪發(fā)電機組,1968年10月1日,丹江口水電廠首臺機組投產發(fā)電,6號機組于1973年10月投產發(fā)電,機組形式為立軸全傘式。隨著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后,大壩由初期正常蓄水位157 m,將提高至170 m,由于大壩加高后水頭增高,為適應水力參數(shù)的變化,水輪機要做相應的改造。2007~2013年,電廠對5臺水輪機和發(fā)電機進行適應性改造,其中6號機組于2013年進行完水輪機及調速器改造。改造后水輪機型號:HLF211AO-LJ-595,額定出力170.25 MW,額定水頭63.5 m,額定流量301.4 m3/s。調速器為雙冗余比例伺服閥式全可編程水輪機調速器,型號:WDT-150,主配壓閥活塞直徑150 mm,接力器活塞直徑750 mm。丹江電廠每臺機組均有一套油壓裝置,包含油泵、壓油罐、集油槽、漏水泵等組成,兩臺油泵互為備用,供油量10 L/s。6號機自21世紀初,油壓較其它機組下降較快,壓油泵啟停頻繁。特別是2013年水輪機和調速器改造之后,壓油泵啟停更加頻繁。
丹江電廠調速系統(tǒng)額定壓力為2.5 MPa,油泵啟停壓力設定分別為2.3 MPa和2.5 MPa。正常情況下,油泵啟動時間間隔一般在(40~90)min之間,但6號機調速系統(tǒng)于2000年開始出現(xiàn)油壓下降較快現(xiàn)象,壓油泵啟停較其它機組頻繁,一般為其它機組3~4倍頻次。電廠利用機組檢修時間,對6號機調速器及其它設備進行檢查,并更換了事故配壓閥活塞,但未有好轉現(xiàn)象。特別是2013年水輪機和調速器改造后,隨著水位升高,發(fā)現(xiàn)6號機調速系統(tǒng)壓力下降變快,壓油泵啟動更加頻繁。2013年7月19日3時許,運行發(fā)現(xiàn)6號機調速系統(tǒng)壓力下降較快,壓油泵約1 min啟動一次,調速器機柜內有較大油流聲。測量壓油罐罐體油溫達到51℃,油泵出口溫度60℃,已超出國標 GB/T 9652.1-2007使用油溫(10~50)℃范圍要求,由于調速系統(tǒng)壓力無法保證長時間保持,造成機組被迫停機。停機后將機組進水口快速門落下,對調速系統(tǒng)進行了全面檢查,包括液壓平衡試驗、液壓隨動試驗、壓油泵安全閥動作試驗、機組無水模擬開機等試驗,均未檢查出原因。
由于調速系統(tǒng)壓力油通過管道內部封閉流動,外部無法直接觀察流向及流量,且調速系統(tǒng)結構復雜,設備較多,主要包括輔助配壓閥、主配壓閥、事故配壓閥、分段關閉閥、接力器、壓油泵、壓油罐、閥組、接力器鎖錠、技術供水操作液壓閥等,分析排除工作困難,只能通過間接方法測量分析。
技術人員首先全面檢查了系統(tǒng)各管路無漏油漏氣情況,調速系統(tǒng)自動、機械零點飄移均符合要求,因此初步判斷為內部漏油。隨后對調速系統(tǒng)進行了大量試驗,現(xiàn)將試驗檢查情況詳述如下:
(1)在停機狀態(tài)時,測量壓油泵啟動時間間隔30 min,而其它機組則大于2 h。
(2)在無水狀態(tài)時,在各導葉開度下,接力器無位移,壓油泵也無頻繁啟動現(xiàn)象,且調速系統(tǒng)可長時間保持壓力不下降。
(3)在無水狀態(tài)下,將導葉全開,并保持調速器手動操作在開位(即接力器開機腔保持壓力),記錄油泵啟動時間間隔3 min。
(4)2014年10月份當水頭達到70m,機組負荷在150 MW萬以上時,油泵(7~8)min 啟動一次,負荷在(70~80)MW 時,油泵(3~5)min啟動一次,而其它機組油泵啟動時間間隔均為(1~2)h。
(5)將調速器切手動后,觀察接力器有較快回關現(xiàn)象,8 min后,機組負荷由169 MW溜至110 MW,用百分表測量引導閥只有0.10 mm行程,壓油罐壓力由2.5 MPa降至 2.4 MPa。
