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家玉+劉甲琛+王素娥
摘 要: 針對光儲獨立微網中直流母線電壓易受光伏發(fā)電功率及負載用電功率的波動影響,通過類推V?I下垂控制提出一種功率?電流(P?I)控制策略,用控制系數(shù)k來改變與光伏發(fā)電輸出功率的數(shù)學關系,以實現(xiàn)微網的功率平衡,可有效抑制微網直流母線電壓的波動。通過建立光伏電池及蓄電池數(shù)學模型,分析PV發(fā)電輸出功率與負荷功率的關系,推導出系數(shù)k與光照強度及儲能充放電電流之間的關系式,設計了一種P?I控制器。Simulink仿真結果表明,該P?I控制方法能有效地協(xié)調控制直流母線功率平衡,有效地提高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關鍵詞: 戶用型微電網; 下垂控制; 功率平衡; P?I控制
中圖分類號: TN876?34; TM6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7)24?0151?03
Abstract: Since the DC bus voltage in optical storage independent micro?grid is easily influenced by the fluctuation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s power and load electrical power, a P?I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ogy of the V?I droop control. The control coefficient k is used to change the mathematic relation with output power of PV power generation to realize the power balance of the micro?grid, and suppress the fluctuation of the DC bus voltage in the micro?grid effectively. By establishing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PV cell and accumulat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ad power and output power of PV power generation is analyzed, the relational expressions of the coefficient k and the light intensity, and the coefficient k and stored energys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urrent are deduced, and a P?I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he Simulink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I control method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ower balance of DC bu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stability.
Keywords: household micro?grid; droop control; power balance; P?I control
戶用型光儲微網充分利用了分布式光伏發(fā)電綠色環(huán)保和緊靠本地負荷的優(yōu)勢,同時又解決了太陽能地域分散性的劣勢而廣泛受到關注。家庭常開大功率電器多為空調類負荷(如空調、冰箱、冰柜),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空調類負載數(shù)量出現(xiàn)了大幅增長,且增長的趨勢還會加快[1]。
文獻[2]通過推導逆變器占空比與母線電壓之間的傳遞函數(shù)提出了一種新型的控制策略。文獻[3]通過對常規(guī)的P?f和Q?V下垂控制進行優(yōu)化,提出了一種以下垂控制為基礎的間接新型恒功率控制方法。文獻[4]提出了一種分布式控制算法,通過實時調整下垂參數(shù),使荷電狀態(tài)更大的電池為系統(tǒng)提供更多的有功功率。文獻[5]提出一種微電網分布式控制,該控制策略在常規(guī)V?I下垂控制的基礎上加入了平均電壓控制和功率協(xié)調控制兩個環(huán)節(jié)?;诖朔N情況,本文針對保證恒功率負載的用電,根據V?I下垂控制提出一種P?I控制法,對光伏與儲能單元進行協(xié)調控制,并設計P?I控制器,實現(xiàn)母線功率的平衡。
1 微電網控制策略
1.1 光伏電池板(PV)模型
PV電池板的工作原理可等效為圖1所示的電路。圖中RL為PV電池的外接負載,負載兩端的電壓(PV電池的輸出電壓)為UL,流經負載的電流(PV電池的輸出電流)為IL。而光伏電池的特性可由以下公式說明:
式中:q為電子的電荷,=1.6×10-19 C;K為波爾茲曼常數(shù),K=1.38×10-23 J/K;A為常數(shù)因子;ID0為PV電池在零光照條件下的飽和電流;Isc為短路電流,在保持溫度不變而改變輻照度的情況下可以Isc隨輻照度的變化而變化,開路電壓UPVOC隨輻照度的變化不明顯。
1.2 蓄電池模型
蓄電池可以表示為如圖2所示等效電路。可以將蓄電池等效為一個有微小內阻的恒壓源。
1.3 V?I下垂控制
V?I下垂控制原理圖如圖3所示。
根據圖3,V?I下垂控制公式可描述為:
2 P?I控制
在一天的24 h中,系統(tǒng)的光伏發(fā)電功率與負荷用電功率曲線如圖4所示。
從圖4可以看出,一天中自10點—16點,光伏輸出功率要大于負荷用電功率,其他時刻發(fā)電功率不滿足負荷用電功率,為了穩(wěn)定發(fā)電與用電之間的功率平衡,即穩(wěn)定母線功率平衡,根據V?I下垂控制原理,本文提出P?I控制方法,參照式(3),P?I控制公式為:
式中:Ps為蓄電池的輸出功率,其取值可正可負;PL為恒功率負荷的有功功率;PPV為光伏輸出的最大功率;k為控制系數(shù)。
由圖4可得,在光伏輸出功率大于負荷用電功率時,需要控制儲能儲存多余電能,反之則控制儲能補充電能,充放電電流隨著發(fā)/用電的功率差變化而變化,即滿足如下關系:
圖5為PV電池I?U輸出特性曲線。
圖5中UOC為電池板開路電壓,M點為最大輸出功率點,Us為最大功率點對應的輸出電壓,即為母線電壓。在實際工程中Us=0.8UOC,因此光伏輸出功率為:
由式(1)、式(2)可知,光伏電池板類似一個恒流源,負荷為恒功率,在母線電壓Us穩(wěn)定的前提下可知負荷用電電流IL為恒值,因此式(4)可變化為:
光伏電池板輸出電流受光照強度影響較大,由圖2、圖3可知,輸出電流與光照強度基本呈正比例關系,即IPV≈bE,E為光照度,b為比例系數(shù)。負載電流IL為恒定值,因此在式(9)中可忽略IL,即式(9)可簡化為:
由式(13)可以得到,k不是恒定值,與光照強度和儲能充放電電流有關,聯(lián)立式(4)、式(13)得:
從式(14)可以看出,因為PL為恒值,所以方程的差值右邊應為恒值,PPV受光照度E得影響,k受E變化與Is變化的影響,E在實際中可由照度計測得,可得儲能在PPV-PL>0時為充電狀態(tài),且Is隨著PPV的增大而增大,在PPV-PL<0時為放電狀態(tài),Is隨著PPV的減小而增大。
根據光伏電池板輸出特性,本文采用可控電流源模擬光伏電池板,蓄電池選取Lithium?Ion模型,設定初始荷電狀態(tài)值(SOC)為60,利用該模塊可實現(xiàn)對蓄電池削峰填谷作用的仿真。逆變器采用單相逆變器,通過外環(huán)電壓內環(huán)電流的雙PI環(huán)控制。P?I控制器示意圖如圖6所示。
3 實驗及結果分析
3.1 實驗參數(shù)選擇
本文搭建仿真模型,對該系統(tǒng)進行仿真實驗,實驗參數(shù)選擇如表1所示。
3.2 實驗結果分析
實驗結果如圖7~圖9所示,仿真時間選取為2 s代表一天。圖7中,實線為光伏輸出電流IPV,虛線為蓄電池充放電電流Is,可以看到在實驗0 s時光伏開始發(fā)電,對應實際中早晨7點左右,此時蓄電池為放電狀態(tài);之后隨著時間變化光伏輸出電流逐漸變大,蓄電池放電電流相對減?。? s對應實際中中午時分,這時光伏發(fā)電輸出電流為最大;可以看出0.7 s時蓄電池由放電轉為充電,之后隨著光伏輸出電流IPV的減小使蓄電池在1.7 s由充電狀態(tài)變?yōu)榉烹姞顟B(tài)??梢缘贸觯铍姵卦诜烹姇r,Is隨著IPV的增大而減??;充電時,Is的絕對值隨著IPV的增大而增大,與式(14)所得理論結論一致。結合圖9可知,從實驗開始至結束,光伏輸出電流與蓄電池充放電電流始終滿足關系:
式中,d為恒定值,在此次仿真中d=7.6。式(4)中PL為恒定值,即IL為定值。蓄電池實現(xiàn)削峰填谷的作用,符合微電網發(fā)電端與用電端能量平衡的要求。
從圖8可以看出,蓄電池的荷電狀態(tài)的變化趨勢與圖9中Is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因為控制蓄電池充放電方法始終為恒流,因此可以看到IL在不同狀態(tài)下為定值。為了驗證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設置系統(tǒng)在1.5 s負載功率減小1 500 W。
從圖9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當負載功率減小時,蓄電池的充放電電流發(fā)生了一個明顯的階躍,充電電流增大。
4 結 論
本文在戶用型微電網的基礎上,針對孤島模式下的微電網中的PV電池與儲能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協(xié)調控制,對微電網的母線功率進行恒功率控制,基于V?I下垂控制的原理提出了一種P?I控制法。通過分析光伏發(fā)電輸出功率與負荷功率的關系,設計了P?I控制器,對光伏與儲能單元進行了協(xié)調控制,從而實現(xiàn)了母線功率的平衡。本文利用仿真軟件對所提出的控制方法進行了仿真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本文提出的P?I控制方法能有效地協(xié)調控制光伏發(fā)電與儲能單元輸出功率平衡,可以有效地穩(wěn)定直流母線的功率,同時提高了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參考文獻
[1] 鄭競宏,朱守真,王光,等.空調負荷運行特性研究及建模[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29(10):67?73.
[2] 李玉梅,查曉明,劉飛,等.帶恒功率負荷的直流微電網母線電壓穩(wěn)定控制策略[J].電力自動化設備,2014,34(8):57?64.
[3] 王成山,高菲,李鵬,等.低壓微網控制策略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2,32(25):2?8.
[4] 陸曉楠,孫凱,黃立培,等.孤島運行交流微電網中分布式儲能系統(tǒng)改進下垂控制方法[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3,37(1):180?185.
[5] 朱曉榮,蔡杰.多儲能直流微電網的分布式控制[J].現(xiàn)代電力,2016,33(2):13?21.
[6] 錢俊,劉敏.分布式發(fā)電技術研究綜述[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13,36(13):167?170.
[7] 杜海江,楊明皓,丑麗麗,等.戶用風水光直流微電網控制策略與實現(xiàn)[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1,27(8):277?282.
[8] 王文星.微電網蓄電池儲能控制技術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4,14(15):120?128.
[9] 郗忠梅.戶用光伏微網系統(tǒng)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yè)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