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芳
《詩經(jīng)·衛(wèi)風·氓》講述了一個多情的女子和一個薄情的男子從相識相戀到男子移情別戀終至相怨的故事。這是中國古代愛情悲劇的經(jīng)典模式之一。自古多情女子薄情郞,清朝文人史清溪言“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所謂的愛情總也敵不過時間無情的侵蝕,當昔日美麗的容顏刻上歲月的刀痕,當美好的愿望被瑣屑的生活打磨得體無完膚,當一切露出本來面目,曾經(jīng)的海誓山盟顯得那樣脆弱,不堪一擊。歲月流逝,青春不再,當年的??菔癄€不變心,還能剩下什么?“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穿越時間的長河,這樣的遺恨一直傳唱至今。
高中語文蘇教版新編必修四教材中選入《詩經(jīng)·衛(wèi)風·氓》,如何組織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四個維度展開:
一、反復品讀,再現(xiàn)詩境
讀詩百遍,其義自現(xiàn),詩歌更要反復讀。如詩中寫戀愛過程的前兩段,通過誦讀,讓學生想象再現(xiàn)當時的場景,說說自己的感受。一個滿臉堆笑的有點癡癡的男子,拿著布匹絲線,來到一個女子的家中求婚,單純的姑娘已然動心。
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況:男子來求婚,因過去男婚女嫁,必須有媒人牽線,姑娘不得不將婚期推遲。男子生氣了,姑娘請求他不要發(fā)怒,將婚期定在了秋天,女子的心已全部交給了他。男子走后,她登高望遠,綿綿的思念中帶著哭泣的痛苦,似乎有一絲幽怨,為什么你不再出現(xiàn)在我的視線里?等到見到了心上人,又破涕為笑,女子的悲傷和快樂都圍著這一個男人轉,她將一世的幸福和希望都寄托在這個人身上。這樣的賭注是不是太可怕?這樣的人生是不是太危險?這樣活著是不是太過提心吊膽?
悲劇的種子在這時已經(jīng)種下,在戀愛階段就有很多潛藏的危機:“子無良媒”,兩人私訂終身,而非明媒正娶;“將子無怒”說明男子性情易怒,女子過分遷就;“涕淚漣漣”,男子并非重情之人,而女子付出過多;“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婚姻大事,如此草率??上?,戀愛中的女性總是太傻,太天真,等到一切都成定局,悔之晚矣!
當時海誓山盟,??菔癄€心不變,“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經(jīng)不住時間的蹂躪,終究化為烏有?!叭松糁蝗绯跻姡问虑镲L悲畫扇”,真希望故事在這里開始,也就在這里結束。
二、咀嚼字詞,體味情感
詩中有一些字眼特別能體現(xiàn)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在賞析詩歌時要善于從字里行間讀出言外之意,這也是詩歌不同于其他文體的留白藝術。如詩中的疊詞使用較多,如“蚩蚩”一詞,指嬉笑的樣子,仔細體味,感覺那個男子并不是很有涵養(yǎng)的人,有點兒嬉皮笑臉,色瞇瞇的嘴臉,像個潑皮無賴,與女子的“泣涕漣漣”形成鮮明對比,看來這場愛情開始就動機不純,注定始亂終棄。還有后文的“淇水湯湯”,“湯湯”一詞里可以看到女子內心的不平如波濤洶涌,盡管男人已變心,她卻仍然一往情深。用情太深,受傷越重。疊詞的使用在李清照的詞《聲聲慢》里體現(xiàn)最明顯,它能加深內心情感,渲染場景,使人物形象更突出。
再如詩第五節(jié)中的語氣詞“矣”,每一處所包含的情感不盡相同,可以細細咀嚼,“靡室勞矣”,結婚三年,女子從不以操持家務為苦,任勞任怨,這里的“矣”字含著一絲無奈的痛苦,而“靡有朝矣”這句的“矣”字情感進一步加重?!把约人煲?,至于暴矣”里的“矣”字所傳達的情感與前面不同的是有不滿和怨恨。說到兄弟的態(tài)度,“咥其笑矣”又有一種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的悲哀?!肮缘恳印笔穷櫽白詰z,自傷自憐。最后一句“亦已焉哉”,兩個語氣詞連用,寫出女子內心的絕望,也是自我安慰,與古詩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中“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抓住細節(jié),分析人物
詩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從詩句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中可見一斑。如詩中的這位女子,從她開始送別男子,安慰男子,思念男子的這些場景描寫中,可見她的癡情、純真、善良。從她婚后沒日沒夜地勞動毫無怨言,可見她的勤勞賢惠,是一位傳統(tǒng)守舊的女性。最后她發(fā)現(xiàn)男子變心,甚至于對她十分粗暴,她亮出了自己的理由:“我沒有做錯什么,你憑什么這樣對我?”她求助過兄弟,但沒有意義。最后她想明白了,女人就像那棵桑樹,起初葉子潤澤,果實累累,可最終樹葉凋零,容顏老去,就面臨被拋棄的結局。當初就不應該沉浸于愛情的漩渦里,不知自拔,只怪自己被情感沖昏了頭,蒙蔽了雙眼,沒有看清他的真實面目。清醒后的女子那樣決絕、灑脫、果斷,不能不說,她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子。在那個年代,她是勇敢的,可她一個弱女子,遇人不淑,其實根本無法與當時的現(xiàn)實抗爭,結果只能聽憑命運的擺布。