(6) 2015年 6月 4日,試驗 5、6號機組在手動狀態(tài)下機組負荷及導葉開度變化情況。手自動切換時負荷均為150 MW,記錄時間8 min。用百分表測量5號機調速器引導閥上移0.1 mm,機組負荷長時間基本無變化,導葉開度由切換前的60.7%,變化為60.19%,變化率0.5%。6號機調速器引導閥上移0.1 mm,機組負荷由切換前150 MW,變?yōu)?37 MW,導葉開度由切換前的62%,變化為53.5%,變化率8.5%。詳見表1。
(7)用紅外測溫儀測量調速系統(tǒng)油管路外表面溫度,以此輔助判斷系統(tǒng)油內部流向。經(jīng)測量壓油罐溫度36.4℃,主配至事故配壓閥開機側油管溫度36℃,主配至事故配壓閥關機側油管溫度33.4℃,事故配壓閥至集油槽回油管溫度36.2℃。詳見附圖。
表1 5、6號機導葉開度變化統(tǒng)計表
附圖 6號機調速系統(tǒng)油管路溫度分布圖
(8)為進一步分析調速系統(tǒng)油管路內部油流情況,使用外夾式超聲波流量計對調速系統(tǒng)油管路流量進行了監(jiān)測。詳見表2。
表2 調速系統(tǒng)油管路流速統(tǒng)計表 mm/s
(1)根據(jù)上述1、2、3現(xiàn)象,從調速器原理來看,主配漏油可能性小。因為,對調速器機械部分或主配壓閥來說,它自身是不認機組開度的,如調速器有問題,應該是不論在什么開度,和不論是動態(tài)還是靜態(tài),都會有同樣的表現(xiàn)。且在上述現(xiàn)象時,主配壓閥和接力器都沒有運動。再者,如果是主配間隙過大,那么,也會是不論在什么開度,不論是動態(tài)還是靜態(tài),都會有同樣表現(xiàn)。
(2)根據(jù)上述4現(xiàn)象,事故配壓閥和接力器漏油可能性較大。因為從水輪機導水機構操作力矩計算書中可以看出,機組在低負荷時導水機構為關力矩,為保持接力器不動,接力器開腔需保持有一定壓力,即開關機腔有壓差,因此懷疑壓力油從事故配壓閥回油管流回集油槽,或接力器前后腔竄油。
(3)根據(jù)上述5、6現(xiàn)象,事故配壓閥和接力器漏油可能性較大。因力,調速器切手動后,引導閥只有0.1 mm行程,未達到0.15 mm調速器引導閥死區(qū),且8 min時間里,壓油罐壓力只下降了0.1 MPa,因此,壓力油可能從接力器前后腔竄油,或是事故配壓閥活塞處竄油。
(4)上述7、8現(xiàn)象,從油管溫度測量和油管中油流流速數(shù)量可以看出,事故配壓閥漏油可能性較大。因為,從油管路溫度圖中看出事故配壓閥回油管溫度較高,與壓油罐本體溫度一致,正常情況下,該油管中無流動油,溫度應與室溫相同。且根據(jù)流量計測量,該油管中存在油流動情況,屬非正常情況。
綜上所述,事故配壓閥內漏可能性較大,原事故配壓閥為滑閥式結構,活塞與襯套靠間隙密封,當該間隙變大時,壓力油從活塞與襯套間隙回流至集油槽,造成調速系統(tǒng)油壓下降較快,壓油泵啟停頻繁。且水輪機改造后,活動導葉進行了更換,葉型由負曲率變?yōu)檎?,水輪機水力矩較改造之前增大,為克服水力矩,需接力器和事故配壓閥開機腔有一定壓力,因此,增大了事故配壓閥內漏現(xiàn)象。
經(jīng)過分析找出故障原因后,電廠更換了新事故配壓閥,新閥選用液壓集成插裝事故配壓閥,該閥的閥塞和閥套采用錐面密封,故與傳統(tǒng)的事故配壓閥的滑閥結構靠間隙密封相比漏油量小,減小了壓油系統(tǒng)漏油量。經(jīng)過6號機長期運行發(fā)現(xiàn),壓油泵由原來7 min啟動一次,增大到158 min啟動一次,除降低了廠用電損耗,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還避免了機組被迫停機事故,大大提高了設備運行可靠性,保證了電廠安全發(fā)供電。
由于調速液壓系統(tǒng)的內部隱蔽性,不易直觀發(fā)現(xiàn)問題。因此在此次分析中,先采取傳統(tǒng)的調速系統(tǒng)全面分析邏輯法,后通過排除法以及測溫和測流輔助分析方法相結合,最終找出引起故障原因的部件。
[1] GB/T 9652.1-2007.水輪機控制系統(tǒng)技術條件[S].
[2]劉大愷.水輪機[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