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南昌市蘇圃路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330008)
南昌市豬病毒性腹瀉癥的防控技術示范與推廣
豬病毒性腹瀉癥是養(yǎng)豬生產中的一種常見高發(fā)病,引起該病的主要原因有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和豬輪狀病毒感染等。豬場發(fā)生病毒性腹瀉,一般為兩種或兩種以上病毒的混合感染,具有發(fā)病急、傳播快、死亡率高等特點,很難根治,可給養(yǎng)豬生產帶來嚴重經濟損失。
選擇南昌市新建縣、經濟開發(fā)區(qū)和高新區(qū)3家中大型規(guī)模養(yǎng)豬場作為示范點,養(yǎng)殖基礎,生產管理及設施條件良好,各場存欄母豬均在100頭以上,且曾發(fā)生過豬病毒性腹瀉疫情,作為生豬病毒性腹瀉綜合防控技術示范推廣基地。
2.1生產性建筑基建工程 根據項目示范推廣需要,建設公豬舍3間,空懷、妊娠母豬舍5間,分娩舍及分娩欄5間,保育欄5間,飼料倉庫1座,進出口消毒池13處,沼氣池維護建設1個,糞便排污溝渠改造2300 m。
2.2設備設施改造和購置 ①通風系統(tǒng):通風風機7臺;②保溫設備:保溫箱40個,電熱板12塊;③飲水系統(tǒng):安裝自動飲水系統(tǒng)22套,部分水管改造維修;④光電系統(tǒng):置換照明取暖燈泡,檢修部分光電線路;⑤消毒設備:添置噴霧消毒機6臺,噴霧器16架;⑥排糞設施:改造水泥漏縫地板70間、金屬編織地板網21間。
2.3物資建設 ①疫苗物資準備: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二聯(lián)苗(卸可凈),由上海某生物藥品有限公司生產。②藥品物資準備:口服補液鹽,氯化鈉注射液、碳酸氫鈉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鉀注射液,0.2%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維生素B1注射液、5%碳酸氫鈉注射液,消旋山莨菪堿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維生素C注射液,右旋糖酐鐵注射液、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等。③消毒物資準備:百毒殺、苛性堿等。
2.4種豬選育 能繁公母豬進行優(yōu)剩劣汰,淘汰不良種公豬1頭、種母豬11頭,新增種母豬21頭。
2.5技術培訓 全市重點舉辦技術培訓班3期,培訓600余人次。通過培訓,使全市規(guī)模養(yǎng)殖戶、基層技術人員掌握該病的綜合防控技術,發(fā)放生豬病毒性腹瀉綜合防控技術資料1000余份。
2.6選場分組 試驗選擇南昌市3家曾發(fā)生豬病毒性腹瀉疫情的規(guī)模豬場進行示范試驗,分別編為A、B、C場。試驗組和對照組各選母豬12頭(C場因上年腹瀉嚴重,增加實驗數為24頭)。
2.7試驗方法 傳統(tǒng)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防控方法,不經疫苗免疫,僅采取常規(guī)消毒,仔豬發(fā)生腹瀉后采取常規(guī)治療等措施予以防控。試驗組則按照豬病毒性腹瀉防控技術進行疫苗免疫及常規(guī)消毒推廣方案相關技術實施綜合防控措施。
經防控試驗,3家豬場的對照組與試驗組發(fā)病數、死亡數等試驗情況,詳見表1~表3。
由3家規(guī)模豬場豬病毒性腹瀉癥的綜合防控試驗結果對比可見,3家豬場對照組仔豬發(fā)病率均顯著高于試驗組,尤其是在斷奶前對照組仔豬的發(fā)病率均在36%~45%左右;試驗組則顯著下降,僅為10%~13%左右,經分析主要經疫苗免疫后母豬較高的母源抗體對仔豬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可明顯降低出生至斷奶前仔豬病毒性腹瀉癥的發(fā)病率。從死亡情況看,試驗組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對照組死亡率約為49%左右,試驗組則為23%左右。且試驗組的僵豬數量明顯減少。試驗表明,在采取綜合防控措施情況下,可明顯提高仔豬存活率和養(yǎng)豬生產效益。
表1 A場試驗情況
表2 B場試驗情況
表3 C場試驗情況
備注:總體發(fā)病率=總發(fā)病豬數/總產仔數,總死亡率=總死亡豬數/總發(fā)病豬數,存活率=總存活豬數/總產仔數。
3家規(guī)模豬場仔豬存活率的提高幅度均在16%以上。尤以該病發(fā)病最為嚴重的C豬場仔豬存活率提高幅度最為顯著,達23.7%。說明采取免疫、強化消毒、及時診斷和治療、加強管理等綜合防控技術措施后,能有效提高豬病毒性腹瀉癥豬場的仔豬存活率。
綜上所述,項目建設3家生豬病毒性腹瀉綜合防控技術示范推廣基地,通過實施疫苗免疫、及時診斷和治療、嚴格消毒滅源、加強飼養(yǎng)管理等綜合防控技術,可有效控制該病對養(yǎng)豬生產帶來的危害,均可實現仔豬存活率提高15%的目標,3家豬場能繁母豬約1100余頭,按年產2.2胎次計算,可增加仔豬數3600余頭,增加銷售收入700余萬元,增加養(yǎng)豬利潤近90余萬元。
王淑清,林娟
(江西省南昌市蘇圃路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330008)