相比起來,詩中的男子就有些招人厭惡,他成了花心的代名詞,成了世上所有負心漢的形象代表,從開始惹人發(fā)笑的癡癡的樣子,到一言不合其意便大發(fā)雷霆,性情之暴躁,已初露端倪。后來他二三其德,背信棄義,甚至對一個弱女子施暴,簡直要讓女性們群起而攻之,食其肉、寢其皮,猶不能解心頭恨。
人物形象的分析來自文本,來自對字詞的體味,這樣分析人物才會有血有肉,鮮活而有內涵,不至于流于形式,語文的味道就在于對文字細細品味的過程中,而不是直接展現(xiàn)結果。
四、深入拓展,理解思想
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透過這首詩,我們可以穿越時空的阻隔,讀懂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內心情感,可以窺見當時的社會婚姻狀況,女性對男性的依附地位,面對秋扇見捐的命運,女性只能默默承受,別無他法?!睹ァ窂膬热萆峡词菑呐缘慕嵌葋硎銓憙刃牡脑购蓿袊糯|怨詩的源頭應該可以追溯至此。有的因為男方變心而生怨;有的因為男方為功名遠游四方而生悔,“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有的因為戰(zhàn)爭被迫分離而生念,“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其中女性的孤獨寂寞和無可奈何是一脈相承的。
從《氓》中還可以看到古代婚姻中女性處于弱勢地位,稍有不慎,就面臨被休,回到娘家也備受歧視,如《氓》中的女子,兄弟見她被休棄而歸,不予同情,反而譏笑,真令人寒心。再如《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被婆婆趕回娘家,家中親父兄“性情暴如雷”,她“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連親生母親都責怪她為何自己回家來,她在家中待了十來日便被迫再嫁。這就是女性的命運,她們背后沒有支撐,一旦婚姻失敗,毫無退路。
進一步深究悲劇背后的根源,悲劇大體可分為三大類:性格悲劇,命運悲劇,時代悲劇。往往這三種悲劇相互交融,兼而有之,《氓》中的女子性格上最大的問題就是過于單純,容易輕信男子,然而從命定的角度,這又何嘗不是一場命運的賭博?所嫁之人是好是壞豈是女性能決定的?古往今來,類似這樣的悲劇,不計其數(shù),女性的反抗一直都在進行,或成功或失敗,卓文君靠一首《怨郎詩》“一別之后,二地相思。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不可傳,九連環(huán)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挽回了丈夫司馬相如的心,像卓文君這樣的才女尚且都有面臨丈夫變心時的無可奈何,更何況一個市井弱女子?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在前夫趙明誠死后經(jīng)歷了一場再嫁匪人的災難,當發(fā)現(xiàn)被張汝舟騙婚,她毅然舉起離婚的旗幟,卻因離異而系獄。北宋才女朱淑真也因為夫妻不和,抑郁早逝。馮夢龍筆下的杜十娘想改變命運,將全部希冀寄托于紹興府富家公子李甲身上,沒想到李甲因貪戀財富,背信棄義,又將其賣于孫富,萬念俱灰的杜十娘把多年珍藏的百寶箱中的一件件寶物拋向江中,最后縱身躍入滾滾波濤之中。女性如何走出受男性支配束縛的圈子,如何與命運抗爭,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反思悲劇,新時代的女性如何擺脫命運的擺布?首先就是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女性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男性的附庸,正如舒婷在《致橡樹》中所寫:“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你有你的銅干鐵枝,我有我紅碩的花朵”,愛的雙方相互獨立,相互平等,而不是附屬關系,更沒有上下尊卑之分。
你說,愛我到永遠,但永遠究竟有多遠?《詩經(jīng)·衛(wèi)風·氓》是一曲中國古代女性由覺醒到夢醒后無路可走的悲歌,它不只是女性的哀怨曲,更吹響了女性獨立的號角,而抱怨也好,同情也罷,憎恨也好,感嘆也罷,最終要回歸現(xiàn)實,付諸行動,這也是詩歌的現(xiàn)實意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