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
國慶回家照顧因中風行動不便的父親,感念他與繼母的溫暖日常。
母親去世正好十年。父親在母親去世后不到半年,就找了繼母。當時身邊很多人問:“你們不反對嗎?是不是太快了?”父親跟我談話,說他找老伴,是不愿意成為我們的拖累:“子女再多,也過不到一塊去,互相看不慣。我不想被你們管,所以我要找個伴兒?!备赣H把“伴兒”這兩個字說得很重。他大約早就看透了人生不過一場游戲,再也沒有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的激情,只有耄耋歲月有人伴的卑微而現(xiàn)實的愿望。
父親與繼母堅持單獨住,在父親重病時,我們要求把父親接回家,他不干。繼母也時常跟我們吐槽父親的壞習慣:看電視到深夜;邋遢,不愛換衣服;吃藥不記數(shù),總吃多……
吐槽歸吐槽,終究還是他們兩人最有話聊,也能吃到一塊去。辣眼睛的電視劇,他們不僅看,還討論得很熱烈;煮一鍋青菜雜糧粥能吃兩天,我們一口都吃不下去。
回武漢那天,正是中秋節(jié)晚上,陪他們賞完月,互相叮囑了很多事情。轉(zhuǎn)身要走時,看到冰箱的臺歷上,繼母在不同日期上寫著:發(fā)工資、量血壓、給老張拿藥、隔壁老白送了一麻袋西瓜、老張吃板栗拉肚子……那一刻,我才驚覺,世上最深的交情,其實是平凡夫妻。他們彼此關(guān)注著對方的吃喝拉撒,即使半路夫妻,也能頻率一致地在這個喧囂世界的角落,安寧度日。
這讓我想起杭州的鄭安全和金元曉,結(jié)婚三十多年。金元曉的一百多件日用物品,都是鄭安全親手做的。他不是木匠,給家人做東西純屬個人愛好。
年輕時,鄭安全知道金元曉練劍,送給她的第一件定情物就是一把自制的木劍。在共同生活的日子,家里鍋鏟的塑料把壞了,金元曉不著急不作聲,過兩天,鍋鏟就換了一個木柄,重新放在金元曉習慣的地方。子女離開后,家里只剩兩人吃飯,金元曉做飯總是做多,鄭安全什么也沒說,做了一個小桶放在米缸里,一桶米正好夠兩人吃。
金元曉說:“對他來說,有我在身邊,他就踏實;我呢,有他在身邊,我就膽子很大?!痹谶@個涼薄而多變的世界里,多少海誓山盟敗給了歲月無情、柴米油鹽。最終在婚姻中越走越順的人,無不是交情代替了愛情。愛情講究感覺,而交情講的是義氣,你敢嫁我就敢守,守得云開月明,守得白頭偕老。
我采訪過一個女名人。女名人之前很火,后來生了一場大病,生活的重心從事業(yè)上偏離,當年圍在她身邊的人,一個個散去,落得白茫茫一片好清靜。她生病前,正在跟丈夫鬧離婚。原因無非是不愛了,沒共同語言了,有更好的人相互吸引了。丈夫去國外做學術(shù)交流,從朋友口中得知她生病,立刻飛回來看她。不知道她住哪間病房,大清早捧一大束她最喜歡的紫色洋桔梗,在醫(yī)院走廊里大叫她的名字。
誰都沒再提離婚的事。病好后,他們成了恩愛夫妻。
主持人李靜說,婚姻最終拼的是一個人的教養(yǎng)。她所說的教養(yǎng),不是穿什么牌子,吃什么餐廳,而是交情和義氣。有情有義、誠信守約、不離不棄,這些品質(zhì)是婚姻中的金子。
從戀人到夫妻,不是從愛情到親情的轉(zhuǎn)換,沒有血緣的親情只是一場自我安慰,何況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面臨太多剪不斷理還亂的親情關(guān)系。有情有義成交情,好的夫妻,是世上最牢靠的朋友。在顛沛流離的故事與事故中,彼此了解,深刻體諒,小事可以亂來,大事不能糊涂。
無論平時有多少次的三觀不合,失意時陪在你身邊,對你不離不棄,知道你的軟肋與傷痛,對你寬容寵溺。這樣的人,值得共度余生。
愛的彼此信任,是相信在人生最難的時候,家里仍有一盞守望的燈。這盞燈,是一個人可以過得很好,卻終究想要兩個人在一起的理由。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